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乖乖让我爆甚至把自家logo上的后三个字都改成了“降价”,后面还配了个感叹号,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无独有偶,动辄卖到4、50块一碗的和府捞面,最近也搞了个10块钱吃面的“穷鬼套餐”。
因为“贵”而饱受争议这么多年,这些把小吃卖出大餐价的初代网红品牌,终于低下了曾经高贵的头颅。
毕竟在街头淀粉肠变成最火网红小吃的当下,还有多少人甘心坐在灯火通明的店面里,在一份十几块的肉夹馍上寄托体面生活的幻想呢?
微博上有人转发西少爷的降价宣传文案,并附上一句“原来好吃小贵,现在好吃不贵”。
“老板人均名校高材生”“致力于颠覆餐饮界格局”,这类中式快餐店自诞生起一直是餐饮界的千古迷思——
虽然卖的是凉皮、粉面,但选址绝对不能是负一楼的美食街,跟麻辣烫、烤苕皮、臭豆腐们挤在一起。
和府捞面更是把店面装修成了书房的风格——中式木桌的旁边就放着古色古香的书架。
对于成年人来说,一个12块钱肉夹馍多半是吃不饱的,还得配上一份同样十几块的凉皮或者油泼面。
酸梅汤更是卖到了14块钱一杯。有西安探店博主戏称,“这价格比我在兵马俑景区喝的还贵”。
视频结尾唐仁杰面露难色:“也说不上多难吃,就是个标准的快餐。但你一个快餐卖到人均60多……”
最简单的例子:街边普通的兰州拉面馆,一碗面里可能只有薄如蝉翼的两三片牛肉。
而除了价格外,这类中式小吃网红店一个广被诟病的地方,是它们大多依赖自动化机器生产和中央厨房模式。
其实西少爷在logo上打出“降价”之前,今年3月还曾推出过一个“25元四件套”的活动。
真正能让普通人心甘情愿消费这些牌子的,恐怕只有开在火车站、飞机场的分店。
而其余时候,西少爷们就像一个尴尬夹心人——论就餐体验比不上正经的炒菜馆、火锅店,论价格又比不上本地的平价小吃。
它跟黄太吉、雕爷牛腩、霸蛮、和府捞面……都是在2012年之后火起来的网红中式小吃品牌。
如果你去搜索最早的宣传文章,会发现它们的品牌目标全都雄心勃勃,不乏“改变餐饮市场”“打造新消费旗帜”之类的大词。
尽管回头看,“靠卖贵价凉皮颠覆市场”,就像说要靠在街头扮卖崽青蛙成为亿万富翁一样荒谬。
西少爷的第一家店开在北京五道口,创始人孟兵是西安交大的高材生,卖肉夹馍之前先后在腾讯和百度任职过,合作伙伴也都是几个大厂程序员。
开店前两天,他们在网上成功营销了一篇名为《我为什么辞职去卖肉夹馍》的爆款文章。
在文章中以孟兵的口吻,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在程序员的工作中感到空虚和无意义。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给“从服务员、厨师起家”的餐饮业小老板们一点小小的学历震撼。
同样把一碗牛肉粉卖到接近30块的霸蛮,干脆把老板“北大硕士”的身份印在了店里的装饰上。
创始人也写了篇《北律硕士毕业生辞职卖米粉》,甚至还在综艺上因为“法律硕士去买米粉是不是浪费”而跟董明珠辩论。
但当初那批高材生都野心勃勃,要用最前沿的思维、最年轻化的包装,改变小吃行业——
不过作为顾客最直观的感知,就是那些原本其貌不扬的朴素小吃,一个个的价格都被“打了上去”。
初代网红煎饼品牌黄太吉,把路边卖的煎饼果子改造成了包装漂亮、内馅丰富的精美夹饼,顺便卖到27块。
西少爷截止到今年3月总共有100多家店,其中80家都在北京,其余则分布在上海、杭州和部分省会城市。
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卖给一二线城市那些有点消费能力,还愿意赶时髦的年轻人。
而在另一个宣传海外首店的视频里,封面更是直接打出了“Chinese Burgers”的字样。
原本是为了打造在家中书房吃面的亲切感(大概也防止有人吃不饱),结果现在年轻人只想用它薅羊毛。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能看到一大堆“续面教程”。什么“两个人如何面不改色地吃完9碗面”啊,“怎么样优雅地把多余的面打包带走”啊。
说到底,西少爷们卖的从来都不止是那碗小吃。还有昂贵的选址、漂亮的店铺、“高材生打造中式快餐帝国”的故事。
2014年,西少爷刚开店不久就拿到了1140万美元的投资——足以让每个卖肉夹馍的小商贩目瞪口呆。
但泡沫散去的同样很快,2017年后西少爷就没有再拿到更多投资。两年后,原本坚持直营店模式的孟兵,选择了开放加盟店。
根据《2023年中国餐饮消费趋势》分析,如今顾客的就餐消费更加“务实”,花钱上也更加审慎,消费回归理性。
而原本就平价、亲切、易得的中式小吃,在大众心目中恐怕是最应该靠高性价比和实力去竞争的。
顶着“名校学生”“大厂精英”名头的创始人们,曾经花大力气讲自己如何将一种传统小吃,变成有“互联网气质”的餐饮连锁店。
他们在核心卖点中提到的“精心研制的配方”“中央厨房”“标准化出品”,这些词之所以会给人高端的联想;
是因为当时作为参照系的,是街边那些便宜但卫生水平参差、口味质量不一的便宜馆子。
大家看到“中央厨房”就联想到“后厨直接热一热上桌”,看到“标准化出品”就联想到“没有灵魂的料理包”。
曾经“高端”的中式小吃连锁店变成了精美而无趣的月饼礼盒——铁盒里面是纸盒,纸盒里面是彩纸。
如今回看这批在2014年前后风生水起的小吃品牌,会发现绝大多数已经归于沉寂。
而像西少爷、和府捞面、霸蛮这些依然还在市场有一席之地的品牌,也不得不放下曾经的“网红架子”。
当初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网红中式小吃”,或许直到此刻才真正回归餐饮的本质。
意识到早已没人在乎那些浮夸的品牌故事,大家只想安安稳稳地吃个面、啃个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