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天魔录这里的“认知”包含了什么?特别是在当下正逢“百年巨变”的中国,我们该如何去获得自己想要和该有的“认知”呢?
新世纪20年代,站在新一轮甲子之初,我们回归投资本身,就着无数激烈或默然的变化,聊一聊投资最宝贵的话题——认知。
当下中国,辽阔大地上的躁动基因、城乡结合、技术平权及信息平权的作用下正产生无数的小趋势,孕育无数的异数崛起……
它们都离不开时代压缩、空间折叠,技术突进、意识多元和习惯重构,对以上时代特征的深刻体会,是解构现实中国的特有语境,也是开启认知修正或重启的钥匙。
时代压缩:在全球化进程中后发先至越过工业化,全面并行到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这种时代压缩极大加速了中国产业跃进的进程。同时也造成了诸多消化不良和高度的不均衡,一方面是跨代际技术的消化、并行和融合,一方面是融合进程中展示出的中国特色。
空间折叠:高速城镇化像一场魔幻的空间折叠,瞬间让几千年来以农为主的国家,改变了底色。更重要的是,此进程伴随的是进一步的科技平权和信息平权,这也是构成近年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To C大生意的重要驱动。
技术突进: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乃至工业强国,从互联网跟随到互联网引领,从集体主导到个体创业,多维度驱动的技术创新过去40年间没停过,且加速趋势明显。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并行突进,后者的表现更为惊艳。
意识多元:中国人口结构进入圈层众多的多元样本时期,这其间有两个重要伴生品——多元的意识,复杂的需求,前者让我们很难超越自身视角客观看待诸多世界观、价值观的碰撞;后者则在意识碰撞和话语权纷争中,切实地孕育着新的商业繁荣。
习惯重构:习惯与意识演变密不可分,在客观条件允许时,主动或被动带来习惯改变。有意思的是,恰逢大量客观环境和技术条件发生变化的大时代,譬如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必将带来规模化的习惯重构。
以上特征是认知中关于当下中国要重点关注的,也许不全面,但能体现现阶段中国特色。这些强劲的脉动正重新梳理和排列生产力要素,改变着供给方式和需求层次,生成合理而隐蔽的内在逻辑,形成既代表全球趋势又具备中国特色的生意。
全面认知和投资当下的中国,需要抓住时代特征。但投资是一个复杂系统,在全面认知的路上,总有各种的障碍,包括偏见、傲慢、偏差、环境局限、路径依赖等。基于此,我们来看一下当下中国需要修正或重启的相关认知。
工业化和信息化阶段,我国基本在西学东进思维范式下奋力追赶。这在投资端尤为突出,早期具备美元基因的创投基金是典型代表。他们凭借对西方长期产业历史进程的洞察,充分占领和布局国内可对标赛道,捕获众多TMT独角兽,赚得盆满钵满。
玩味的是,在大家都习惯性找西方对标生意时,本土却孕育出小米、共享单车、拼多多、抖音、找钢网等鲜有对标的异类。从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开始,中国人对于流量生意的理解长足进化,展现出不同于老师的风格。
这些肇始于国内市场、批量产生、鲜有西方对标的公司,预示着西学东进思维已进入尾声。东风渐起,起于历史规律性的轮转,起于当下中国的特殊性,起于科技创新与群众路线的深度结合。
于投资而言,此刻对沿袭已久的西学东进思维范式进行修正,关注东风渐起的变局之始,正当其时。
客观上,广阔的国土面积构成了巨大的腹地纵深。同时,40年的城镇化进程,让中国用全球见所未见的速度完成了城乡互换的大象转身,似乎一夜之间都成了城里人。
而在超级城市、中心城市、广大的三到五线城镇集群城市圈层中,又迅速构建了众多关于一线和非一线的认知,并在媒体传播下被固化,譬如互联网大生意、高科技公司、高质量生活、时代光芒只属于一线城市,非一线区域有的只是落后的意识,落后的产业或产能。
事实上,巨大的空间折叠,似乎一蹴而就的社会大迁移,折叠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广阔的县域集群和广泛的县域人群,成为非一线的典型代表。这是一个三到五线的广泛存在,它们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存在于同一个时空,却有着明显的人群特征和时代烙印,并贡献着独特的时代力量。
在广阔的县域,随着云、管、端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迅速完成信息平权与科技平权革命。当互联网的触角、应用、玩法在一线城市不断升级、似乎技穷之时,广阔的县域因拥有更慢生活节奏和更多空余时间的群体,成为当之无愧的巨大蓝海。
比如这几年成长惊人的拼多多和快手,其商业逻辑、最初流量及众多活跃用户均来自于对以上区域及群体的深刻洞察。不夸张地说,县域集群和人口群体,对中国互联网应用走向纵深,至关重要。
