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村千夏4年前,我放弃了神经外科医生和世界500强企业高薪岗位,跨行互联网健康科普、孵化健康IP。
创业4年,我和团队孵化了包括南方健康、中医原山、营养教授雷妈妈、皮肤精老刘、中医黎明、陈博士科普、皮肤科医生王世宁等超1000位知名健康IP。
创作的健康科普视频和图文超7万条,全网健康粉丝超2亿,科普内容播放量超400亿。
80年代末我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在父辈等知青的影响下,“奉献、利他”的精神令我从小怀揣满腔热情,立志为祖国和社会做出一番贡献。
寒窗苦读十载,高中时期曾获“全国生物奥赛一等奖”,并顺利保送至武汉大学就读临床医学。
毕业后曾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在看到很多努力奋斗后但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后,逐步意识到“上医治未病”是先治心而后治身,通过健康科普知识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那一天,在目睹身边医患冲突闹剧后,我辗转难眠,经过深刻思考后,意识到医患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希望通过健康科普对齐医患信息,顺利找到医患冲突的缓解之道。
2018年,我带着我的梦想最终辗转来到了互联网大健康领域,创立了南方健康。
接下来,我来讲一讲,我弃医从文、投身健康传播的4年,以及南方健康的4年故事。
凡是互联网上的事物,都经过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和赶不及这四种阶段,比如在18年初爆火的短视频。
我认为短视频是一个优化信息传播效率的载体,通过短视频传播硬核的健康知识,能够更好地减少医患信息的不对称。
开始时,我们的科普内容总是搞一些高大上的选题,要严肃、要大气、要有社会意义。
我开始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用户思维——用户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隐形的健康需求是什么?
我们要做的就是“优化供给,满足需求”,让每一个应该或需要看到健康知识的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科”代表正确、权威;“普”代表是有趣、有用。“科”上游是教育,“普”的下游是娱乐。那么科普的核心就是做好——“寓教于乐”。
“无糖饮料是不是真的无糖?”、“不吃晚饭真的能减肥吗?”、“千滚水真的会致癌吗?”......
转换思路后,我们从大众关心的生活日常话题中入手,翻阅文献去引用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述,揣摩年轻人的心理动作,通过趣味化的镜头语言表达出来,并且配上热门的音乐节奏。
这个系列的作品最终获得了78万赞,3200多万浏览,3.9万评论,是南方健康短视频起步阶段的一个小小里程碑。
也是我们“相信、执行、热爱、求变、简单、坚持”的价值观在科普领域的首次成功实践,也成为我们一起向前的行为准则。
当年9月,我们有幸获得了国家卫健委新时代健康科普大赛“全国十佳”,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王陇德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教授等科普大咖同台获奖。
我第一次觉得,借助最新的媒介传播形式,从大众真实的需求出发,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做科普;被那么多人关注,受到那么多人的信任,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还要努力做下去。
“我做了30多年医生,感觉‘一对一’的诊疗作用是有限的,一天看三五十个病人,就只是那几十个病人受益。”一位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这么和我说。
一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教授,痛心的告诉我:“我的一位病人在等待入院期间,被隔壁的黑心医馆给骗了,并没有按照诊疗指南进行规范治疗,肿瘤快速进展而去世。”
我开始帮助更多的中国健康从业者打造自己的个人IP,通过互联网最新的媒介形式传播医生的影响力,让更多普通老百姓受益。
不愿看到劣币驱逐良币,帮健康从业者做点真科普,哪怕只能帮助到一小部分人也好。无需急功近利,不必刻意追求,按照初心做自己认定正确的事,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于是,我组建了南方健康作者顾问团社群,带领一批批三甲医院医生和健康从业者涉足新媒体。
结合专业领域,确定每个人的IP定位和人设,打造属于他们特有的“超级符号”。
根据医生创作者的特征表现和程度轻重,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重科重普”、“重科轻普”、“轻科重普”以及“轻科轻普”。
对于“重科”的权威专家和教授,帮他们通过最新的内容传播形态,产出更易接受、更接地气的科普作品;
对于“重普”的年轻有活力的医生,引导他们寻找并引用权威学术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据产出更专业、权威的内容,从而让健康科普“上通天线、下接地气”。
我希望做到让“科”的知识具备“普”的传播性,让“普”的知识具备“科”的专业性。
这一年,我们作为健康垂类的代表,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最佳短视频创作者”。
我们也有幸成为人民网首届健康科普大赛新媒体协办单位,带领全国更多做科普的医生,赋能个人IP影响力。
我还在年底受邀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暨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2019年年会”,分享大健康行业知识传播经验。
我的家人突然被查出罹患重症,当疾病真的降临到自己亲人身上,我仿佛觉得老天是给我开了个大玩笑!
