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少掠情老婆别想逃自媒体,英文为We Media,是由美国技术作者及专栏作家旦.吉尔莫(Dan Gillmor)创造的一个新词汇,有人翻译作个人媒体或草根媒体,也有人翻译作我们媒体或者共享媒体 ,但多数翻译作自媒体, 是指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过去由专业的媒体组织掌控的大众媒体已经演化为人人都可参与的公众媒体,人们可以通过博客,BBS,留言本,QQ或MSN等即时聊天工具,手机和电子邮件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个体传递信息,人们不再是单向和被动的受众,受众与传播者的身份随时都有可能互换。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也叫“个人媒体”。包括BBS(电子布告栏系统),Blog(博客),Podcasting(播客),GroupMessage(手机群发)等。
“自媒体”一词,来源于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所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里面对“WeMedia(自媒体)”进行了明确定义,即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
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播客(Podcasting)已经成为继博客之后又一风靡于世的自媒体形式,又称为“有声博客”,是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传播媒介,网友可以使用RSS技术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制作或者订阅广播电视节目。播客是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打破了媒体和记者自上而下的“广播”过程(Broadcast),而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受众、编辑、记者等一起互动形成的自下而上的“网播”过程(Intercast)。[1]
“自媒体”这一概念源自DanGillmor2002年对其“新闻媒体3.0”概念的进一步定义,与1.0传统媒体或说旧媒体(oldmedia),2.0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newmedia)或者叫跨媒体做出区分。2004年7月出版的著作《WetheMedia:GrassrootsJournalismbythePeople,forthePeople》对他的“自媒体(wemedia)”概念进行进一步的阐发。(该书的台湾译本《草根媒介》于2005年3月出版,目前尚无大陆译本,可能有不确切之处仍需改正。)
在Google趋势上“wemedia”数据如下,显示wemedia从2005年下半年起开始受到注意,两度沉寂后形成为稳定的关注度。
同时,在Google趋势和百度指数中均未找到关于“自媒体”的相应数据,然而搜索条目又均达到6位数之多。浏览条目,大多数文章语焉不详,或把“自媒体”当成博客的统一转换,或者转载百度百科上两个漏洞过多的网友定义。由此证明,“自媒体”这一概念尽管在中国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同,但由于译介问题,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自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一对一,不同的是传播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此前的“一”是指传统的新闻机构,或者依托或控运作机构的个人。而以博客为代表的脱胎于新媒体的更新的媒体,是作为独立的传播主体的个体的人。正因为个体的人拥有了新闻发布的权利,所以无数的“一”才变成了多,变成了“we”。这就是“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系与差异。
另一方面,“自媒体”与之前的网络媒体相比,则在于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植入网络媒体的传统媒介机构,以及受经济因素影响组织化的网络媒介机构都相应的减小了影响。所以从中文的字面意思来讲,“自媒体”的“自”还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较之过去的“新媒体”有了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自媒体”应该定义为:利用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还包括Wike,SMS,可摄像手机,在线P,RSS等)进行自主信息发布的那些个体传播主体。在这里,新的媒介工具的产生对自媒体的产生具有关键作用。[2]
Web2.0始于2004年,ReillyMedia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Web2.0“诞生”了。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也就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方向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Web2.0包含了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服务,例如博客、播客、维基、P2P下载、社区、分享服务等等。Web2.0实际上是对Web1.0的信息源进行扩展,使其多样化和个性化。博客是Web2.0里十分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打破了门户网站的信息垄断,在未来,博客的地位将更为重要。
如今盛行的微博,更是将这一技术应用得淋漓尽致。技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手段,与其说Web2.0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不如说是互联网应用指导思想的革命。把Web2.0放到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大视野下来看,Web2.0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网络革命所带来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创新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是由专业人员织网到所有用户参与织网的创新民主化进程的生动注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告认为,Web2.0的特征在于其交流方式的参与性、个人化和发掘大众的智慧,核心概念是以人为本、互动、分享与关系。陈昌凤说,Web2.0换代的不只是科技,更是信息传播、生活面貌、资源分享和社交方式的大变革。
