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的夏天演员表阿冷是斗鱼平台一位舞蹈主播。只见她随着音乐跳着热舞,直播间的气氛也随之点燃。
阿冷做主播已经一年时间,但成绩一直不温不火。如果不是因为年初的疫情,她可能早就放弃主播这个行当。
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很多企业陆续裁员倒闭,找工作一时间成了奢望;但另一方面,作为主播的她,反而在这段时间,流量和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主播作为新经济发展催生的新职业,属于典型的灵活用工。自由的工作时间和收入,正是吸引阿冷尝试将主播作为自己主业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现在像阿冷一样的灵活就业者非常多。仅主播一类,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全网直播平台有 900 多家,主播数量超过 1022 万人。如果再计算上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那么这一数字还将高出许多。
主播这种自由职业,通常不属于任何企业组织。虽然阿冷是平台签约主播,但她和平台所属公司并没有直接的雇佣关系。也就是说,平台不能像给自己员工一样,给主播发放收入与缴税。
过去,绝大多数主播的收入都是直接从平台结算打赏提现。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没有国家认可的缴税记录和五险一金。这势必会影响日后自己在大城市的落户、买房买车等。
「我的收入和缴税是委托第三方机构代办的。我之前查过,有一些互联网第三方机构,只要交一点服务费,就可以帮忙代办,很方便。」
阿冷提到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和政务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而崛起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一个分支——服务型 SaaS 平台。其中以 51 社保、社保通、云账户等为代表。
由于这些企业大多以薪酬结算、五险一金等相对「接地气」的外包业务为主,所以以往这些企业都不像其他 ToB 服务商一样受人瞩目。但如今,曾经不起眼的人力资源服务,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看到。
当时,完成工业革命不久的英国劳动力紧俏。英国政府在伦敦设立了世界第一家劳动力市场交易所,从此拉开了行业序幕。
与我们不同,美国的社会保障是以「税」的形式出现,可视作我们所缴纳的社保。
众所周知,美国对逃税问题的惩处非常严重,个人和企业都非常注重税务合规。而美国的税法又非常完善(同时也非常复杂),并且不同洲之间还有不同的法律法规政策,税制的地域性差别很大。这就导致个人和企业基本上必须依靠第三方机构进行税务申报。
在《美国联邦税务局战略规划(2009—2013)》的数据统计中,美国仅有 13% 的纳税人自行办理纳税申报,而剩下的 87% 全部委托第三方机构或者使用纳税申报软件办理纳税。
与此同时,美国的文化、娱乐等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为美国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这些也都推动美国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蓬勃发展。
根据《2018 年美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规模为 6095 亿美元。其中美国是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最大市场,占比约为 30%,行业营收规模 1424 亿美元。
当然,这里的人力资源服务是一个总体的统计。严格来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具体还可分为人才招聘(直接招聘、在线招聘等)、人才开发(职业发展规划、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外包(劳务外包、用工派遣、灵活用工等)以及人力资源信息化(HR 系统软件、HR 服务软件)等 4 个细分行业。
从整体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来看,由于大量第三产业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的作用不可或缺。
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中美,「人力资源外包」都是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行业。
2016 年,全球人力资源外包市场规模约为 3500 亿欧元,其中美国约为 1220 亿欧元。
不过,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5G 信息通信,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数字化、产业智能化已成为趋势,单纯的劳动力堆积给行业发展带来的价值正在下降。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数字化对效率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重视。市场中出现了一批以数字化技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成立于 1949 年美国的ADP公司,专注为企业客户提供集成 HCM(人力资本管理)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 HCM 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可以说,在 2014 年前后国内涌现的一批像 51 社保等「互联网+社保」企业,从长远来看,它们的发展都是以 ADP 公司为对标,也就是解决企业关于人力资源的一切需求。
事实上,发展到现在,很多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商也开始提供外包服务;而外包服务商、招聘机构等也都在打造自己的人力资源软件。在技术的加持下,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业务层面都在相互融合渗透。