我一遍遍反问我自己“你有多久没有关心过家人的健康了?”一时之间,难过、自责、崩溃......涌入心头。
早上5点起床,6点赶到医院照顾家人,9点半又匆匆赶回公司开早会,白天和客户、投资人、内容团队沟通,晚上又一直审片忙到深夜2点,然后在办公室沙发上对付着睡不到3个小时……
那时候有个特别简单辨识我们办公室的方法,全楼层哪个房间在凌晨两三点还开着灯,十有八九就是南方健康。
家人的这场病,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健康科普事业的信念,我也定下了我们公司的使命——让曾经奋斗过的人不失去健康。
印象最深刻的是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头一回不见车水马龙、熙攘人群,只有空荡荡的街巷、呼啸而过的风声。
面对疫情,我们最初的感受是害怕和焦虑,人类焦虑的本质其实是来自于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性。
而让生活重建秩序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让信息流通起来,让需求与需求碰撞,用理性去唤起理性。
我们第一时间在创作者社群发起抗疫科普短视频和直播接力,短短2个小时,300余名医生和营养师达人迅速响应。
我带着我的健康科普创作者们,联动人民网、人民健康、学习强国等权威央媒以及抖音、快手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发起一系列的抗疫科普公益行动。
“薰醋这些方式能不能预防感染”,“听说新冠病毒怕热,开空调能不能预防感染”,“N95口罩怎么选?怎么戴才最安全?”......
让每个人都有了成为他人信息世界“超级节点”的可能,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盲目恐慌,而成为抚慰个体情绪的缓冲带。
我们还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一线战疫英雄们,为远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海外华人传递中国抗疫科普经验、帮助民众摆脱疫情阴霾。
为支持后疫情时代武汉企业和学校的复工复学,我们也第一时间向武汉市政府捐赠了1万条科普视频。
这一年,南方健康很有幸被评为“中国2020社会责任企业”,民政部原常务副部长陈虹为我们颁发荣誉证书。
这一年,也是一个新的健康科普元年。在疫情的催化下,健康IP数量增长迅猛,健康科普领域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
我也受邀做客人民网直播间,讲述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健康IP发展趋势。健康IP的崛起,无疑是后疫情时代互联网的鲜明注脚。
南方健康在当年突破了1.5亿粉丝,构建了健康自媒体IP+广电融媒体IP+权威央媒IP的三位一体矩阵,在抖音MCN机构全品类排名TOP12,取得了一些小成绩。
疫情推动人们重新思考人与生命健康的关系,今天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创业格局下有很多机会。
在后疫情时代的变革中,取势明道优术,我也明确了团队的愿景——让健康好IP响彻天下每个角落。
我见证了我们旗下的94“老”中医@原山,健康科普作品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转载,并受邀参加多档知名综艺节目;
全国十佳营养师@营养教授雷妈妈,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带动了近10万名“胖墩”科学减肥,让广大老百姓“吃”出健康体质;
年轻、有活力的@皮肤科医生王世宁,凭借一条“蛇缠腰”科普视频抖音涨粉200万+,收获全网超800万粉丝的喜爱;
如果将IP人格化的话,那么她需要有:灵魂、骨骼、血肉、皮肤及衣物。对应的即是:价值观、元素、内容、表现形式、衍生物。
我希望用数字技术构建健康IP行业的资产与壁垒,将服务产品化,将产品方案化,一手服务健康达人,一手服务客户。
我们提取全网30余万条爆款视听科普作品,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语义识别和标签化,最终形成“内容库”、“形式库”、“IP库”和“品牌库”,这也被称为南方健康“四库全书”。
创业以来,一直无法绕开的“灵魂拷问”:健康IP如何商业化?商业和公益是否有冲突?
