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都市为深入推进老城保护更新战略,盘活老城资源,赓续城市文脉,我区创新实施“,推动人文历史与特色产业、现代科技和谐交融,焕发承载“合肥记忆”的文化地标活力。新春期间,我区推出走读老城·欢乐购系列活动,围绕“购精品、打年货、老味道、新感觉、串街巷、找年味、享生活”等内容,焕发老城活力,彰显庐阳气韵。
在庐阳最繁华的淮河路步行街上,有一座大隐隐于市的明清老宅,叫李府。这里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故居,也是江淮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民居建筑群。
从熙熙攘攘的商业区,一脚踏进李府的大门,就像三九天,从暑热的大太阳底下钻进了阴郁的小树林,所有的浮躁瞬间褪去,人也变得安静平和。
今天的李府,南北有五进,占地3500平米,在寸土寸金的淮河路步行街,很是了不得了。其实,当年李鸿章家族修建的李家大院,占据淮河路中段半条街,因此在老合肥的口中,有“李府半条街”的说法。
我曾看过一个资料,一位清史博士收购了一批旧书,在其中发现几张李鸿章幕僚记录下的菜谱,都出自李鸿章的家宴,如获至宝。李中堂到底爱吃什么菜,李府家宴是合肥口味的吗,只有那位博士最清楚了。
其实不用他曝光资料我也大抵能猜出,老合肥的口味,两个字就能概括,一是辣,二是咸。
原因很简单,合肥地处江淮岭脊线之上,冬天冷夏天热,春秋经常闹干旱,农耕时代,实在不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而且,在大别山还没输送来山泉之前,合肥的水质也不好,盐碱化严重。这也造就了合肥人的口味,喜辣重咸好下饭。
李府家宴的菜单里到底有什么,不得而知。但李中堂留下了一道招牌菜,声名远播,那就是“李鸿章大杂烩”。
据说有一年他出访欧美,吃了两个月的西餐,五脏庙快要造反了,一到美国,就让大使馆安排中国菜宴请宾客。结果,满桌的菜很快被席卷一空,厨师只好将剩下的鲍鱼、海参等和蔬菜等乱炖一锅端上来。宾客们连连称赞,太好吃了,问中堂这是什么菜,他灵机一动,说“李鸿章大杂烩”。 这道菜,现在也是十大徽菜之一。虽然各家的配料略有不同,但烹饪方式基本相同,那就是“炖”。
其实,江淮地区的人,吃东西并不讲究。以前乡下做大灶饭,上面都会架一个竹篦子,不是一锅蒸出几碗咸拼,就是一锅炖上几只“水碗”,老合肥管这叫“有汤有菜”。想一想,倒和今天倡导的水煮蔬菜健康饮食,有点不谋而合啊。
穿过窄窄的鼓楼巷,李府后门正对着撮造山巷,那里可是现在合肥最火的网红打卡地,这条改造后走国潮风的市井小巷,已成为年轻人的小吃天堂。
从下塘集烧饼到淮南牛肉汤,从小灶王土菜到花甲王海鲜,从重庆鸡公煲到韩式深夜食堂,感觉一天三顿吃一周都不会重样。
其实,在李府南边的鼓楼巷里,还藏着两家老合肥心中真正的王者——一家是开了二十年的薛峰炒货,另一家是也开了好几十年的桂花汤圆。
在薛峰炒货里,只有你没吃过,没有你买不到的,那些怀旧的小零食,到底从哪进的货,正是服气了!常年排队,不限过年期间。一定要买荞麦锅巴,因为便宜又好吃。桂花汤圆是好大一锅一起煮,有四五种馅料,老板自己都不知道下的是啥馅,只帮你数几个,吃汤圆时就当开盲盒了,也是别有一番乐趣。
一家是庐州烤鸭店隔壁的大佬侉板栗,应该也是最早开始卖糯栗的。当年,少东家有一手绝活,要十五装十五,要二十给二十,基本上秤离手,误差不会超过一两只板栗。现在虽然出现了很多连锁板栗品牌,少东家也早不守店了,但我还是觉得大佬侉的板栗和糖葫芦,最好吃!
宿州路再往北去个二十米,就是詹记的老店。当年,每天都有居民排着长队买现烤蛋糕,据说是用纯蜂蜜做的,所以放很久都不会坏。当年并没有大众点评也没有小红书,因为排队的人太多,有人说他们是雇人排队搞营销。不过,那个队伍排了很多年,不分春夏秋冬,让质疑声渐渐消失。现在,詹记已发展得非常企业化,在各大高档的商场里都有门店,神奇的是,买鸡蛋糕怎么还要排队?这,就是好品牌的产品力吧。
因为是合肥土著,我的同学们,大多去了天南地北闯荡。他们很瞧不上我,怎么这么恋家,上中学离家东边两站路,上大学离家西边两站路,上班离家北边两站路,结婚离家南边两站路。
那怎么办?老合肥是真的小,小到环城公园一个圈,一环路套一个圈,二环路再套一个圈。2003年后合肥大发展,开始有了经开区、政务区、滨湖区,有了北城、运河新城、航空新城……长住人口也从300万快破千万。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来说,老合肥,还是环城公园里的一个圈。
在上海当设计师的闺蜜回来,一定要去城隍庙门口吃贵妃凉皮和祥御坊的电烤肉串,然后再踱步到陶永祥,买鱼皮花生米。站在巷子口她还问我,“氨纶老店哪里去了?”我知道,她其实就是想找老头小鸡店,再胡吃海喝一顿!
在杭州阿里的P7回来后,非拉着我回合肥三中看看。在大门口和小保安说了半天,才放我们进去。他三步一跳去四楼找高中时的教室,我就在楼下,坐在那棵大雪松底下等他。在操场散会步,恋恋不舍地离开校园,必须去义仓巷吃一碗贼辣的牛肉面,加牛筋,加卤干,加鸡蛋!
大学闺蜜来合肥出差,让我陪她去女人街。那条人挤人的小街早已不在,卖杂志和漫画书的老太太居然还在巷子口。我们先买了芙蓉蛋卷,然后去大老刘点一锅砂锅粉丝,她还要一份酸辣汤,一份牛肉雪菜炒饭。我说:“能吃完吗?”她摆摆手:“现在咱有钱了,吃傣妹都不喝锅底汤了!”
中国烹饪鼻祖伊尹曾说过:“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意思是,味觉不能与人分享,文字能描述的饮馔,大多只能达到“耳食”和“目食”的效果。
在合肥老城,和那帮故人一起寻访一些老味道。其实,和今天最新的美食品牌相比,老味道未必更有优势,但那些熟悉的口味里,有我们曾经的记忆,有习以为常的锅气,有美好青春的吉光片羽——我们就是这样,被这座城市一口一口喂大,老城依然年轻,用最温暖踏实的怀抱,迎接着更多的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