重生之都市狂龙txt灯盏糕是温州传统特色名点,也是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说起温州灯盏糕,就不得不提位于鹿城区解放街的老店大王灯盏糕。
近日,抖音账号“大王的儿子”发布系列灯盏糕相关短视频,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和点赞,也让大王灯盏糕成为了“网红店铺”。带着几许好奇,近日,记者来到“大王灯盏糕”店中,一探究竟。
当天下午,尽管下着细密的小雨,但在大王灯盏糕店前,购买灯盏糕的食客依然络绎不绝。“我是听朋友说这里有一家灯盏糕做得特别好吃,今天正好路过就顺便尝试一下。”来自永嘉上塘的戴秀娟是第一次购买大王灯盏糕,拿到刚出锅的灯盏糕,她便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连连称赞美味。
一波食客渐次离去后,“大王的儿子”、90后青年陈郑墨才停下手里的活,向记者缓缓介绍起店铺背后的故事。“我家做灯盏糕是祖传的,到我已是第四代。我父亲继承家传手艺后,于1997年在解放街开了“大王灯盏糕”,一直经营至今。”
作为陪伴无数温州人成长的老字号,“大王灯盏糕”从五马街到涨桥头,再到现在的解放街,店址经历了多次搬迁,口味也在与时俱进。现任店主即第三代传承人陈志杰在保持其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推出了鲜贝虾仁和鲍鱼风味,以不变的匠心将特色美味带给每一位顾客。
慢工出细活、好料出精品。凭着“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信念,“大王灯盏糕”靠着香脆皮薄的糕食,让一众市民“吃过返寻味”,更是接连获评区十大小吃驰名品牌、区优秀旅游商品等荣誉。而今,作为第四代传承人的陈郑墨也正式接过接力棒,开始潜心钻研制作技艺。
事实上,就在两个多月前,陈郑墨还就职于鹿城区属国企文旅传媒集团,做着一份众人眼中“旱涝保收”的工作。“我非常喜欢做美食,也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老味道传承下去。”陈郑墨说,“随着父亲年事渐高,大王灯盏糕也遇到了其他非遗文化面临的困境无人传承。慎重思考后,还是决定辞职,专注非遗小吃传承。”
泡米打浆、萝卜削皮、调配馅料辞职后每天早上7点,陈郑墨便要跟随父母开始一天的忙碌。一天下来,他们大概要完成近1000份订单,直至19点左右才能收尾闭店。“比起在办公室,做灯盏糕肯定是要更辛苦的,但这是个累并快乐着的工作。”陈郑墨表示。
虽然当学徒才两个多月,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陈郑墨谈起灯盏糕制作秘诀时,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灯盏糕要做到好吃,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食材必须新鲜,米粉要每天现泡,油必须是菜籽油跟大豆油按比例混合。“这中间哪一步没做好,炸出来的成品便会是泛红的状态,味道也大打折扣。”陈郑墨说。
如今的陈郑墨虽还在学习传承的路上,但对于店铺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规划。“想要传承好灯盏糕这一非遗美食,不仅需要坚守匠人精神,做到对品质的严格把控,还要带着对本土美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不断钻研前进。”陈郑墨表示,他正计划研究推出泡菜等新口味,吸引食客尝试。
而在技艺之外,作为年轻一代,陈郑墨深感时代变化之快。自辞职后,他便紧跟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步伐,开始在抖音平台发布自己学习传承灯盏糕的日常视频,视频一经发出,便收获了大量点赞,一跃成为年轻人社交圈讨论的热点话题。他说:“我想让更多人知道灯盏糕这一名小吃,不仅仅局限于温州市,我希望全浙江甚至全国的人都能吃到这个味道,记住这个味道。”
从国企辞职到成为非遗小吃传承人,陈郑墨的选择,让灯盏糕这一非遗美食文化又增添了新的活力。而鹿城的其他老字号们,也如“大王灯盏糕”般,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下,品牌更响、味道更佳,焕发出勃勃新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