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观察报》美好生活创造者专题网站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17 13:03:02 | 【字体:小 大】 |
宁思峤刚才站在那儿迫不及待了,首先第一,我之前在搜狐做搜狐网总编辑,其实大家如果从新媒体和旧媒体角度来看,可能有些人说,搜狐是新媒体,但其实我认为新旧媒体的划分,并不是以这样一个方式来划分的,我们之前会讲,旧媒体是什么呢?是纸的媒体,经济观察报是传统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电台,中央电视台,等等,这都属于传统媒体,到了新媒体这边,我们说互联网,或者移动APP是新媒体,这是第一个划分的趋势。
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在整个的传播特点上,以前我们刚才讲,单兄是人民日报的,以前是人民母报,是一张报纸,但是现在人民日报是什么概念,我们在座的都是人民的一员,每天报道自己的东西,那也是一个另一个人民日报,而且以前的纸媒是比较有限的,朱学东老师的那好几百个版的新京报,但是今天他几百个版终究是有限度的,但是我们互联网是没有限度的,包括以前是平面传播,互联网是立体传播,上面所说的所有的东西都不是新媒体本质的特点,本质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其实新旧媒体的本质的区别,是你对于用户的理解和你对于数据的理解,数据是什么呢?我认为数据其实,我们讲到的大数据,就是用户行为习惯的反应,我们看在我的右手讲的是传统媒体,我们怎么去衡量一个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我们那时候只有先验指标,这解释一下什么叫先验指标,就是在做一个事情之前,你的预判断,你的选题,你的采访,你的写作和你的包装,这些都是你在写这个东西之前做的一个判断,我左手这边所有的数据,都是我们做新媒体的人,应该去找的数据,因为它是一个后验指标,你打开资讯,看到我们俩的照片是一个展示,点进去这张照片,看看里面有什么内涵,点到文章页里,这是一个点击,评论、分享、收藏,我都不解释了,收缩和订阅也是大家平常用的手段,我也不解释了,这里还有一个要解释的,就是用户停留时长,也就是你点进这篇文章到你退出来,你使用了多长时间,如果说你的文章点击率很高,50%点击率是很高的数据,因为我是做人工智能的,一般是20%,如果用人工智能推荐,投其所好他可能到50%,这是我们说到的关于点击率,但是如果一个文章它的点击率是50%,而它平均的用户停留时长是五六秒钟,我们只能认为他就是标题党,我们读懂了这些数据之外,我们就读懂了用户点进去了,他发现是标题党他就退出去了,这是对新媒体的理解,是对用户行为习惯的理解
我们在传统媒体可以看到,这个报纸发行量很多,很多报纸是强行征订的,送到办公室之后直接扔到垃圾筒里,所以你并没有考量他一张报纸在用户的手里停留时长多长,所以你没有办法洞察这个用户,所以报纸阅读者我们职能把他叫做读者,但是到了APP你会发现每天有多少人上这个APP,每天停留时长多长,我们知道现在微信的停留时长每天两个小时,我认为抖音抢夺了微信的停留时长,所以导致了两个大佬的争议,我们理解好用户,才是理解了新媒体的核心特质,用户是什么呢?用户在我们表象的反映,就是我们的数据,包括我刚才说的数据,和我们在微信上的每篇文章有多少人点击,有多少评论回复,点击那些用户,他分布的地带,包括后边看一看搜一搜,在你的微信的后台里边的体现,所以这一块,我觉得我们新旧媒体的本质区别,并不是我刚才前一天讲的东西,而是对用户的理解。
这里面涉及到怎么理解一个用户,我觉得很简单,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这个用户他是谁,第二个事情是这个用户喜欢什么,有了用户画像之后,我们这边因为做传统媒体的同学,在这边都应该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就是我们的内容画像,它是一个文字,是一个图片,这个文字长度是多少,它表达的是什么东西,这篇文章,包括刚才我们讲的,被封的那些公号在哪些领域,在新媒体或者在一点资讯,他一定是先有我右边的用户画像,根据用户画像,按照某一个算法模型,去匹配内容画像,这就是典型的我们说新媒体,他走的是市场经济的道路,先有市场,然后有需求,然后我们再去匹配,跟原来的我们说到的计划经济,就是我们国家给你发多少粮票,我是1992年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手里边还拿着粮票,不管你一个男生多么能吃,一天就给你六两,多了有钱没用,因为已经分配好了,但是计划经济来了之后,变成了市场经济,粮票、物票都被取消了,就是走到了今天,我们刚才强调的价值观,我们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道路,而不能根据市场喜好去驱动,这里讨论到一个问题,就是编辑和总编辑的作用问题,总体的原则是先有用户画像,再匹配内容画像。
这里边要强调一个,在用户画像里的几个维度,后面已经提示我了,一,你生活什么地方,你的地理位置观察是不是够精确。第二,你使用的是什么型号的手机。第三,你的用户信息,你的注册信息是谁。第四,你在APP里,你的点击、转发、分享、关注等等行为,这里面有一个最难的,就是我在这边说到的,当一个用户刚刚进入一个APP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冷驱动,怎么能够调动冷驱动用户的积极性,当你知道信息甚少的时候,把用户调动起来推什么,这代表了一个APP的价值观。
有了用户画像,有了文章画像,我们要干嘛?我们要塑造一幅非常美好的图画,今天的主题,就是在十九大的讲话,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大家理解第一什么是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大量自媒体进入到这个行业里,生产出很多优质内容,肯定是美好生活,所以我们把垃圾内容清出去。第二,这个表述很有意思,它是不平衡不充分,而不是说不充分不平衡,那什么是平衡呢?了解用户的需求之后,跟那边的内容的了解这边的用户需求之后,按照用户的需求去生产,才能达到一个平衡,很可能我们在这里边,生产财经的内容过多了,用户消费不了,但是生产历史的内容过少了,用户还不够,我们根据数据和刚才讲到的用户画像,我们就可以把不平衡不充分解决。这边是内容分发,就是用户的行为,这里有日活用户,有月活用户,有用户每天读到的内容究竟是哪里的,这里边还包括用户的留存率,包括用户在APP上平均停留的时长多少,在内容生产方其实是给自媒体作者,再加上经济观察报这样的精英的作者提供的一个图,大家看你生产的内容,每天有多少篇,放在哪些领域里边,包括你内容增长,调节上下的趋势,其实我们最终是用编辑和算法,包括我们的流量和收益补助,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所以我觉得寻求优质内容,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这里,因为刚才彭老师说了一句,我觉得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也送大家一句话,就是去年在乌镇互联网大会说的,我们不怕机器越来越聪明,对数据的洞察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像人,但是我们怕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但是在机器成长的时候,人应该做什么呢,我觉得构建了一个新的这样关系的图片,我们认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构建了新的关系,我们要生产一样什么东西呢,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包括区块链等等,对于用户的一种洞察,那么大数据和我们对用户的洞察,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生产资料,而对于我们的劳动者,就是这些内容生产者而言,停留在一个简单的生活内容,和内容为王的时代是不可以的,内容只是上面的一横,尽管它离用户最近,我们要理解产品,我们要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产品经理,我们要理解渠道,包括把我们的APP放在什么,我们要理解技术,就是人工智能,只有这三横一竖才能构成一个王字,大家要记住了这一点就是用户,洞察用户的行为和细分,其实是我们未来媒体的很重要的走向,因为今天主办方还要求我讲一下未来,未来不管是细分也好,短视频也好,5G到来也好,对用户的把控,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那么把握用户,其实首先是要读懂用户,我认为这才是新媒体和旧媒体的本质区别,谢谢。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