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历卅一年款铜罗盘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8/29 21:55:43 | 【字体:小 大】 |
谷瓜瓜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和昌平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在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景区开幕。本届论坛由1场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5场文物展览和4个模块系列文化活动组成。主题论坛举办期间,将举办“明韵风华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特展”和“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专题展”,国内10余家文博机构共100余件精品文物将齐聚明十三陵,实现文物“走出去”和“请进来”。
展出文物“万历卅一年”款铜罗盘,收藏于武汉博物馆。该罗盘为圆形,盘面中心内凹,内刻指针分别指向正南(午)和正北(子)。从中心向外以弦纹并格纹分为三区。一区为后天八卦图,二区为24方位布局,分别采用的是八天干、十二地支以及八卦中的四维,天干、地支与四维均衡排列。这24字单字,以及相邻两字表示的方位,实际共可以指示48个方向。三区为五行,并有二十四卦。盘背中心钮左右两侧铭文“万历卅一年”“八月廿六日造”,下方铭文“临江”。
堪舆罗盘卦象繁复,比较适合做玄学风水方面的阐释,但航海导航讲求实用,于是简化后仅保留一圈由天干、地支组成的针位,就衍化成航海罗盘。
相传明代郑和下西洋船队的每艘船上,均配有罗盘,由24名官兵掌管航船的方向,这种罗盘的精度很高,采用24个方向,各以天干地支与八卦五行命名,标记方位,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自从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问世以来,很快便用于航海。到了明代,各项技术指标已经相当完整,这帮助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航海史的新纪元。
罗盘中的磁石指极性中国古已知之。典籍记载,战国末年,中国就有“司南”“指南”一类指示方向并可携带的仪器。人工磁性指南针,始见于沈括《梦溪笔谈》,其中有“水浮”“指爪”“盌脣”“缕丝”四种方法。沈括成书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比欧洲人(1492年才发现)整整早了420余年。
沈括所云“水浮法”,为以后包括郑和下西洋在内所使用的“水罗盘”即罗盘针的产生并应用奠定了基础。郑和船队是“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用的正是水罗经,有天干、地支、八卦、五行配合而成,分有24个不同方位,如果再把缝针计算在内,一共48个方向,每一方位相当于现代罗盘的15度,共360度,这在古人航海中用以指导航向已颇为精确了。
郑和下西洋船队在使用罗盘时,还结合土办法,一种称为“盛水法”,即参考日月星辰的方位及风向潮流等因素,在罗盘中间放一个碗,碗里盛水,然后将鱼形磁针浮于水面,保持平衡,即能确定行船的方向及位置;另一种称为“指两间法”,由于方位角度固定,因此两个方位之间的度数也可取两者度数的一半。正是郑和的“宝罗盘”和火长们的正确掌握,才确保了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安全、快速地远航。
堪舆罗盘卦象繁复,比较适合做玄学风水方面的阐释,但航海导航讲求实用,于是简化后仅保留一圈由天干、地支组成的针位,就衍化成航海罗盘。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