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君近况2021年烘焙赛道的火爆,吸引了一大波资本跑步进场,网红品牌也层出不穷。
从钟酥局、贝贝点心局等新品牌的结局来看,这些新晋的网红品牌平均生存周期也不过就6个月左右。
“网红”易,长红难,从高调亮相到悄然退场,这似乎是绝大多数网红品牌的宿命。
今年更是迎来了烘焙行业的“至暗时刻”,烘焙“凉”了的品牌甚至占了餐饮行业“阵亡”品牌的一大半。
不禁让人疑惑,曾经高光的烘焙市场到底怎么了?是品牌不行了,还是消费者不爱了?
这个毗邻淮海中路闹市中的上海网红烘焙品牌Dikka Bakery,从2月份开始营业,8月份就被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曝出已悄然关门停业了。
这家品牌定位精品高端烘焙,上海的门店是其全国首店,品牌甚至还以“宇宙首店”的名号开启了一波营销。
在开业初期,不少人慕名而去,排队的人流可谓是“浩浩荡荡”,更是一度被誉为“魔都新晋甜品排队王”。
开业当天就排了将近两个小时的队伍,只营业了5个小时就打烊,甚至每人还限购一个招牌面包。
店铺的装修风格更是满满的网红时尚风,占据了两层楼层,一层展示,一层选购,自带打卡属性。
Dikka Bakery的品类并不多,奶冻蛋糕是他们的招牌单品,客单价58元一个,靠着“可以喝的超软蛋糕”噱头营销,一时间风靡整个上海。
事实上,早在3月份的时候,开业一个月之后,Dikka Bakery就已经没有人排队了。
吐槽的大部分都是表示蛋糕口味难吃,而且还搞饥饿营销,作为消费者来说体验极差。
而这两个因素最终都会影响消费者的复购率,品牌没有复购率,就沉淀不出忠实客户群体。
产品不过硬,品质和味道撑不起虚高的价格,仅仅依靠营销只能吸引一次性消费。
或许这位网友的一段话或许可以完美总结Dikka Bakery落寞退场的原因:
“Dikka Bakery的失败在于玩首店营销玩脱了。还没开店就大肆营销这是英国某网红甜品在国内的首店。结果很快就被人发现英国根本就没这个牌子。开业初期花钱请黄牛制造排队盛况,找的都是一眼假的黄牛。然后开店初期的热度一过,就变成了一个门面巨大的冷冷清清的活笑话。更何况他们家的产品就真的是地下作坊的品控水平,估计租约到期了也就关店了。”
另外,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原本淮海路的Dikka Bakery门店已经换上了另外一家网红吐司店“”崎本の店”了。
在上海这个网红烘焙面包店扎堆的地方,一个网红烘焙店倒下,就会有更多的网红烘焙店起来。
2020年来自法国的高端烘焙品牌——LENÔTRE雷诺特法式西点登陆上海开设中国首店。
而在2022年8月,雷诺特将其在上海的三家门店关闭了,甚至连上海地区官方小程序也一并关闭。
无独有偶,今年5月在上海新开业的“银座仁志川”,一经营业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网红,一条800g吐司售价98元。
开业当天限量400条,很多人甚至不惜和黄牛加价买,一度被炒至300元一条吐司。
10元和100元的吐司,甭管吹的有多天花乱坠,其实大众消费者是吃不出来差别的。
在消费降低的趋势下,大家更不会随便为高价产品买单了,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38.6%的消费者次均购买烘焙食品的价格分布在20-40元。
Dikka Bakery的招牌奶冻蛋糕售价58元,银座仁志川的吐司售价98元,而雷诺特的招牌甜品“秋叶”售价为88元......
可见,这些高端烘焙的定价往往也都是符合其身份——往高处走,而这也给消费者设置了一定的门槛。
另外一方面,由于高端烘焙的门店都设置在人流量大的商圈里,注定租金和装修成本支出会很大,所以商家就会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种种因素决定了这些高端网红烘焙品牌走不向“长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内卷的烘焙赛道里,新晋品牌若想要突出重围,自然是需要对出品的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消费者猎奇的心理。
不管是颜值、口味还是性价比,至少要做到2-3点,满足稀缺性和独一性,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才有胜出的可能。
喜茶当年就是在一众珍珠奶茶的市场里,推出了多肉葡萄这款产品,打出了差异化的路线,成为喜茶一大icon。
多肉葡萄这款产品更是一度成为了喜茶的流量和销量担当。以至于经过了那么多年的考验,其依旧是喜茶最受欢迎的经典产品之一。
“网红”这个词在当下已经成为了相对贬义词了,消费者也越来越明智,没有人愿意当冤大头,花钱不讨好的事没有人会干。
它是茶余饭后的“甜点”点缀,超市里2-3元的面包能吃,连锁店的十几元的面包也能吃。
内卷的赛道,更要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回归理性不跟风,把产品弄好吃一点,把性价比抬高一点。
其中,超一半以上(57.7%)的烘焙门店挺不过两年,只有23.8%的面包店和12.1%的西式甜品店能存活超4年的时间。
对于高价烘焙产品,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