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加尔文将订婚囿于律师函等不可抗力的限制,在瓜料的贡献度上,眼下娱乐媒体远还不如豆瓣八组,即使偶有惊鸿一现的世界大瓜,也会瞬间蒸发,只能小范围内流传。
上世纪60年代,伴随经济的高呼猛涨,港岛城市节奏呈脱缰式加快。许冠杰在电影《半斤八两》的同名歌曲里,就含血带泪描述了打工一族于内卷局势下的紧绷状态。
在这样真空的环境里,散落于报纸角落的小道绯闻,迅速凝聚了非凡吸眼力。只要足够有料,豆腐块大小的版面也能引得各路媒体争相转载。
1968年,嗅到商机的《明报》集团邀请拥有圈内资源的雷伟坡坐镇,打造出首本专营八卦新闻的娱乐杂志《明报周刊》。
早前的娱乐杂志刊登美女裸照时,会打上八卦图作为马赛克,而八卦在粤语里本就有生活琐事的意思。
口耳相传间,以《明报周刊》为对象进行全方位致敬的杂志,都有了共同的名字:香港八卦杂志。
文料多来自圈内人士,封面又美如精修官图。读者真正关心的明星B面,从何体现呢?
直到1995年,在机缘巧合中,一本名为《壹周刊》的杂志偷拍到了王祖贤的路人照,并用作当期的封面。
这期杂志一经上市便点燃了市民的吃瓜狂潮,火热销量,更带动着全港的八卦媒体转变了工作方针:不等消息找上门,主动出击抓明星的B面。
同年问世的某报刊还创造性地设立了新栏目,名唤“照妖镜”。该报给旗下的娱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配备的都是17-40L和70-200L的高级镜头以及580EX型号的顶级闪光灯。
事实显示,记者没有辜负“照妖镜”的栏目名,史上所有脱口可出的明星丑照,大多都出自该报记者之手。
而八卦杂志,也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证明,它们可以永恒如一日地站在墨镜王的对立面,无限好运地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
姚明和易建联在NBA赛场正面交锋,港媒也知这是应该着重报道的大事件,但看到这场面,你不得不怀疑这是体育新闻,还是洋葱新闻:
上面这条例子倒也作罢,那些向来以“生图一样很能打,视觉中国也不敢把我怎样”走遍媒体圈的明星,为何此时也都贴合着“照妖镜”的栏目名露相了呢?
拉满对比度、填入极高噪声,最后再轮番压缩,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相片以最差状况呈现。
但抓拍还只是小儿科,图文并茂才更有冲击力与可能性。毕竟,图片大多基于现实素材,文字则可以天马行空,随风放屁。
为了最大程度丑化明星,八卦杂志的狗仔和编辑充分调动脑内墨汁素养,用文字水平来拉满视觉效果。
身材和样貌上的侮辱,是八卦杂志永恒的重点,而看图造词更是狗仔们修炼多年的超能力。
走红毯时由于身份不搭、穿着更拉而被媒体关注的几位女性,在香港记者的笔下,分别获得了如下称号。
调侃相貌,后劲难免不足,读者的感官刺激只能停留在眼光刚触及的一刹那,远不如明星的详细私生活来得劲爆。
从前,广东一带的风尘女子多生活在花船上,如果从良嫁人,则为“上岸”,或“不饮河水饮井水”。
背靠1972年才废除《大清律例》的香港,八卦杂志自然也沿用着这份女德指南。
开局连张图都没有,仅靠10个字,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厘清来龙去脉。以脑补,带动脑补。
而房祖名在以前的访谈中,也曾提到小时候不听话被父亲踢的经历,接着,比了个大概踢多远的手势。
记者结合成龙在电影里武力高强的形象,把这个手势化为了更精炼的数字以及更具空间感的标题。
黄伟文介绍“歌手和作曲人的私人感情要表达出来,暴露给公众看”,并用了一句话概括这个感觉:作曲人唱歌像排泄。
在繁忙的香港,这些背靠便利店发行的八卦杂志,想在一瞥间吸引读者,靠的就是封面所透露的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普世心理,以及初看低俗到不行,细品又精准到可以的文学能力。
