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也是一种幸福近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此举一出,迅速引发舆论对于自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自媒体应以何种姿态立足?本期视点,我们共同来探讨自媒体应有的生存之“道”。
欲整治自媒体乱象,前提是对这种生态要有足够的了解。自媒体是一种媒体形态。既然是媒体,就要服从价值坚守、内容至上的传播规律,就要正视以专业化巩固权威性的媒体法则。传统媒体要讲新闻真实、传播伦理,自媒体同样要遵守规则、把握底线。行止有度,恪守法律红线,自媒体才不会被社会大众所抛弃;崇德向善,传递正向价值,自媒体才会有安身立命的根基。(评论员:程序)
自媒体传播的不仅可以是“事件”,还可以是“思想”,比如:出现在网络上的众多自媒体评论,就是表达个人看法的一种载体。自媒体也好,新媒体也罢,与传统媒体在根本性原则问题上,至少有两点是一致的,即传播的内容是新闻与观点,传播的对象是大众。如果以上的阐释成立的话,那么,它就应该忠实履行作为媒体的重要责任,保证事实真实,承担社会责任。(评论员:张弓)
很多自媒体从业者认为,自媒体就是个人信息发布的“一亩三分地”,种什么“庄稼”都可以。“种庄稼”可以,但种“罂粟花”不行。自媒体不仅是自说自话,同时也是在对亿万网民说话,更是网络舆论生态的构筑者之一,新闻舆论传播的社会责任、道德底线、法律红线缺一不可。对于自媒体而言,一切皆可写、一切皆可说、一切皆可为的表达自由,正是一条检验自媒体从业者的品行是否优良的试纸,也是表现自媒体人自律意识的绝佳介质,对自媒体从业者的素养要求理应标准更高、更严、更具体。(评论员:熊风)
自媒体不是“自由体”,也从来就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联网的特殊环境下和特定语境中,个别自媒体被流量所裹挟,为了点击率和话题度,枉顾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炮制并推送大量庸俗化、低俗化内容。如此一来,非但未能起到促进传播信息、释放正能量的作用,反而大大影响了风清气正的新媒体网络生态环境。(评论员:文刀)
谨慎跟热点。“粉丝经济”主宰自媒体的时代,希望通过关注热点而做大做强无可厚非,但不能不加甄别、毫无顾忌地盲目跟风。那些消费公众情绪、价值定位有偏差的热点还是少跟为妙。不要标题党。虽说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但刻意猎奇、夸大其词的标题会误导读者。远离标题党,深耕内容,这是自媒体的操守。要饱含正能量。正能量是所有媒体立身的根本,自媒体也不例外。如果自媒体运营者有违公序良俗,有悖道德法律,将无立身之地。不盲目跟风,不误导读者,不悲观消极;为时代发声,为生活立传;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这才是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人该有的修养和担当。(评论员:徐云方)
“等一等”也是自媒体的修养。自媒体宁可要慢一些,也要追求新闻真相,做到尽可能的精准。一些做得相当成功的自媒体有着庞大的读者群体,他们发布的信息基本都在“10万+”的阅读量以上。因此,自媒体要本着谨慎认真的态度,在信息发布之前做到多方求证,将最精准最高质量的信息奉献给读者。我们并不谴责自媒体对热点的追逐,而是说遇到有争议无定论的信息可以稍微“等一等”,用理性之光去照亮大众的精神世界。(评论员:于兢雷)
网络空间从来不是法外之地,要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自媒体秩序,关键还在于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官方监管是“主力军”,既要提高精准打击违规自媒体的能力和水平,又要从准入端加以防范,让网络实名制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另一方面,社会协同是“生力军”,积极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全民举报、人人监督的强劲势头,让一切负能量、阴暗面无处藏身。(评论员:储旭东)
集中清理整治自媒体乱象要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随时降落的查处和重惩形成强大的震慑,违规违法的自媒体平台和账号才会有所忌惮。面对自媒体乱象,应该立法立规,形成长效机制,严格监管自媒体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对违规账号一封了之,要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和代价。同时,要畅通拓宽群众监督举报的渠道。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举报系统,公众、平台、政府部门、民间机构等都纳入进来,有举报、有介入、有整治、有反馈、有奖励,才不会给自媒体的管理留下空白。(评论员:麓山南)
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有序是公众对网络空间的最大需求,从严查处、决不姑息是国家对违法违规自媒体所持的坚定态度。自媒体账号运营者唯一且必须坚守的生存之“道”,就是要守法诚信,要传递正能量。不但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