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空气净化器在启明里,一花一草,一砖一瓦,一屋一巷,甚至是一个字,都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明”最开始写作“朙”,左边的“囧”字则表示窗牖,而字形形态较为相似的“明”、“眀”,从汉字类化的角度解释,将“日”旁改为“目”旁,左右结构相匹配时更为对称,于书法视觉美感方面更为和谐。也许正因如此,“眀”字的使用基本只在一些石碑、书法石刻作品、文献等一些流传后世的作品中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朙”、“眀”、“明”都是正确的,那启明里到底是哪个明呢?
如果你亲自到启明里看看,就会发现,在启明里入口处,写的正是“目月明”的“眀”。
启明里排列整齐的华侨屋,与“目月”的对称结构不谋而合。一横一竖,一街一巷,都传达着中华传统审美理念,线条井然有序地展开,形成及其稳定的结构,带来美感的同时,也符合中国人对家的要求——安稳,舒适。
“眀”多用在传世佳作中,而启明里也是当年华侨先辈们留下来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向我们诉说着曾经辉煌的华侨文化,诉说着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不认输,诉说着华侨先辈的用心良苦,诉说着这里曾上演过的悲欢离合。
为进一步活化启明里老侨屋,蓬江区按“一户一故事,一巷一主题”理念,将华侨乡愁藏在了启明里的二十多块门牌中,将五邑文化融入每一条巷子中。
三代同堂的“平安喜乐屋”,屋主夫人痴等40年的“金婚屋”,日日陪伴孩子早读的“晨读屋”,托人带资回乡建房、聊解桑梓情的“桑梓屋”,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黄嘉佑的“鸿儒屋”……每一扇门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留下的平凡却又伟大的故事,它们随着启明里穿梭百年时光,为每位来启明里的客人带来感动。
据了解,启明里二期改造工程预计投入2000万元,改造范围包括南芬里和九中街,改造区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
启明里、南芬里前三排共31栋建筑外立面修复、启明里外广场升级改造和亮化工程、中旅社门前“口袋公园”及停车场升级改造、九中街基础设施建设和人行天桥优化提升等工程。
记者了解到,启明里二期改造涉及房屋数量约60栋,该处建筑融合传统岭南派风格和西方建筑特点,中西合璧,具有侨乡特色,至今已经有超过一百年历史。施工方表示,在建设过程中将遵循
改造原则,对启明里现有建筑和街巷进行“微改造”,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宜居宜业宜游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