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400字“新疆馕啊美名扬,脆酥焦黄香味长,艾曼克是馕中王,大如车轮是库车馕……”全国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上,新疆歌手“肖开提”将一首《新疆馕》唱火了,也让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了“库车大馕”的名字。
库车大馕是南疆最出名的馕之一,直径都超过50厘米,几乎有车轮那么大。在新疆,馕的种类有很多,面馕、玉米馕、营养馕等。库车老城区随处可见卖馕饼的小店,撒了糖的甜馕还会招来蜜蜂,据说晾干的馕可以保存数十天之久。
维吾尔族把用柴火灰烤成的馕叫“库麦西”馕。农村用做饭后剩下余火的热灰,可以用来烤馕。“库麦西”馕的品种很多,除了有肉馅的之外,还有放核桃仁、葡萄干甜馅的,味道更香。
“喀特拉玛”馕是一层一层的,既酥又香,类似汉族的千层饼,所以也叫千层饼。吃的时候用刀子切成一片一片的,松软可口,非常好吃。
“希尔曼”馕是形状多样的高档馕,也是品种较多、质量较好的一种馕。馕的形状可以做成树叶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其味油、酥、香、甜,十分可口。在造型上也有讲究,做工较细,有的像艺术品。
“恰皮塔”馕是维吾尔族众多的馕品中最薄的馕,“恰皮塔”用发面,不放碱,但放少许盐,把擀好的馕胚在馕坑里烤成。“恰皮塔”馕出在阿克苏地区的柯坪县,是当地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
在新疆和田地区,很多老食客都会选择用一碗清茶加一个烤包子,开始一天的生活。烤包子是新疆人爱吃的一种美食,和田的烤包子更是全疆闻名。
烤包子的面皮是用上等白面和成的面团,将面团揪成一两百克的剂子揉好后擀薄,做成面皮。烤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
烤包子除了牛羊肉馅儿以外,还有改良的西红柿和青椒口味。清香不腻,很受欢迎。
说起吾吾子羊羔肉,老一辈的乌鲁木齐人都记得,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对于肚子里普遍缺水少油的顾客来说,能吃上一顿吾吾子羊羔肉,算是最幸福的享受了。吾吾子羊羔肉在煮制过程中,要放10余种调味品,这些配方都是祖上总结积累下来的“秘籍”。
据史料记载,吾吾子羊羔肉已有上百年历史。因创始人小名叫“吾吾子”,从小就跟父亲打杂学习技艺,能独当一面时,很快在南门一带卖出了名气,渐渐地,顾客把他的羊羔肉叫“吾吾子羊羔肉”。
新疆的凉皮融合了本地人的口味,逐渐形成本地的品牌,建城不到六十年的石河子的凉皮,在全疆范围内赢得声誉。石河子的凉皮素以薄而透的品质著称,吸取了川菜的麻,湘菜的辣,再融入自创的味道,口味既浓郁,又清爽凉皮虽薄,却韧劲十足,即使白嚼起来也满口生香,有军垦人的严谨、朴素、实在。
鲜红的辣椒儿,酸甜的汤,看着眼馋,吃着嘴馋。广袤的新疆戈壁,长着簇簇的“蓬蒿”,凉皮子的面浆里加“蓬灰”,那可是不能外传的诀窍儿!出锅的凉皮子,别具一格;嚼在嘴里,香在心里!
怎一个“厚”字了得!卤汤勾芡鸡蛋汁儿,再添上韭菜、辣椒、黄瓜丝、胡萝卜丝为配菜,厚而筋道,爽滑可口,那滋味才堪称一绝啊!
不妨前往石河子吧!石河子的凉皮子,薄如纸,明如玉,韧劲儿十足。加入芝麻、花生,油、酱、醋,蒜泥,再用上好的油泼辣子一浇,色泽鲜亮,满口生香。石河子是一座移民城市,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将川菜中的“麻”、湘菜中的“辣”、融入到石河子凉皮中,再融入自创的味道,口味既浓郁,又清爽。切成指宽的凉皮,浸在红红亮亮的汤汁里,上面放几根香菜叶,黄瓜丝,看着极诱人食欲。
哈密的凉皮传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民国时期,哈密回族马德义的“红担子”凉皮很有名气。那时卖凉皮是用担子挑着卖,担子两头是两个带门的矮柜子。柜子里面分别装着碗筷、调料、凉皮、茶壶等。因为柜身涂着红油漆,所以当时人们称马德义的凉皮摊为“红担子凉皮”。
昌吉的凉皮以“厚”著称,其厚度相当于普通凉皮的两倍。多数的地方凉皮除了汤汁调料,配菜一般为香菜、黄瓜丝等,而昌吉凉皮却十分有“个性”,配菜是独树一帜的芹菜。
在南疆喀什的每条街上,都有凉皮店。凉皮子最早是在棉纺厂做起的,后来就迅速发展壮大。喀什凉皮除了保持传统的做法以外,还用腐皮、印度特产鹰嘴豆,据说是滋补第一佳品!吃起来糯糯的,软软的,混合着腐皮和凉皮一块吃,味道甚佳。
“搓鱼子”面的问世,是从咱们新疆人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里做的“面糊糊”中得到的启示而研发出来的,80后的年轻人几乎不知道“面糊糊”的吃法,它是把面用水调好,然后用筷子一点点拨进烧开了水的锅里,用筷子不停的搅,最后烧开后成一锅“面疙瘩”,一锅面汤。这种原始的饭,现在还让我们回味。
在我们新疆,也有一种象“面鱼”的饭,它叫“拨鱼子”。就是把揉好的面,放在碗的边缘,用筷子有棱角的那一头,把面削到滚烫的开水窝里,煮熟后再捞出来,做成汤饭、炒面、拌面、干扁或炖鱼、炖汤,味道都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