除了互联网纵深应用,以上区域在实体经济的产业链协同和供应链配套中同样重要。这里分布着中国最多的工厂,有着更低的生活和人力成本,同时也无差别分享着综合成本不断降低的一体化红利,可规模化响应国内一线甚至国际化的各种需求。
于投资而言,此刻对一线与非一线的认知修正,对未来意义深远。我们既需要积聚一线的虚拟经济,又需要广泛下沉非一线的实体经济。更重要的是,广大非一线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底色和宏伟愿景的蓝本,属于冰山之下的基础。一线与非一线的认知均衡,一方面可以把握虚拟经济走向纵深的机会;一方面有助于重新认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决胜之地。
对于技术的突进,人们通常短期高估其价值,而长期又往往低估,这虽符合人性,但却是需要修正的认知之一,关乎投资的择时。
技术突进和场景广泛都是当下中国向科技型商业社会转型的典型特点,而新技术与广泛场景的叠加往往形成新的产品,满足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生意和机会,To C或To B。
传统语境下的创投两端,To C和To B的生意井水不犯河水,专业投资者偏好也多泾渭分明。然而,这种割裂是天然正确或者不会改变的吗?尤其在技术突进下,复杂多变的中国。
事实是,技术突进加场景多元,让To B与To C的纠缠与日俱增,C端大需求的变化在切实影响很多To B的生意。一旦C端需求特点发生根本性变化,沿着链条向上传导的破坏和重构可能是颠覆性的。以传媒为例,形式上To B的生意,但实质底层是To C,在效果评价付费的大趋势下,谁抓住C端,谁才抓得住B端。
同样,B端大供给变化,也对很多To C生意产生影响,关乎催化或延迟,关乎成败、甚至关乎有无。譬如,没有现代化仓储、物流自动化和冷链技术,就没有繁荣的消费电商;没有无人感知物联网和自动结算技术,就没有新零售;没有4g、5g的引领,就没有高速流媒体及自动驾驶……
技术突进带来很多新的可能,而和场景结合则落地更多生意。关于To B与To C的关联认知,更像是天平的左右端,看得清楚方能走得稳健。就投资而言,B端投资要及时洞察C端变化,谨防固守被革命,C端投资要待得B端供给满足,找对方向,警惕踩坑成先烈。
20年代的开端,一场bilibili的跨年晚会引动极大社会效应,包括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都纷纷转粉,单站完整视频弹幕130万条,超湖南卫视跨年晚会腾讯直播平台6倍以上……这还是人们眼中那个非主流二次元视频网站吗?这些孩子还是人们曾经认为的非主流吗?
事实上,有一种少数并不代表非主流,恰是趋势的代表,无论消费、工作还是创业,均有着前面代际不具备的特点或素质。
从消费或用户角度而言,网络渠道低沟通成本的优势,为Z时代群体文化的聚集、发展、演变提供了丰富土壤,让传统意义的“非主流”文化能够成为持续生长的“新生代”文化,甚至反过来推动主流文化不断消解,并以娱乐化姿态迎合全新的潮流。
从工作和创业角度而言,Z时代群体生于物质过剩和信息化时代,信息爆炸伴随其成长,各类科技创新习以为常。他们有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财富积累、知识及信息传播效率以及改造世界的科技工具,以上的客观存在与其高度的自我探究和兴趣相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时代效果,值得期待……
对投资而言,重新定义主流与非主流,是破除偏见的必然,是对小趋势必将引发大趋势的坚信,是对时代力量的信仰,是打破代际传承站在未来接棒角度考虑问题的姿态,也是站在20年代之初,必须要做的重要认知修正。
约15年前人们开始习惯网购;12年前开始习惯高铁、移动支付;10年前开始习惯微信、团购,智能手机、自媒体;7年前开始习惯外卖、网约车;5年前开始习惯生鲜电商、视频付费、网上看房、信用可以当钱花;3年前开始习惯抖音、快手、拼多多、知识付费;2年前开始习惯远程手术、智能汽车、直播带货、虚拟主播……
新旧基础设施的依次轮动,在当下中国实施着广泛而规模化的习惯重构,而它们的全面融合,造就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的生产要素再供给,推动诸如电子商务走向纵深、智慧城市升级、工商业智能、本地生活数据化等多方面的立体进化。
站在20年代之初,对于新旧基础设施认知的重启,不仅因为它直接推动以上习惯重构,更因为它们的叠加重新梳理了生产要素的供给方式,并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在多元需求、复杂场景、持续创新的引爆下,必将点燃新时期社会进步的引擎,开启一个时代的升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