虽然国内这些互联网社保企业对标美国行业头部公司,不过它们在产品层面却并不相同。中国企业走出了一条适合国内市场的 SaaS 产品之路。
「SaaS」一词相信现在熟悉 ToB 企业服务市场的朋友都不陌生,它是「Software-as-a-Service」的简写,意为软件即服务。
过去,企业级软件,都需要安装部署到客户本地的设备上才能运行。比如以前我们下载安装 office 套装软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SaaS 产品是直接部署在产品提供商的服务器上。客户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直接通过在线的方式购买和使用产品。
这种产品的优势在于使用过程简单,企业不需要自己对产品进行运维,运行设备和地点也比较灵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购买 SaaS 产品更像是购买了一种服务,而不是购买产品本身。所以这种 SaaS 化的方式被称为「软件即服务」。
尽管整个中国经济借助移动互联网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不过从整体来看,中国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还是要落后于美国的。
由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起步较晚。1979 年改革开放,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FESCO落地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才算正式在中国拉开帷幕。
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之后,市场中开始陆续出现像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互联网招聘机构,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源第三方服务的发展。
因为在这一年,智联招聘、前程无忧都等民营招聘企业开始涉足外包领域。这是外包市场民营化的起点(以前像 FESCO 这种人才外包服务是不允许民营的)。
与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的新冠疫情一样,非典在当年也给整个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另一方面,非典也确实加速了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化。
比如淘宝代表的电子商务就是在 2003 年出现的。而「互联网+社保」的业态,最早也是在 2003 年受非典的影响而开始萌芽。
在 2003 年之后,国内很多省市地区都纷纷开展企业员工社保的网络申报服务,并且逐步整合线下办事的「社保大厅」,陆续让企业尽量在「一个窗口」办理业务。而「互联网+社保」也正是借助这一契机发展起来的。
从「互联网+社保」这一细分领域来看,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企业例如 51 社保,成立时间最早可追溯到 2007 年由余清泉创办的 51 社保论坛。目前该公司已经发展进入 C 轮阶段。
虽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起步要晚于美国,并且整体信息技术水平也与美国相比较为落后,但 51 社保创始人余清泉认为,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中国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的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全年营业总收入达到 1.7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2.69%,并且连续 3 年保持 20% 以上的年增长率。
此前 51 社保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 2019》调查显示,跨省经营的企业占比 45.7%,有 13.8% 的企业员工分布在全国 10 个以上或全球城市。
而跨地域经营,就意味着企业要面对企业全国化的社保问题。此时,互联网就成了该问题的最优解。
「另外,政府业务的数字化,也让我们在社保业务方面更加便捷。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社保号是和身份证号关联的。这背后代表的其实就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政府公共服务的整体发展一定是会越来越简便。」
除了中国市场本身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以及政府业务数字化的推动作用之外,还有一个让中国互联网社保飞速发展的原因,就是前文提到的SaaS 化的产品形态。
从 2011 年中国互联网建设开始飞速提升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波创业者,就开始通过 SaaS 化的产品来切入中国的企业级软件市场。
对比传统企业级软件,SaaS 产品无论从产品形态,还是运维升级、购买形式的方面,都要更灵活更有优势。这对于尚未养成付费购买软件习惯的企业来说,SaaS 产品是可以被接受的。所以,SaaS 产品在中国的企业级软件市场中开始快速流行,包括互联网社保领域。
一个强有力的证明是:美国 ADP 公司在中国的产品,是为中国市场专门打造的一套 SaaS 产品,而并非是美国本土的 HCM 软件套件。
不过,互联网社保业务有它的特殊性。它需要有业务人员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线下办理。也就是它既需要 SaaS 产品作为数字化的工具,同时还要有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是其与单纯的 SaaS 产品最大的差异。
也就是说,客户购买互联网社保解决方案,是购买的「SaaS 产品+服务」,而不是简简单单只买了一个 SaaS 产品,也就是我们说的服务型 SaaS 平台。
产品的标准化操作很容易,但一旦涉及到人,标准化的服务动作和流程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涉及企业员工社保的业务,不同地区的政策不同,服务人员的能力素质也不同。如何最大程度保证服务质量?
