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柏林ds8在直播带货如火如荼的今天,头部主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这一新兴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乱象,多位网红带货翻车,人设崩塌。而随着“双11”临近,记者发现,不少曾被封禁的网红账号纷纷“复活”,有意借机“捞金”。其中,部分账号目前仍面临众多商家投诉,甚至已被立案调查。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应监管机制,似已成为一道行业“必答题”。
曾多次被平台封禁的网红“太原老葛”团队,被多位商家投诉在直播间利用剧本“收割”商家和消费者,有商家损失高达千万,目前该团队因涉嫌合同诈骗被立案调查。
“本想通过网红带货提升销量,没想到反遭巨额亏损。”曾委托“太原老葛”团队带货的商家王女士向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投诉,她曾于2022年7至11月份,委托“太原老葛”团队带货4次,销售额中1911万是刷单,实际销售额仅900万元,并贴出刷单证据。王女士累计支付佣金及相关费用高达956.6万元,且未开具任何发票。
王女士累计支付佣金相关费用高达956.6万元,且“太原老葛”团队均未开具任何发票。
王女士称,太原老葛方向她承诺给300万就可以保证1000万的销量。她们曾多次要求与“太原老葛”团队签订合同作为保障,但均遭到拒绝。“太原老葛”团队甚至直言:“我的嘴就是合同。”
王女士曾多次要求签订合同作为保障,但均遭到拒绝。王女士称,太原老葛团队甚至对其直言,“我的嘴就是合同。”王女士表示,他们承诺给300万就可以保证1000万的销量。
在直播带货中数据看似可观,但王女士很快发现大量订单存在问题。“有的商品卖了1300多万元,但消费者退货后仅剩400多万元。有些ID账号会单独大量下单,购买后直接秒退。”王女士质疑,这是雇佣水军刷单所致。
王女士提供的销售数据,同一个ID每场直播都会单独大量购买,买了之后直接秒退。
遭大量退货后王女士面临快递费、人工费和仓储费等损失,公司已无法正常运营。太原老葛方对王女士称退货是因疫情,她则认为已涉嫌合同诈骗。
抖音号“太原网警”曾发布视频证实:网红“太原老葛”被指割商家韭菜900万,涉嫌诈骗被立案调查。记者向山东省龙口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核实,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代表分局回应此事。
无独有偶,商家周胜辉也向记者投诉了“太原老葛”团队涉嫌刷单的行为。2023年9月,周胜辉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太原老葛”团队主播“夏宁”,并委托其直播。他提出将销售额写进合同但遭到拒绝。在与北京四合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并支付相关直播费用共800余万元,且未开具发票。“实际成交金额远低于预期,退货退款率却高达80%以上,且直播场数未达到约定的30场就终止。”周胜辉说。
周胜辉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套路”了,整个直播周期成交金额约2800万元,但实际成交只有488万元,导致巨额亏损,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周胜辉对效果提出质疑后,“太原老葛”团队旗下主播尚潼又诱导其花费约130万元参与“出国直播”,然而,这场直播与前面的一样,最终成交额远低于预期。周胜辉目前已就“太原老葛”团队涉嫌合同诈骗一事报警。
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了“太原老葛”团队葛某贝。记者表明身份后,其表示不清楚情况匆忙挂断电话。随后记者也联系了与该团队关联的山西老葛商贸有限公司,并且发送短信,截止记者发稿前仍未收到回复。
据了解,太原老葛出生于山西太原,前期通过夸张的剧情等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流量。2016年曾因恶意炒作被网信办点名永久封禁,但之后账号被解封。2019年9月11日,快手官方账号发布了处罚公告。太原老葛再次因涉恶意炒作等行为被封禁,但2021年该账号又“诡异”解封。
记者注意到,除涉嫌通过刷单割商家韭菜外,“太原老葛”还用夸张的宣传手段忽悠消费者。此前曾带货“复活项链”,在直播中,一位胸口疼痛难忍的大娘戴上之后很快就说“好多了”这类剧情,让不少不明真相的老人下单购买。
令王女士不解的是,该账号多次封禁为何能屡次“复活”?“如果平台监管严格,我们就可以减少被骗的几率。”她希望商家和消费者不要轻信带货直播的虚假繁荣和夸张话术。目前“太原老葛”在快手平台有8614万粉丝。10月25日还发布一期视频,视频中该账号还被颁布“英雄帖”,意图备战“双11”捞金。
记者就此联系快手平台客服询问该账号复播原因,客服表示属于用户隐私范畴,平台无法进行非本人账号的其他信息查询。
深圳商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双11临近,有不少曾被封禁的各平台网红均以不同方式宣布“复出”捞金。14日上午,“辛巴”(辛有志)连发三条视频宣布复出,而涉虚假宣传要赔1.5亿元的美妆一哥“骆王宇”也宣布在10月14日复出直播。
职业打假人王海曝光“太原老葛”团队在今年8月8日的直播中,涉嫌产品虚假宣传及刷单造假,金额达三亿多元。其中一款灵珠逸彩淡水珍珠吊坠ACTOZ,直播间宣传该产品为“天然珍珠”但实为养殖珍珠。王海已向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该产品及销售主体山西老葛商贸有限公司涉嫌虚假宣传。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却频繁出现头部主播“带货翻车”乱象。前有疯狂小杨哥带货的“香港美诚月饼”构成虚假宣传被罚,后有东北雨姐将木薯粉宣传为红薯粉被认定为虚假宣传......
有电商业内人士透露,带货刷单已形成一条分工明确的灰色产业链,主播通过数据注水制造虚假直播销售额,骗取商家投入巨额“坑位费”,利用离谱话术剧本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针对此乱象,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合同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永平指出,粉丝量越大社会责任越大。然而,一些直播平台为了追求利益不惜放任主播刷单、虚假宣传等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他认为,对于性质严重、出现违法问题的主播应永久封禁账号并禁止其通过换号等形式再度开播。如果平台未能及时、有效制止主播的违法带货行为,应同步处罚平台,并向社会公开。
朱永平同时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主动加强监管,积极打击主播和平台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加强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