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最新章节的网红男主播“横空出世”,短短两年时间,完成了与马云同台、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站上央视舞台的人生高度。
2021年,圈内艺人扎堆进入直播行业学着网红的样子进行叫卖,中间这堵墙彻底被推倒。
2022年,出道32年的刘畊宏从艺人变网络红人,热度与单平台粉丝数量赶超李佳琦,却被称为强势逆袭而非“堕落”与不务正业。
从2016年的排斥,到2022年的追捧,短短6年时间,大众与明星对网红与直播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数据显示,光2020年上半年,直播经济规模就已达到5630亿元,消费规模达到2833亿元。
到了2021年,直播用户规模高达6.38亿,其中主播账号累计超过1.3亿。
短视频时代到来,直播经济势不可挡,网络直播与短视频领域不再是网红的专属地,嗅到商机的明星艺人与经纪公司也开始了新的尝试。
“国民闺女”关晓彤,在影视综全面开花的基础之上,尝试做生活类分享达人,学着网红的分享模式在各平台分享穿搭、美妆、美食。
本就自带知名度与热度,分享的内容又极度符合年轻女性用户的需求,单个分享平台的粉丝量就已经高达三千多万。
翻开“星女郎”林允的个人分享账号,美妆、穿搭、生活日常充满了整个屏幕,化身美妆达人。
在分享内容对口的基础之上,在知名度的加持之下,林允单个平台粉丝高到一千多万。
同样的,凭《乘风破浪的姐姐》翻红的张雨绮、花旦baby、董子健老婆孙怡等女艺人。
无论是自身的意愿还是经纪公司的安排,都紧跟潮流模仿网红的分享与营销模式来推广自己。
然而,推广与分享不过是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庞大的经济市场还是在直播带货之上。
嗅觉敏锐的陈赫,早早与网红打成一片,凭着单个短视频平台六千七百多万的粉丝成功踏入直播行业,并创下四个小时八千多万的销售额。
性格开朗又因私生活被网友心疼的贾乃亮,直播首秀大获成功,光点赞就有2.1亿,销售额破1.1亿,成为当晚带货榜第一。
“国民媳妇”刘涛化身“刘一刀”进入直播行业,在超强国民度的加持下,销售额轻轻松松破亿元。
对于直播带货与日常分享,当红艺人并非排斥。相反,他们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
曾凭借《一起来看流星雨》中上官瑞谦一角爆红,却又快速过气的他,借着直播带货这股风成功走向另一个人生高度。
凭《夏家三千金》走红,又因为整容被市场淘汰的张檬,甩不掉“过气”的标签。
没戏可拍的她与同样过气没节目可上的老公小五,组成了夫妻直播间,并凭着幽默风趣又带着八卦性的聊天方式,成功获得关注。
曾上架102件商品,最终以1514.4万的销售额成为当日带货日榜第一名。
在这个愿意为情怀买单的时代,她们成功获取关注,并将关注转换为购买力,将粉丝作为目标客户。
欧阳震华、李国麟、吕颂贤等艺人,凭借过往的知名度与出圈的角色形象走入直播间。
在直播带货中,过气艺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曝光与赚钱方式,靠着粉丝们对过往角色的喜爱收获红利。
董浩叔叔学着年轻网红们拍些搞笑短视频,两百多万的粉丝虽比不上超级网红,却收获诸多粉丝们点赞。
较为出名,还多次登上热搜的老牌艺人,如潘长江、张晨光,丝毫不输网红达人,卖起货来相当顺手。
此外,赵雅芝、李亚鹏、李若彤等老牌艺人也没有排斥直播带货,而是将直播带货当做是一份赚钱的工作。
纷纷下场直播的他们,凭借本就具备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成功挤占着网红的生存空间。
明星趋向网红化,与网红们抢生意,而网红们也不甘示弱,抢起了明星们的饭碗。
从明星到网红,只需要放下身段与优越感,但从网红到明星,需要的却是天时地利人和。
做到头部的大网红,会随着名气与身价的飙升享受到明星的待遇,甚至比一些明星艺人更加受待见。
在如此高收入之下,李佳琦的直播间已不再是简单的网红直播间,邀请的艺人没有名气与热度根本高攀不起。
《乘风破浪的姐姐》、《她有情绪又怎样》、《忘不了餐厅》、《这!就是潮流》等综艺节目邀约不断。
这个从直播间里走出来的男人,无论是名气还是曝光的平台都不输明星艺人,实现网红与明星双重身份的自由切换。
“网红鼻祖”papi酱虽没有像李佳琦那样主打直播带货,但凭借她在短视频领域的深耕,已实现自己的IP打造。
2016年,她的第一条贴片广告,就拍出了2200万的高价,还得到罗振宇1200万的投资。
虽出于某种原因罗振宇选择撤资,但丝毫不影响papi酱的商业价值与知名度。