51 社保的解决方案是「直营」,即国内所有线下服务均由自己的员工进行落地,并没有开放加盟或者与当地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他们制定了一套社保服务标准,把原本不能标准化的服务动作进行了标准化定义,让客户一下就能看到,什么样的服务是符合服务标准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能够把控自己的服务质量,为客户的服务负责。虽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成本的上升,但保障了客户的利益。」余清泉说。
虽然互联网的确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社保缴纳方面的便利性,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社保合规性,依然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合计约为 1783.2 万家,占比超过 98%。
而这其中,有大约 80% 左右的企业是民营企业。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整体市场基本是由小微民营企业所构成。
对于小微民营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成本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现在很多基于互联网创业的小微创业团体,整体经营成本构成基本只有市场营销、IT 运维、行政和人力成本构成。
从《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 2019》的调研结果来看,参与调研问卷的 3080 家企业中,社保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约为 29.9%。换句线% 的企业,并没有实现社保的完全合规。
对于合规性问题,余清泉指出,这里的合规性指的是企业能否按员工工资足额购买五险一金。
「很多企业不是给员工上五险一金,而是三险一金;或者只是上保险,不缴纳公积金;再或者企业上五险一金时,不是按员工工资,而是按照所在城市对企业经营规定,缴纳最低额度。严格来说,这些企业都是有社保合规性风险的。」
缴纳社保自然是企业对所雇佣员工应该承担的保障性支出。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它也确实为企业增加了经营成本。这一点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像餐饮、文娱、教育培训机构关停倒闭。为了保障经济的恢复发展,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就有针对企业减税降费的一项,为的就是给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但有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中国的法律法规必将持续完善,而企业主对社保合规性的意识也将逐步增强,互联网等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也会越发全面,政府对企业社保税务等相关政策和数据整合也会持续加强。
也就是说,我们仅从企业社保合规性一方面来看,「互联网+社保」这种数字化方式,在国内还有非常巨大的增长潜力。
「因为今年整体市场环境是非常不确定的。现在国家确实正在施行减税降费,但另一方面,减税降费也意味着地方财政压力会很大,很可能会出现业绩冲动而区域性强化征缴,企业不能因为外部大环境的宽松而高枕无忧。」
毋庸置疑,2020 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就好像 2003 年一样,疫情的确在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演进。但对于互联网+社保来说,疫情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就是「中国正在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迈进」的阶段。
典型的现象比如现在像主播、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这些新经济职业的崛起;以及餐饮、零售、教育培训等行业的用工模式,从原来的整体雇佣转变为灵活用工。疫情只是加速放大了这些变化趋势。
在这样的变化之下,这些以前从社保切入,通过互联网提升社保服务效率的服务商,现在也都开始进行业务方向上的调整,不只局限在为企业提供单一的社保代理,而是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比如 51 社保在全国直营布局社保服务之上,叠加了针对主播这类新经济岗位的收入结算服务;同时针对一些社保合规、并且存在「非核心、可外包」岗位的企业,提供人才外包服务。
据了解,在今年灵活用工爆发的趋势下,像主播这类新经济岗位在收入结算方面的需求非常旺盛。这也是让 51 社保、云账户等服务商进行业务多元化调整的客观原因。
而从市场竞争的逻辑来看,也只有多元化业务才能够支撑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
今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经济形势的确受到了影响。但同时,像主播、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这些数字经济新业态下的职业,在疫情期间带动就业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潜力。
在此前的 7 月 15 日,国家发改委等 13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通过 19 项创新支持政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15 大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培育壮大新动能。
其中,「强化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探索多点执业」,是支持政策中的重要部分。
政策明确指出,要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政策,支持搭建灵活用工供需对接平台,探索完善与个人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教育等行业多点执业新模式。
实际上正如前文所说,数字经济新模式催生的新经济职业,以及灵活用工的方式,并不是疫情带来的,而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企业灵活用工的趋势是不可逆的,疫情起到的只是催化剂的作用。
政府所出台的指导政策,目标非常明确,未来我们就是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平台,给灵活用工的个人与企业增加新的选择,给他们更完善的保障,调动每个人的能力与积极性,整体激活社会潜力。
外部环境的变化,加上国内法律法规持续完善、全国社保税务业务与数据打通整合、用工方式的彻底改变,以及企业雇佣双方对社保合规性意识逐步增强的趋势下,「数字化+人力资源」势必在未来会迎来新一波高速增长。
而像阿冷一样的灵活用工人员,未来选择这条路的时候,将会更有底气,更坚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