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半秮鞚那次更新介绍了快手新知与天才捕手、法医秦明的合作,我们把秦明的小说《玩偶》改编成动画片,发布在快手平台。
老秦把我约在省公安厅的法医门诊,在合肥老城区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一间长长的房间被分割成三部分。
门诊在第二个部分,但看起来并没有多特殊,几乎没啥仪器,更看不到解剖台,一个大会议桌占据了大部分地方。
这是因为门诊是做伤情鉴定的,别的科室医生来会诊伤情,就一起和法医坐在那里。
老秦说,他特别喜欢我们的动画,没想到画得这么快,质量还这么好,“我们不仅是要给大家讲故事,更重要的还有科普,这几个咱们都达到了,所以非常满意。”
快手新知联合天才捕手、秦明的动画,下载快手搜索【法医秦明玩偶】,就能看到。
他当初写小说就是想做科普,是一种“曲线救国”。现在名气大了,他更要这么做。
“我会发声,我认为我们法医工作者们应该联手给它守护好,这是我们的领地。别人如果进来去践踏的话,你要去给他驱赶出去。你想拿法医来造谣,没门儿。”
我的父亲是一个刑警,当了几十年的刑警。他是我的偶像,每次看到他穿着警服配着枪,我就觉得特别符合我心中对自己以后的向往。
我妈说你别扯了,当什么警察,一天到晚见不着人。你已经害了我,不想我儿子害人家。
我妈是一个护士,认为当医生治病救人也高尚,不要天天奔来奔去的,还提心吊胆。
争执不休到最后怎么办?考高考考完了以后,我爸就跟我说讲,我们干公安的也有医生。我说给警察看病吗?他说不是,叫法医。
但我儿子从来没有说过想当警察。时代在发生变化,也可能我的形象不如我父亲的形象。
我儿子长到3岁,都是在我老婆的老家,是我岳父母带大的,我都不知道他怎么长到3岁了。
那段时间我统计过,最多的一年270多天出差。2011年的案子还挺多,二零一三年到二零一六年之间,突然一下就变了,感觉整个社会和谐安全了。
尤其是2012年,微博已经开始流行了几年,我们省也有一些热点事件,涉及到死的伤的,很多人就过来骂法医。
我觉得有好多谣言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一个女孩子被男朋友毁容了,这个事情被报道出来了以后,已经距离事发有5个月了。
警方发了通报,说伤情鉴定还没做出来,嫌疑人一直羁押着,做出来了我们就会移交起诉。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关于毁容和功能障碍的鉴定,必须是半年以上才能做,因为得看恢复程度。
怎么让这些网民不被谣言所蛊惑,最好的办法就是科普,让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
但是写科普,那个时候我认为不会有人看我,我希望能用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接受。
当时有一个急诊科的医生粉丝破了百万,我发了一条微博,说这太牛了。安徽公安官方微博小编给我留了言,说你也可以写,写博客。
写完了以后,没想到还居然有1000个人看了,甚至还有几条评论说写得不错,继续写吧,我就觉得受到了鼓舞。
当时的天涯正在流行,莲蓬鬼话的版主来微博私信我,说你把这些东西搬到天涯上,保证能火。
我就给博客的东西粘到天涯了,第二天就上了天涯聚焦,一天1000条评论,几十万阅读,出版社就是这么来的。
我是体制内的,怎么样能出书,怎么样不能出书,我不太了解。我说我不出书,省得麻烦,我就老老实实当法医。
后来编辑包包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去说服我,讲你别忘了你的初心是什么,你的初心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法医。
我一听也有道理。我拿着稿子,去找了我们宣传处的。他看完以后说,好,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出?
你看,他不是像那种暧昧的态度,“你放这我研究一下”,如果这样,可能就不会有“法医秦明”在大众视野中。
《法医秦明》系列一开始写了6本书,结集叫万象卷,每一本书没有集中讨论的话题,更多的是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案件。
这6本书写完了以后,我就在想,是不是要每一本书都能讨论一个话题?从《天谴者》开始做实验,写的是社会责任感。
这本书写完发现效果还不错,所以我就在后面的《遗忘者》里面讨论火极一时的女德班,写到第三本《玩偶》的时候,就想到了家暴。
后来,“法医秦明”系列写了这么多,法医学知识点我都说得差不多了,你把法医秦明系列看完,说不定你就能干法医了。
我父亲是我最尊重的人。即便他到退到二线不在公安干了,但他还记得自己是个老警察。他的这种情节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去探讨探讨。
恰好我父亲退休了,就把自己100多本工作笔记翻出来。这个东西没有文学价值,全是流水账,我哪一年干哪些事,我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但这一本流水账看得我……如果是旁观者看我就跟神经病似的,有的时候可以哈哈大笑,有的时候泪流满面。
比如有个案子到最后,通过几轮侦查,感觉没有什么希望了。他写,回家坐在沙发上,点了一个烟,一坐一晚上。
那好像是一个强奸杀人案,我印象不是很深。想一想,可能更多给我印象深刻的东西,反而不是他写的案件,还是他的内心感受。
比如他说一纸调令下来了,要退二线去别的单位履职,当他把他的警衔交到组织上的时候,他狠狠地攥着它,不忍放手。
我经常说我们的祖辈用血肉之躯组成了长城,抵挡外寇。而我们的父辈是为我们现在幸福生活奠基的那代人。
像我父亲,50年代的人,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他是用自己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把祖国建设成现在这样。
警察是这样,医生就不是了吗?工人就不是了吗?农民就不是了吗?大家都一样。
所以我这本书并不是致敬警察的,我是致敬我们父辈。不管你父辈是做什么,其实都是值得尊敬的。
我每写完一段都给我父亲审。他看主要是挑出一些毛病,比如当时的交通工具什么样的?
