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宽频电影如何把公正与效率抓实抓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有经历,有体会,更有责任。当前,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进行,为了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开设“
我们诚挚邀请一线法官拿起手中的笔,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审判、一次执行、一次接访、一次普法,透过小切口,通过小故事,反映情理法如何相互交融,公正与效率如何真正实现,尤其要用生动事例反映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文字宜短,内蕴应长,如有现场视频、照片,读者当会更加欢迎。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发送到我们的投稿邮箱:。
民事审判并非只有对与错、黑与白,民事纠纷的考卷上,除了判断题,还有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每一名法官锲而不舍、孜孜以寻的目标。一名法官一年要办几百件案件,面对芸芸众生的老百姓。重拾审判中的记忆碎片,一起名誉权纠纷让我记忆犹深。
2022年11月15日上午,庭审结束后,我翻看手机有10余个未接电话。回拨电话后,我即刻来到诉讼服务站接待了来电人阿明。
“法院必须马上处理,我妈是60多岁的老人,出什么问题,谁都承担不起......”阿明像极了在医院“120”急诊室的家属。
我认真看了阿明(文中均化名)提交的起诉材料,最主要的一份证据是他们屯里微信群的聊天记录。几番沟通之下,也捋清了案件背后的来龙去脉。
阿明与被告阿思(女)是同一个屯的村民。屯里为了方便沟通,建立了一个有72名村民的微信群。2022年11月7日,阿思在微信群里说。
“阿明,你妈妈说我的父亲搁置的土地是荒地,她开荒种植后就变成她的地了,说我的父亲告到哪里也不会赢。”
几经来回,几句不和,双方开始在微信群里辱骂起来。而且阿明兄弟代表母亲两次发出声明,“限期真诚道歉,否则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微信群里“骂战”很快由线上转移至线下,一传十,十传百,迅速成为了村里“八卦头条”。这件事给阿明的母亲阮某带来了无尽烦恼。
“我专程从广东回来处理这件事,跑了几个部门都没解决,所以才来起诉......”阿明还特别强调,“阿思除了要赔礼道歉,还必须赔偿母亲精神损害赔偿金2000元。”
安抚劝导阿明离开后,我内心泛起了一阵嘀咕:名誉权侵权的核心是行为具有违法性。阿思的言论并不包含侮辱性言辞,而是否有事实依据成为本案的关键。带着疑问,我联系了阿思。
“我父亲长年在外务工,听村里的人说,阿明的母亲想霸占自家暂时抛荒的土地,气不过就在群里说了这事,阿明兄弟就在群里不依不饶、恶言攻击,我也是受害者......”阿思也是满腹委屈。
显然,阿思在微信群里针对阮某的言论未尽到合理的核实义务,真实性很难确认。这些言论在屯里扩散,降低了阮某的社会评价。我耐心地给阿思释明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怀揣着第一次调解的成果,本以为原告方会欣然接受这个条件。始料未及的是,阿明一家不仅在赔偿金数额上丝毫不退。
接下来的几天,阿明打电话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而且一接通都是劈头盖脸指责一通。跟很多民事法官一样,只要不突破底线,我一般都允许当事人适当宣泄。
邹碧华法官说过:“我们需要一个有同理心的社会。”法官的同理心,就是把自己所烂熟于心的法律法理不厌其烦地解释到普通群众不曾触及的知识盲区。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坚持去做的。
本案虽为名誉权纠纷,但实质上还是由邻里纠纷而起。槌响之后没有赢家!组织调解失败一星期后,我从堆积如山的卷宗中又翻出了这起名誉权纠纷案件,仔细揣摩了双方各自的想法,决定到原被告家中再做一次调解。
与双方当事人约定好时间,驱车前往阿明家中。山路崎岖,蜿蜒盘旋。阿明全屯都是瑶族,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影响面,我还邀请当地村民委员会参与调解。
调解工作离不开司法智慧、道德引导、情感疏导。我和村里的治保主任黄保善轮番劝说,阿思的丈夫在旁频频点头认可,还时不时小声责怪阿思。30岁的阿思像做错事的小孩般一直低着头。阮某本是一个淳朴、善良的瑶族老人,感受到阿思真诚悔过,脸上的怒气也逐渐消失。
“阿思,你也跟大妈说几句话,然后大家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看见阮某心结已经逐步解开,我着手双方进入协商的阶段。
“阿姆,对不起,我是晚辈,年纪小,不懂事,伤害到您了......”阿思上前抱住阮某,反复道歉,痛哭流涕。老人被突如其来的拥抱搞得不知所措,随即也紧紧拥抱阿思安慰了起来。从怨恨不已到相拥而泣,这一幕让所有在场人动容。
虽然阿明不是案件当事人,担心再生事端,还是希望阮某能够与儿子阿明通话确认。
黄保善主任用手机记录了这感人的一幕并发到了微信群里,得到村民的点赞、掌声、鲜花刷屏。
“谢谢韦法官,我为之前的行为言语深感愧疚,感谢你公平公正处理好我妈心里的坎......”被误解的感觉有多糟糕,被理解的感觉就有多美好。看到阿明发来的信息,我安心地踏上了归程。
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能成功调解,也很少有案件直接运用三段论可以得出结论。在形形色色的案件里摸爬滚打,免不了有败诉方的缠诉、有闹庭者的怒怼、有失信人的无理斥责……为案件寻找一份合法公正、恰如其分的结果,是一项高难度的技巧,成如容易却艰辛。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审理,都要秉承“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精神,待回眸转身之时,能够让当事人心中的纠结在生活中翻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