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品易购在这个大小老板、明星、网红都下场直播带货的年代,我居然对于00后、05后最爱的大多数网红食品一无所知,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真是一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脏脏茶、云南蘸水、秃黄油、冒烟冰淇淋、半熟芝士、魔芋爽、古早蛋糕、豆乳盒子蛋糕、透明袋奶、椰子灰甜筒,还有各种排队打卡私房美味餐厅,家酿果酒,夜宵小吃……什么样的食品应有尽有,真是火爆到风光无限,各领一时风骚。
我们现在说的网红食品,用比较学术的定义,“网红食品”。指的是利用互联网快速传播的特点进行营销,借由口口相传、人人转发而获得迅速传播,从而在网上销售的食品。
在我们这个连儒家圣人孔夫子都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高级吃货的国家,从来不缺类似今天的网红美食。
最盛久不衰的当属古人笔记话本露脸最多的两样食品——牛肉和女儿红。耕牛和消耗粮食的酒对于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人来说实在稀缺,所以这两者成为不受时间、地域和阶层限制的古代网红美食。
遍布各地的老字号和传统美食则是互联网2.0时代之前的网红美食。它们靠过硬品质的美食,积累百年甚至千年的赞誉,历久不衰。如北京全聚德,芜湖同庆楼,南京绿柳居,杭州楼外楼……
要说带货达人,古代也不缺,尤其是两位自带巨大流量的IP,堪称中华美食界。
东坡先生的贡献,不仅仅是打造了一套包括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的东坡系列菜谱,还从北到南开发了N多地域网红美食,比如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荔枝,比如在海南吃海鲜。
最关键的留下众多跟开发的美食一样脍炙人口的近百篇跟饮食烹饪相关的诗文。正所谓没流量不可怕,就怕没文化:
中国历代和各地的美食,跟帝王将相名人相关的数不胜数,从秦始皇的米皮、刘邦的沛县狗肉到今天毛氏红烧肉,又不需要给代言费,所以特别受普通百姓欢迎,各种蹭流量的套路令人拍案叫绝:
西狩跑路的慈禧太后经常能在食不甘味时吓得厨师情急之下拿出胃口大开的美食……
而美食旅游达人乾隆皇帝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无意之中发现美食。
而且乾隆皇帝挖掘的美食不仅限于北方和江南,南到广东的肠粉,西安biangbiang面等都一一在列,幸好隔着海峡,不然能代言到两个大岛去。
在位60年,出巡逾150次,以六下江南而闻名的乾隆皇帝一路上吃火了无数美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美食代言人和带货达人。
乾隆皇帝代言或挖掘的名菜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宫廷御膳食品,二是出巡时地方招待或臣民进献,三是微服私访发现。
因为乾隆皇帝是个路盲,微服出访经常迷路,饿着肚子来到一个小店,于是老板端上一份热气腾腾XXXX……乾隆皇帝吃了赞不绝口。一种网红食品就诞生了。
同样爱出巡下江南的隋炀帝杨广、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就没这待遇,主要是他们的口碑稍逊一筹。毕竟乾隆皇帝是个作诗跟我们今天每天发几条朋友圈晒旅游晒美食、特朗普发几条推特怼人一样Esay的牛人,那些采茶诗、黄瓜、白菜、菜花、羊肉诗没人知道,但是对美食的点评和典故却家喻户晓。比如叫花鸡改称富贵鸡,放今天上个热搜不要太简单。
颜值范的网红美食奉行的是光影优化组合,造型师和摄影师的水平比厨师水平更重要。
比如什么脏脏包,珍珠奶茶爆浆蛋糕、冒烟冰激凌……等等,好吃不好吃,从来不是这些网红食品考虑的事情,主要是靠颜值取胜;那些街头网红美食,好吃不好吃也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预约或排队+拍照五分钟+分享朋友圈、抖音才是品尝的标准流程。
但是真货到手,往往跟照片、视频有较大偏差,所以多数颜值范网红美食主要针对的营销对象就是小姐姐们。哪怕务实和老土的男性看不上也不是问题,小姐姐要吃你能不买单吗?