2006年年终,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封面上没有摆放任何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现了一个大大的“You”和一台PC。《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2006年的年度人物就是“你”,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
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给自己的专著《自媒体》起的副标题是“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WetheMedia:GrassrootsJournalismbythePeople,forthePeople》)”。这便道出了自媒体最根本的特点平民化。从“旁观者”成为“当事人”,“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个人的东西。“草根”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传递自己生活中的阴晴圆缺,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中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形象地将此描述为“全民DIY”。
目前,东西方主流媒体中,运用民间博客公布的内容作为新闻素材的做法也越来越多。例如,后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媒体就曾经利用博客的消息改为新闻。他们的行为被认为是“已经挑战了主流媒体的新闻操作伦理和霸权”。
得益于数字科技,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自由地经营自己的“媒体”。2010年11月初,童话作家郑渊洁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发起“郑在寻找”,“在没有互联网时我收到十余万封小读者来信。我将这些信装满一套房子。昨晚我随意拿出一封15年前读者来信,在博友的帮助下,不到一个小时就找到了”,最快16分钟就和读友通上电线、即时性
在接二连三的突发和热点事件中,微博的表现常常让人眼前一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Twitter在约14时35分33秒披露了这一震撼性的消息,其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超越了传统的新闻媒体。
2009年末,美国纽约时报集团与华盛顿邮报参与Google的新闻实验,催生了Google的实验产品“LivingStories”(正在发生的新闻),提供了新闻互动的新形式。两报的记者负责采写分属若干主题的
,Google则提供整合新闻的技术平台。陈昌凤分析了整合过的这一新产品的特点:同一主题的内容呈现在同一页面内,有新闻、评论、特写、图片等各项内容;每一个主题按时间顺序展现过程,用户可按主题、参与者或以多媒体参与探讨;阅读灵活,用户每次重回此页面时,内容都已更新,而原报道改以概要呈现。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新型的在线呈现形式意义重大,预示着“新闻的未来”。纽约城市大学互动新闻中心主任JeffJarvis认为,这是一种“巧新闻”、“智能新闻”(SmartStories)。传统纸媒式的“单篇新闻”已经过时,自媒体重视的是呈现事件过程,包括新闻的不断更新与更正、背景和
,链接同题信息其他来源的不同版本,让用户自主地获知新闻的全貌。5、海量信息
6年前,OhmyNews网站在韩国问世。创办者吴连镐用一种新的方式向20世纪的传统新闻观道别,他要在互联网上实践一个梦想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现在该网站有大约4万个市民记者,其中包括大学生、教师等,年龄从10岁到71岁不等。70%-80%的新闻稿件来自普通市民。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日常生活报道,也包括一些政治和社会新闻,OhmyNews强大的新闻自采能力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络原生媒体,被
《卫报》誉为“世界范围内对本国事务影响最大的新闻网站”。2006年,OhmyNews网站的日均访问量已达700万人次,页面日均点击率高达2500万,占据了韩国网络新闻市场份额的33.62%。6、操作简单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建立和运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层层核实和检验,需要成百上千万的财力投入,需要有一个庞杂的机构去维持。但是,在所有提供自媒体的平台上,个体用户只要会打字,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就可以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发布关于自己的信息。没有任何成本,也不需要有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
比较而言,博文的创作要考虑文章结构,考虑用词造句,要引经据典,要有文笔有文采,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对博客作者来说是一种负担,相对门槛还是有点高。但是,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就能使用微博,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微博,便捷、简单、碎片,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自我推销、废话、对话和转发信息。调查表明,Twitter上无意义语句占所有信息的40.55%,小广告占3.75%,而自我推销占5.85%,对线%。而根据知名科技网站EETimes的调查,世界杯期间,Twitter上关于世界杯的全部信息中,仅有16%属于恰当的新闻,76%是无意义的冗余信息。
2010年,在热闹非凡的自媒体上,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极力推动,各种“门”不经意疯狂上演。这其中既有利益攸关的企图,又有浮噪的跟风与喧泄,甚至以其生猛、搞怪、恶俗而不断撞击人们心理承受与社会公德的底线。
上来看是个人权的延伸,但是,作为一种权利,自媒体当然有很多的界限是不能突破的,从一诞生就应该受到诸多法律的限制。[3]
自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是看掌握它的人怎么使用它。以往人们通常只强调媒体责任,在自媒体勃兴后的“人人皆媒体”情形下,人们越来越容易利用自媒体传播和获取信息,笔者认为更应该强调传者责任,即让每一个接近、利用自媒体的传播者都认识到自己所传播的信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这些信息也会对自己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教育普及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缺少地要使用一些法律和制度性的手段来规范自媒体的使用,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能使信息技术系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我们的社会信息系统更为高效有序。
