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庶手遮天提起“网红”两个字,相信不少人脑海里想到的就是高颜值、大长腿、尖下巴、在直播间里摆出各种POSE的女孩子。其实这是对网红片面的认知,“网红”一词背后,涵盖的不只是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男男女女,而是一个新兴产业链。
据了解,在2018年,粉丝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网络红人数量同比增长51%,其中粉丝超过100万人的网红增长到23%。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投身网红事业,但成为网络红人这条路,当真如我们表面所见那般,一路畅通无阻、功成名就吗?
许多人只了解“网红”,但极少了解“网红”的起源。如果要论述网红鼻祖,非痞子蔡、宁财神、安妮宝贝等人莫属。这时期的“网红”非现在的“网红”,他们都是文字时代的网络红人。这时候的“网红”标志着网络文学的兴起,他们的时代标签可以用“才情”与“纯情”概括。
一旦有新事物初露苗头,就会带动更多的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红”造就了草根成名的趋势,他们会利用一场精心策划好的意外,根据公众的喜好,或迎合、或颠覆,在人们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时候的“网红”至今提起仍耳熟能详,凤姐、犀利哥、芙蓉姐姐等,不过这种以丑搞怪博眼球的方式很快就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自草根网红崛起之后,全民创作紧跟步伐。这时候应该算是全民“网红”,可以看作是一场普天同乐的创作狂欢。这个时期促进了个人IP的诞生,代表IP有暴漫、PAPI酱等。全民狂欢之后,“两微一端”、以自媒体内容输出的网络红人相继出现,代表人物同道大叔、咪蒙等。紧跟“两微一端”兴起就是目前我们所知的直播、短视频各大平台,“网红”输出的内容更趋向多元化。
随着网红经济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变现能力的增强,商业领域也开始进场。这时候的“网红”传播不在是以娱乐为主,而是超越了娱乐、具有碎片化、周期短的特点,以打造企业品牌为主,代表人物有雷军、董明珠、王思聪、罗永浩等。
“网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伴随着自然是参差不齐的质量。有些“网红”为了炒热度,不惜做出各种无下限的举动以博眼球,曾有人说过,黑粉也是粉,只要是粉就行了。任何事情只要有人开了头,就会引起无尽跟风潮。在国家严厉打击、维护干净的网络直播环境之前,无数低俗、无下限的直播,曾一度充斥观众的眼球。
在旁人看来,“网红”似乎可以日进斗金,年入百万。据新华网去年发布的《95后就业观》一文中,有54%的95后最向往的职业竟是网红、主播。同时,有相关机构在北京各小学做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将近80%的小学生长大后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网红。
“网红”真的赚钱吗?“网红”之路真的那么容易成功吗?然而并不是。网红不只是在账号上发一张图片、写一段文字、直播间露个脸,而是要与平台、广告主合作,平日要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花费更多的精力、不断去研究产出新的优质内容,同时还要保持与粉丝的联系。只有持续去创新、去研究才能留住粉丝、保持流量,才有持续变现的可能。
“网红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曾有人如此戏谑说。“网红”既是一种新兴职业,若想进场,则要做好万全之策。如果只想靠没有任何内涵的内容吸引观众、留住粉丝,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人是一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生物,吸引住他们也就一阵子,当新鲜劲过去了,人们就会将注意力转向下一个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