暗黑范的网红美食奉行的以怪取胜,用各种怪味、怪组合、怪方法打造巨大的反差,获得高辨识度。
我是从荔枝蘸酱油开始知道暗黑料理这个词的,然后才发现暗黑料理是不分国籍的,从鲱鱼罐头、死神辣椒薯片、炸奥利奥到大英帝国全系饮食等等。中国各地也不缺暗黑系美食,比如北京豆汁、西南牛羊瘪、岭南牛欢喜、长沙臭豆腐、柳州螺蛳粉……但是传统暗黑系美食走的还是正统烹饪路线。正所谓此之美味,彼之糟粕,比如像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皮蛋,却被外国人评为全球最恶心美食之一。
但是今天暗黑范的网红美食则是脑洞大开,走的是某一方面极致刺激路线,如视觉、味觉、原料搭配、烹饪方式等等。比如烤榴莲,珍珠奶茶煮饭,牛奶泡面、抹茶火锅……
在食材和烹饪方式极为丰富的中国,能限制暗黑系网红美食的,只有脑洞的大小。
私房范的网红美食奉行的以人为本而不是以食为天的路线,用人设给食品增加附加值。
朴实流的是大学生回乡创业,香艳流的是各种搔首弄姿的以颜值为卖点的“XX西施”,土豪流的是富二代开着宝马买菜卖十几块的快餐,逼格流的是XX传人、海外学成归来 “大厨”,清新流的是放弃高薪和财富为生活格调的私房系列……用人设给食品增加附加值。
私房范美食其实是反餐饮业成熟的标准中央厨房潮流的。真正的私房范无法应对大众汹涌的需求,本质与网红是矛盾的。所以多数是打着私房范大旗背地里却是标准化工业流水线产品的营销骗局。南京那个火到需要提前预约的网红寿司店老板,手指受伤了还进行寿司制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土味范的网红美食奉行的是山野乐趣和原味,在城市你享受不到,所以我土故我酷。
前三类小资和中产味十足,在大家对这种精致审美疲劳之后,以华农兄弟的竹鼠和厨师长王刚为代表土味范粉墨登场。
其实土味范也一定程度借了李子柒和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崛起的东风,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李子柒那样的田园文化味儿,所以干脆反其道行之,用原生态的,野生鲜活,干脆利落,毫不矫揉造作的风格,加上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和一点上山下水,杀鸡捞鱼的野趣,不仅成为网红,更为很多地方农副产品的销售杀出一条新的血路,为全国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了不少贡献。
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效应被无限放大,传媒可以随时随地打造出一个流量明星,哪怕他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作品甚至是负口碑的作品。制造出一个“网红美食”其实是更轻松的事情。
用新潮的名字,精美的造型,加点鸡汤、小清新、传统、生态等情怀,辅以当下年轻人审美趣味的风格,利用大众的从众、攀比心理造势,用饥饿营销制造火爆的人气假象,一款网红美食就成型了。
当然最关键的一环还是流量,国宴大师推荐还不如一篇十万加软文或者几个网红、大V的推荐和平台引流,立马获得市场追捧。
泡面小食堂能走红,超市买的速冻饺子也能开网红饺子店,换身装修风格的街边奶茶店就能变成网红拍照胜地,网上随手一抓就是各种写软文拍教程的美食博主,永远不变的是网红脸的小姐姐们的打卡照片。这种浮躁的风气,各种违背行业市场规律的现象,其实是背后的资本和营销推手运作的结果,跟坐庄短线炒股票一样,图的是挣个快钱。
格力的大姐大董明珠,自己在抖音直播带货辛苦一场销售额才20多万,转头在快手找了几个流量网红一起直播,30分钟销售额破亿,3个小时销量3.1亿。
网红美食是互联网快餐文化下味觉的退化和需求的进化,所以我们的眼睛、耳朵、心灵加入对味觉的追逐,类似器官代偿作用,本质是消费升级的问题。
因为你吃的不是普通食品,而是稀缺的食品或者你喜欢的明星、网红老铁吃的食品,不是舌尖上的享受,而是身心的享受。
连带着美食家都退化了,不需要吃过美食,去看点评、测评文字,攒一下发媒体专栏都没问题,看到哪里有排长队买吃的,就写一篇,说不定爆文就诞生了。
就好比很多人持续默默耕耘,却比不上各种洗稿加料营销号爆文一样,让人难以接受,所以众多对网红美食的批评,尤其是营销过度的问题,并不是没有道理。
火爆的网红美食其实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大有潜力可挖。背后支撑其发展的是每年都快速增长的网上食品销售市场大浪潮,各种社交媒体 平台里的自制食品、OEM食品卖得风生水起并不奇怪。
在日新月异的一片蓝海中,一夜爆红不是天方夜谭,同样昙花一现后倒下的短命前浪也很多。
当初宵夜界让人放下手机边吃边聊的网红美食小龙虾,经过各大菜系的大厨们的改造后,以多种方式制作出N种口味满足东西南北的不同食客难同的众口,如今不仅发展出小龙虾文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树立起良好品牌形象,形成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以前的老网红——“老字号”要是认真起来,打造新款“网红美食”的能力也一点儿不逊色,往往创意、品质和口碑都是上乘之作。
如上海杏花楼的肉松蛋黄青团;杭州知味观的鲜花牛奶青团;嘉兴五芳斋 “外来物粽”等,还有如今大家早就习以为常的中秋节各种新潮月饼……
归根到底,还是中国深厚饮食文化、丰富的食材,加上中国人对美食孜孜不倦的创新,对吃之上的文化体验的追求,几千年积累的饮食文化遇上互联网的春风,成就了今天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网红美食。
从中国有互联网开始,我们已经经历了好几代网红了,人能一日火,网无千日红。网红美食也是普遍如此。
尤其是2019年,网红美食的食品安全随着315晚会的点名“网黑美食”,引发一场舌尖保卫战的讨论。
中国不乏横空出世的新美食然后流传千百年不衰的例子,焉知今天有的网红美食不能变成后世的老字号呢?
红固然是网红美食的第一要素,再红也只是传统食品披上了网络的外皮,并不是长久生存之道。网红美食想经得起时间考验,还得看三个心。
一是初心,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所以坚持食品安全、健康饮食和品质饮食的初心是必不可少的。那些小作坊三无产品,像明明是健康的奶茶却被网红弄成无数化工原料的不健康食品这种例子,只会慢慢被市场淘汰。
二是匠心。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需要在原料、口味和制作工艺上有一份独具的匠心,让人难以模仿,才好打造自己的招牌特色,成为经典。
三是中国心。互联网好几代网红美食,从卖情怀和故事,卖名人,到卖清新文艺的装修,到卖鸡汤和情怀,再到卖猎奇、颜值和逼格,网络的潮流和审美趣味一直在变化,你不可能靠一时噱头上位,靠流量老铁带货实现持续发展。网红美食只有撇开流量带来的虚荣,找到自己文化归属和依托,内外兼修,才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