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香港八卦杂志《壹本便利》的停刊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20 16:38:49 | 【字体:小 大】 |
霸爱疯丫头法律、道德、人性的底线却始终制约者媒体八卦的底线。一旦突破这个底线,家庭纠纷就上升成家庭暴力,接下来自然难免出现分居、离婚的败局。《壹本便利》的停刊也许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香港的媒体八卦化,却显示了那条底线可能在何处。
《壹本便利》本周出版最后一期。作为香港最著名的八卦周刊之一,《壹本便利》去年以《哗哗哗14岁Cream初熟李蕴》和《阿娇后窗bra解》两则报道震动全港,波及内地,也因此遭到数千宗投诉。此次宣布停刊,引来一片拍手称快之声。不过,也有评论指未能确定该刊经营者是否会以新瓶旧酒的手法,瞒天过海继续为祸社会,因此对这一行动持保留意见。
如果把社会时间倒拨十年二十年,回到一个“不浮躁”的时代去,或许“八卦”这样的词尚未出现,但“八卦”这个事物却依然以“张家长,李家短,王家小猫六条腿”之类的方式充当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民阶层露出端倪,原本家长里短的八卦传播深度与广度都大大增加,乃至有流传至今的薛涛鱼玄机香艳故事。
随着公众识字率的增加,文化日渐下行,大众文化也慢慢成为主流与核心。在大众传媒时代,八卦的需求和消费都被大大地放大了。
加之娱乐产业和明星工业的发达,明星成为大众欲望的投射对象,明星隐私成为八卦新闻的主体,大量媒体争夺处于少数的明星隐私,自然形成竞争。在竞争的刺激下,媒体会高估需求的数量。
一部分八卦媒体相信,只要是关乎明星的,就是读者所需要的;只有尽可能地挖掘到独家的八卦消息,才能占领更大的读者市场。他们无需知道读者是否真正想知道,似乎只要有爆料,就会有读者埋单。在公众的知情权与个人的隐私权这一对矛盾中,某些八卦媒体往往无限夸大知情权来压倒隐私权,但其实公众究竟需要知道多少“情”,只是媒体一厢情愿的判断,有时会超出道德容许的范畴。因为它并非直接在消费者中统计得出的,而是由生产者自发判断的,这种自发性导致了生产的无序性。事实上,在明星-八卦媒体-读者的八卦生产消费链条之外,仍有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在约束,并非一味由市场规律发挥作用。虽然明星需要适度的曝光来维持影响力,读者也需要一定的八卦来充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他们究竟需要到什么程度,考验着处于中间位置的媒体综合法律和道德因素的前提下进行尺度把握和微妙的平衡。一旦八卦越界,读者对八卦的正面需求就会转变成对它的负面反对,读者这种“爱恨”往往相交织,一方面可能因为新闻效应而购买,但同时又会从道德上加以谴责。但是八卦的新闻效应毕竟是短期的消费,而道德上的越界却可能带来致命的打击。《壹本便利》因为偷拍阿娇一度换来热销,却终究无法改变遭到大量读者投诉的结果,尽管无法具体得知它销量不佳、最终停刊与口碑丧失殆尽有多大程度的关系,但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信誉就是维系其生命的一大元素。
在大多数情况下,八卦与被八卦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近似“床头打架床尾合”的关系。但是,法律、道德、人性的底线却始终制衡着这一关系。一旦突破这个底线,家庭纠纷就上升成家庭暴力,接下来自然难免出现分居、离婚的败局。《壹本便利》的停刊也许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香港的媒体八卦化,却显示了那条底线可能在何处。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