以奉为佳酿的“人造人造人,锥子脸追子”为例,它既达到了语感上的回文,又实现了意义上的规整。
除了嘴唇,女性胸部也是港媒最热衷的器官,此前乐基儿疑似隆胸又取出假体,港媒评价:拆弹专家。
据传,狗仔的文学水平感染了一群读者朋友,每次买回杂志,都会剪下精髓的造词,留以观摩学习。
有甚者,在林志玲当年出院后,直接摆出了两张事发前发的对比图,并且赋诗一首。
在香港繁忙街边的便利店或报刊亭里,所有读物都是并排叠放,想脱颖而出,只有依赖炸眼的封面。
但八卦杂志并不单吃人口红利,想要打遍全港无敌手,做到销量领先,靠的都是打破砂锅扒到底的考据精神。
稳坐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前十的刘銮雄,以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秘闻养活了大半八卦杂志。
关之琳、李嘉欣、蔡少芬,任选三人,就能搭配出多种数列组合,普通人,是根本看不懂。
对于情路更坎坷的豪门大亨,为助读者一目了然地解冻绯闻,八卦杂志会恪尽学术操守,上穷史料下地摊,详细列出年代表。
2007年,演员李嘉欣与富豪许晋亨去悉尼约会,为了求证蜜月出行的开销,《忽然1周》详细计算了二人花费清单。
能获得如此生猛的一手素材,不是素人阴差阳错间无意拍到,而是全凭狗仔全程不错毫厘地跟拍。
从机场候机开始,直到约会结束,小到买了哪本杂志,事无巨细,一一记录在册。
曾有业界同行爆料,资深的狗仔要么是“吊靴鬼式”死缠,不挖实料不罢休,要么是地毯式采访,提前打探好报道人物的去向,一步不落。
为了获取恰到好处的照片与信息,并且不被对方发觉,相机要以食物、眼镜的形状作为掩饰,上树下海更是基操,在拍摄隐匿点的选择上也有诀窍。
以《忽然1周》为例,240页的版面里,只有1/4是八卦新闻,其余全被各路广告承包。
这股东南亚猩咸风也成功吹拂到了内地,《六周刊》、《娱乐周刊》、《卫视周刊》等杂志如雨后春笋冒出了头。
很多时候,它们走得还是情色标题党的老路数,偶有的爆料和偷拍,也很蜻蜓点水。
在内地八卦杂志不咸不淡地摆满报刊亭时,有内地第一狗仔之称的卓伟真正把内地的八卦事业带到了“有图有文有真相”的新高峰。
王大治与董洁,姚笛与文章,王菲与谢霆锋,所有的蛛丝马迹在卓伟的火眼之下都能放大成年度大瓜。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社会文化的转型期,娱乐圈也在转型,娱乐媒体的职责,就是尽自己的最大力量追求事实真相,对娱乐圈的发展起到净化、促进、监督的作用,使其更加规范。”
香港这边,为了稳定销量,狗仔无所不用其极,阿娇换衣遭偷拍还只是小意思,线年,影星陈宝莲在上海跳楼自杀后,《壹周刊》在封面刊登了她的遗照。
早在1995年,香港艺人就发起了“72小时无声行动”,梅艳芳、许冠文等明星戴上口罩,拒不接受访问。
反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新媒体的出现冲破了纸质杂曾经坚不可摧的防线年前后,在销量逐年下滑后,以《忽然1周》为代表的系列八卦杂志迎来了停刊潮,成立了23年的香港狗仔舰队黯淡收场。
但如今,每当有自称手握内部消息的懂哥,进行开局一张糊图,文字全靠“我有一个朋友”的爆料时,很多人还是不由会想到当年瓜无虚锤的卓伟。
所谓公众人物就要全盘托出的说法,无非是掩盖吃瓜心态中,最能站得住脚的一个理由。
只要名人的传说不倒,吃瓜的群众永远也不会散。毕竟,吃瓜是隐藏在每个毛细血管内的恒定基因,无论家长里短,八卦绯闻,还是世界政治,都自备足以让群众无限放大的潜力。
而在明星热衷制造人设,粉丝集体控评,动辄要求路人多关注根本不存在的作品的当下——
然而它却消亡了,并且后继无人,断了香火。这更能映衬出眼下娱乐八卦在空间上的紧缩。
眼下,明星一点边角料就能让饭圈陷入狂欢,在我们这些旧时代遗民眼里虽然跟过家家一般没劲,但却显露出这个“新”时代在内容上的虚假繁荣:
尽管瓜的数量在激增,但不论是想象力、冲击力还是得来的难度,它们都已退化得十分无聊且无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