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写。毕竟一个市,那么大范围,你要去偏远的地方抓人,你怎么去?
他说骑车去。我说要半夜去,能看得见吗,路灯都没有。他说我们在前面绑个手电筒。
我说你要抓人,比如抓个团伙, 20 个人,你民警就去五六个吧。当然了,你有枪,你有威慑力,你可以把他们抓到,但是怎么把他带回来,你又没有警车?
拴小绳,一个拴一个。就跟我们看抗战剧鬼子说是拴俘虏一样,拴一串,走回来。
现在有很多事情都被机器代替了,有这么多科技手段,就连打一个材料还有电脑。要让我们现在抓个人走几十公里,恐怕受不了。
但是现在的警察比过去的警察办事要细致很多,按法律程序按流程,守规矩很多,这个也是我们比他们强的地方。
虽然我们很小众,但是我们经常风口浪尖,如何在风口浪尖上行船,我觉得让你身边所有的人都来帮你,一起去迎接风浪。
看过你书的人,他会自动成为你的宣传员。你不懂法医,我看过书,我知道怎么回事,我就知道这个案子警方说的是实话,不是你那种阴谋论乱想出来的结果。
舆论监督是我们监督体系中不可缺、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对舆论热点不抵触,不反感。
我觉得官方的领导也好,普通的警察大V也好,我们应该做一个正面引导。在事情出了以后再去引导,和事情出之前你就已经做过科普,效果是不一样的。
现在,每发生一个热点事件,我可能不会针对事件本身进行过多的评论,因为很多案件细节不了解。
我会针对官方通报里面的一些专有名词,大家不理解的我做解释,什么叫这个东西,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以后警方该怎么办?
作为很多不愿意去思考的人,他会认为我在站在中间,他就会攻击,你到底在说什么?
比如近期的舆论热点,我说的跟某些非公安的法医说的不一样。但是我写的科普文有理有据,我会把原理道理都给你说明白。
这样你信谁?你自己去选择。有些已经预设了立场的,再去偏听偏信的,我们也没办法。
现在微博网友可能都已经习惯了,一有热点事件涉及法医,都会来圈我,讲解原因。
我会发声,我发声的原则是,不会一味地维护官方,也不会一味地去迎合网友,我发声的点就是法医专业。
我认为我们法医工作者们应该联手给它守护好,这是我们的领地。别人如果进来去践踏的话,你要去给他驱赶出去。你想拿法医来造谣,没门儿。
我们不仅是要给大家讲故事,更重要的还有科普,这几个咱们都达到了,所以非常满意。
第一部网剧是深入人心的那部《法医秦明》。很多网友都提出了一个疑议,我们出现场可不会像张若昀穿得那么帅。
其实不仅仅是穿着,包括到现场解剖尸体的时候要不要戴口罩,在网上曾经也讨论过。
但是在过去,没有相关规定出来的时候,我们也有很多法医是穿便服出现场,所以他穿西装也无可厚非。
包括戴口罩的事情,也有人科普,说是法医解剖尸体时候就不能戴口罩,因为要去闻看有没有中毒。
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但那是过去了,需要通过嗅觉来判断有没有中毒的可能性,确实是不太可靠。
现在时代不同,我们警方已经有先进的仪器了,可以通过仪器来检验,不需要用狗鼻子了,所以大部分法医在解剖的时候还是戴口罩的。
法医从不为人知,到现在有不少孩子们把法医作为自己的偶像,这有一个转变过程,跟我刚刚入行的时候的感受还是完全不同的。
但它还是一个很小的警种,而且人很少,像我们一个安徽省,现在全省的公安法医只有300多个人,我们有6000多万人口,这比例是很低的。
以前到了现场,你需要分析这个人怎么进来的,怎么杀人的,杀完人在现场有什么动作,又怎么离开的,为什么要杀人,杀了多长时间?
但是法医还是一个不可被取代的职业。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犯罪,有犯罪涉及到人身伤亡了,少不了法医,它是一个重要的证据链。
举个例子,现在监控照着我俩,你一刀把我捅死,捅到心脏了,心脏破了,还需要法医做什么吗?你也抓了,判刑不就完事了吗?
如果不做法医工作的话,你上了法庭,律师就会提了,这个人在被刀捅的前一秒钟,心脏病突发死了,他不应该负这么严重的刑事责任,是不是?
写作这么多年,我身边的长辈领导都在不停在敲打我,不要本末倒置,不要忘记你是一个法医。
要了解更多秦明的朋友,可以下载“快手”,搜索【法医秦明玩偶】,就能看到这部认真讲故事也认真做科普的动画剧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