根据google trends的数据显示,公众对于自媒体一词的搜索平均达到六位数之多,2008年来,“自媒体”一词的新闻引用量也呈现激增趋势。
自媒体向传统媒体发出挑战。以播客为新兴形式的自媒体使得原来处于新闻制造边缘的受众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传统媒体受到自媒体的挑战。
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利用集团优势以及技术支持,方便他们在世界各地收集信息进行报道。然而,播客式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用户也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以2009年2月9日发生的“央视配楼失火”事件为例,央视大火发生半小时后,“草根媒体”先于主流媒体透露消息。一位叫“加盐的手磨咖啡”的网民,在事发时恰好路过现场,随即用带照相功能的手机拍下火场
,这些照片于2月9日21时04分上传到网上。之后12小时内,这批照片的访问量超过37万次,跟帖1700多个。而另一位叫“msunmsunmsun”的网民于2月9日22时左右将一段现场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约6分钟后,新华社才在主流媒体中第一个发出了有关火灾的快讯。这类突发性事件的视频材料是主流媒体无法企及的,而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成为了“新闻源”。4、微内容对传统新闻理念的挑战
微内容是相对于巨内容而言的。巨内容就是传统媒体的主体内容,是体现新闻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新闻价值的内容。对于微内容,该
的创造者JakobNielse描绘到,这是用来描述一个网页上所显示的“超小文字段”(Microcontent),比如页头与标题。然而面对复杂的互联网,微内容的范畴注定不会是简单的“导引文字”。实际上,互联网用户在网上的所有独立数据,比如博客中的每一则网志,BBS中的每一个评论,甚至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构成互联网的微内容。目前,Youtube网站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微内容市场,微内容的影响和效果不逊于传统的大众传媒的巨内容。而且,用户对视频音频的每一次点击、评论、收藏,都是一种微内容的体现,在进行音频视频查询的时候,受点击、收藏、评论多的音频视频,会最先出现在首页上。因此在Youtube首页上可以看到“观看最多的视频”、“最热门的视频”以及“精选视频”的链接。这种选择不是来自于Google搜索的机器智能,而是来源于用户自身的判断,可信度更强。
运营总监王铁军作为网站管理者代表首先介绍了网站利用微博在遏制谣言、维护微博公信力方面的主要工作方式;微博博主代表吴法天、蔡小心、渔夫以及“谣言粉碎机”成员代表讲述了自己在参与辟谣、传播事实真相过程中的切身感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全国“三教办”孙兆华副主任以及中宣部、国新办九局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代表也先后发言将微博辟谣成果与提升公民社会责任相结合,为共同维护正常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提升网络公信力献言献策。评议会指出,近两年来,随着微博、SNS在国内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全面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能够轻易的通过基于“关注”与“被关注”的用户关系,完成信息的获取、生产、分享和传播。在网民整体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现状下,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极大的丰富了互联网的信息量,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各种现实需求,同时另一方面也使虚假信息混杂其中难以辨别,混淆了人们的视线,甚至引发了大众的群体性恐慌。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微博中就连续出现了金庸“被去世”,日本地震系列谣言,碘盐防辐射,北京暴雨图片造假等一系列影响较大的虚假信息,严重的误导了大众,干扰了正常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降低了网络媒体公信力,破坏了互联网行业整体形象。
评议会指出,面对自媒体时代虚假信息横行,北京网络媒体积极应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新浪微博为抑制谣言的传播成立了微博辟谣小组,24小时不间断工作,负责微博中谣言的发现、甄别和处理;推出了“不实信息曝光专区”,专门曝光虚假信息;许多网民也加入到辟谣的行列,“辟谣联盟”设在新浪的账户就是由资深网民自发组建而成,在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发布辟谣微博115条。
搜狐凤凰网、人人网、开心网、和讯、搜房网、移动微博等网站通过在网站显著位置设置举报入口、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招聘网站自律专员等方式,发动网民参与清理虚假信息。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微博本身传播特性,网站防范虚假信息手段能力不足,网民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等原因,虚假信息仍然存在。评议会倡议,北京网络媒体要在自媒体时代主动研究探索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方式,积极推动网民在虚拟社会中承担社会责任,一是网络媒体内部要建立完善虚假信息防范、甄别、处置体系,通过专门的团队建设和新技术研发应用,实现虚假信息的传播预警,真伪内容的快速有效甄别,传播节点的准确锁定惩治;二是网络媒体要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巨大的特点,发动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参与抵制虚假信息,树立网络意见领袖在虚拟社会中践行公民社会责任典范;三是网络媒体要全力配合政府及其它各类社会机构通过自媒体平台建立与网民沟通机制,最大程度放大准确、权威信息。
、人人网、开心网、139移动互联、北青网等网站微博及SNS社区负责人。[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