有了名气与价值后,papi酱将公司并入泰洋川禾,自从,她的营销方式与发展方向发生转变:
比如,北大才女李雪琴,靠死气沉沉的神情与出其不意的台词隔空喊话诸多名人而走红网络。
走红后,凭借天生自带的幽默感与强大的语言逻辑与思维,成功点爆了《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又靠着与王建国的“雪国列车”cp,彻底出圈。
走红期间通告比一般明星都多,热度比明星还大,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从隔空喊话的网红成为“新晋顶流”。
2016年,辣目洋子还只是个搞笑达人,由于出色的表演与策划,她参加了多档搞笑节目录制,被更多观众所认识。
不是头部网红,却靠实力与机遇成功转型,李雪琴与辣目洋子的出圈,并在电影与综艺中频繁出现,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明星艺人的挤压。
当然,在这“颜值即正义”的网络时代,有人靠努力走红,有人靠实力走红,剩下的就是靠脸蛋走红。
他们起初靠颜值吸引网友,后靠着嗓音出圈,虽是网红起家,但资源与待遇不输明星。
其中,张予曦、费启鸣、赵露思、章若楠都靠着优越的外形条件获得关注,在经纪公司的运转下被捧为明星。
从明星网红化,到网红明星化,这一转变也能看出明星与网红的界限越发模糊,明星与网红开始互抢饭碗。
明星们从当初排斥网红,到如今渐渐网红化,为何会出现如此状况?网红化的明星是自救还是堕落?是向前看还是向“钱”看?
2020年受大环境影响,影视行业迎来寒冬,电影产量缩水近400部,全年仅有650部。
如此形势之下,某小演员自曝开机项目仅有去年的四分之一,明星们无戏可拍,身为无名小卒的她只能在家抠脚。
迪丽热巴、明道、海清、岳云鹏、张若昀、林更新、陈飞宇等知名艺人也都曾表示自己没机会。
没戏拍就没钱赚,而直播带货既能增加曝光量又能赚到钱,疫情之下足不出户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何乐而不为?
罗永浩曾在采访中感慨,通过直播带货一个晚上的销售额动辄上几千万,且整个头部都是如此。
就连被骂到退圈的李小璐,在直播首秀时就收到了近40万的打赏,销售额高达4769.6万。
参加《变形计》走红的韩安冉,靠离婚、生子、复婚、整容等营销手段维持着热度,在外人看来她的生活又乱又狗血。
但就是这样没有文凭整天靠私生活博眼球的网红,却凭直播带货年赚两千万,行情好的时候年赚五六千万。
拥有七千多万粉丝的“流量一哥”疯狂小杨哥,通过直播带货成功从农村小伙逆袭。
在这巨大的利润之下,越来越多的艺人加入进来,刘晓庆卖字画、张铁林卖书法、潘长江卖酒、张纪中卖生活用品……
这是行业寒冬下的被迫选择,也是直播经济迅猛发展下的潮流顺应,还是潮流下的业务拓宽。
综合看来,直播带货是集主动择业权、增大曝光率、增加收入、紧赶潮流的优质选择。
只是,在这庞大的数据之下,那些初心为自救的艺人,极易迷失在这网络虚拟世界之中。
依靠《爱情公寓》与“陈美嘉”的红利,仅4个小时的直播首秀就收到5.4万的打赏,高达1475万的销售额。
一款以“粉丝福利”为名义的名牌包被标价399元,开抢后却自曝输入错误需倒贴600多万。
被质疑演戏与包包的真假后,她的团队始终没敢发货,而是以“系统bug”为由,让消费者们自行退款。
明星网红化是行业寒冬下的无奈,是直播经济下选择,而网红明星化也是有原因的。
如李雪琴与辣目洋子,她们的竞争力就是高文凭与思想高度的支撑,还有别人夺不走的幽默。
相反,如孙一宁、温婉、井川里予、艾比等单凭颜值走红的网红,在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及还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另外一条出路时,迎来的就是被淘汰。
网红为了生存,为了更大的市场,能做的就是在原有基础盘上升级,变成影响力更广、更有品牌效应、就业市场更大的明星。
明星面对的是大屏幕,而网红们面对的是小屏幕,从小屏幕中走出来面向更多的观众,这是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职业发展的方向。
明星艺人过多的曝光会失去神秘感,在千万双眼睛盯着的情况下更易被做文章引起争议。
面对庞大的数字,明星艺人时刻要为粉丝们做正面榜样,无论是生活作风还是税务问题,同时也要为说出去的每句话负责。
没有专业训练的网红,从小屏幕走出做明星,业务能力与颜值极易翻车影响口碑与形象。
无论是明星还是网红,归根结底都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努力、坚持、把握尺寸,终会逆袭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