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我不怕李凉凉,作为重庆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车模及网络红人,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粉丝总量已突破千万大关。
凭借这一庞大的流量基础,当她的面馆初露锋芒时,自然吸引了众多大V博主及忠实粉丝前来探店打卡,一时之间,餐厅门庭若市,人气爆棚。
然而,这家昔日备受瞩目的网红面馆,如今却黯然收场,不禁让人发问: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一局面?
2022年,李凉凉重庆小面在重庆财富中心迎来了它的首秀。据李凉凉本人透露,从门店的装修设计到产品配方的研发,她都亲力亲为,甚至在首店开业时亲自下厨,为顾客烹制面条,这一举动吸引了大量粉丝前来捧场。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李凉凉重庆小面在重庆地区迅速扩张,相继开设了汽博店和金科中心店两家分店。
这三家门店的面积均不小,首店更是达到了300平米,而汽博店和金科中心店也有约100平米。
在产品方面,李凉凉重庆小面主打重庆特色粉面小吃,如重庆小面、酸辣粉、抄手等,同时提供早餐和下午茶服务,人均消费约15元,其中招牌重庆小面的价格在18-28元之间。
为了吸引更多顾客,门店还推出了多项优惠活动,如早餐时段6.8元即可享用一碗招牌小面,并赠送卤蛋和可乐。
然而,与开业时的火爆场面不同,过去两年里,李凉凉重庆小面并未能在市场上掀起太大波澜。
在大众点评和李凉凉个人抖音评论区,不少网友反映门店生意冷清,到店顾客稀少。
事实上,自2024年初开始,就已经有网友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发布关于李凉凉重庆小面疑似倒闭结业的帖子和视频。
尽管在2024年12月的一场带货直播中,面对网友的提问,李凉凉还坚称“品牌绝对不会倒闭关门”,但今年1月5日,她最终还是通过视频宣布了线下门店全部关闭的消息。
她表示自己并不擅长餐饮经营,加之近年来模特和直播带货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导致她很少有机会深入到门店的一线进行管理。
据透露,门店至今已经亏损了300多万以上,关闭线下门店是为了及时止损,而线上渠道则依然正常销售。
李凉凉曾提及,门店前期投入巨大,三个店的装修费用总计超过200万,开业活动又花费了20-30万。
此外,人力成本也居高不下,以首店为例,员工人数超过20人,其中洗碗工的月工资都在4000-4500元左右。
小编认为,明星与网红餐饮店倒闭的核心原因在于他们往往仅着眼于将自身粉丝转化为顾客,却忽视了餐饮经营的本质。
餐饮业的精髓在于培养回头客,这需要通过优质的菜品、周到的服务以及高效的运营来实现。
李凉凉重庆小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过度依赖创始人的流量效应,而忽视了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服务和日常运营来稳固和扩大顾客基础的重要性。
因此,尽管开业初期凭借高人气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尝鲜,但缺乏有效的复购机制,加之成本控制不当,使得这家门店在竞争激烈的重庆粉面小吃市场中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最终难逃关门的命运。
餐饮业以其相对较低的门槛、可控的风险及诱人的投资回报率,加之吸引粉丝的天然优势,成为了明星开店的首选领域,据统计,明星所开设的店铺中,餐饮店占比高达61.7%,稳居各行业之首。
然而,尽管明星光环璀璨夺目,餐饮行业的江湖却远非一片坦途,近年来,明星餐饮相关的负面新闻频发,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争议。
2024年8月,明星郑恺曾持股的火锅品牌——火凤祥鲜货火锅北京首店宣布停业,正式告别北京市场。据悉,火凤祥曾宣称其在全国拥有超过200家门店,而今却已锐减至不足50家。
同年7月,由知名主持人、《奇葩说》制作人马东投资的网红奶茶品牌——谢谢茶,也被曝出全面关停。大众点评显示,谢谢茶在全国的线下门店均已处于歇业状态。
此外,黄晓明担任品牌官的烧江南,在2024年1月和3月新增了两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高达388.08万元。
2023年12月,港星吴志雄在内地经营的5家餐厅全部倒闭,亏损金额超过千万。据香港媒体报道,为了挽救餐厅,吴志雄四处登台演出,一年内接了120场商演,但最终还是未能挽回局面。
同样,陈赫创立的贤合庄也在2023年接连撤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目前在营门店数已不足50家。
薛之谦创办的上上谦火锅也经历了类似的命运。自2012年开出第一家门店以来,上上谦火锅多次登上热搜榜,然而,2021年上海上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决议解散而注销,目前上上谦仅在广州还有一家门店在营业。
孙艺洲与他人联合创办的灶门坎卤味烧烤,也陆续关闭了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的门店。高峰期时,灶门坎卤味烧烤的门店数量超过60家,而据红餐大数据显示,目前该品牌仅剩铜陵市一家门店在营业。
回顾这些案例,不难发现,无论是网红还是明星,跨界做餐饮的成功案例都寥寥无几。
业内人士指出,明星跨界做餐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明星亲自操盘控股,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另一种更为普遍,即明星投资成为股东,并亲自为餐饮企业代言站台。
然而,无论哪种模式,多数明星都只是名义上的“老板”,实际上却很少参与店铺的运营和管理。
虽然明星的站台能为餐饮业带来巨大的线下流量,并借助“明星效应”和“网红流量”迅速打开市场,将粉丝经济转化为商业优势。
但一旦出现问题,多数明星却会以“无暇经营店铺”或“并非实际决策人”为由推卸责任。
事实上,餐饮并非一门“快生意”,要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立足,不能单纯依赖明星效应,而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支撑、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适应消费者喜好的能力以及回归餐饮本质,在口味、服务和食品安全等方面下足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