我们曾凭借一条养生茶科普视频迅速火出圈,登上抖音小店达人榜第一名,被飞瓜数据等知名行业媒体以黑马之姿报道。
那段时间我的电话被打爆,每天都有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客户来公司拜访,也有很多机会从四面八方涌来,但被我委婉拒绝了。
对于医疗健康行业,我一直保持敬畏和理性的态度。行业要良性发展面,才能长治久安,坚守正道是唯一选择。
大健康这个赛道很容易被“过度”营销,很容易让市场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选择”现象,从而给整个赛道带来不健康的影响。
这一年,我看到越来越多医药健康行业营销方式面临洗牌,促进新锐健康品牌的增长机会。
大健康兴趣电商的概念被炒的火热,越来越多品牌需要健康IP激发核心人群的需求。
我认为健康内容有两个重要关键词,一个是“怕”,即健康状态失去后的损失厌恶;另一个是“想”,即对更好健康状态的追求。
消费者原始的健康状态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它的健康需求算是一种伪需求。而如何更好的激发核心人群的健康需求,始终是大健康垂类兴趣电商的前提。
这一年年底,在行业前辈及达人老师的支持下,我也有幸当选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传播学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告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我希望能从大健康产业的社会营销层面,跟随国家发展的趋势和政策,连接媒体方面的“好IP”、“好流量”,和产业方面的“好产品”、“好服务”。
通过好IP带动好流量,推广好产品,提供好服务,然后形成完整的产媒融合新业态,共同助力国内的大健康产业升级。
法国天才作家苏利·普吕多姆的这句诗,像极了我们面前这个特殊的2022年。
过去4年,我见证了,健康科普内容生态的成长与发展;也经历了,健康IP产业升级的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大量的想法、讨论、执行、复盘,伴随着后疫情时代健康IP赛道的全面爆发、健康传播日渐颗粒化。
从第1条科普,到第7万条科普;从第1次发布,到400亿播放;从第1天,到第1460天,我们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认可。
这4年里,有太多东西值得回味,有太多理由让我们差点放弃。从始至今,南方健康的初心从来没有变过,希望专注创作正确、权威、有趣、有用的健康科普内容,提高大众健康素养。四年一以贯之,这才是健康科普事业真正的价值。
一片诚心,一往无前。大健康的江湖山长水远,只要怀中健康传播的理想长剑不锈,就无惧四处闯荡。
我们会一直冲锋在健康传播和健康IP的最前线,融合达人科普之力,为促进健康产业升级贡献一份力量。
感谢千余位健康科普达人老师们,是你们以激昂的姿态向前奔跑,在为老百姓传播健康科普知识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
感谢客户和合作方们,是你们一如既往的热情建议,让我们不断打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丰富大健康产媒融合新业态;
感谢矩阵2亿的粉丝们,是你们用一个个奖状和认可,让我们坚守最初的梦想,不断提高内容服务水平;
感谢团队的伙伴们,是你们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付出,在幕后用心赋能健康达人IP,用一颗颗热心去创造、去守护大众健康传播事业。
未来,我与南方健康会更加努力,提供更好的内容与服务,不负达人、客户、用户和员工的信任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