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stlyimagecache遭遇“哪里贵了”的眉笔风波后,带货一哥李佳琦,依旧延续着疯狂吸金的势头,有机构预测称,今年双十一期间,李佳琦总收入保守估计超250亿元。
250亿元相当于什么概念呢?今年上半年,共有5263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经营情况,而它们上半年的平均营收,也只有67.2亿元。李佳琦双十一卖几天货,一个上市公司可能要辛辛苦苦打拼两年。
随即,李佳琦团队紧急回应,称双十一收货及数据统计远未结束,直播间从未公布过GMV数据。虽然事件还在继续发酵,但不难看出,头部主播的销售额、收入等数据,无时无刻都在牵动着舆论的神经。尤其是直播行业高歌猛进的这几年,李佳琦、薇娅、疯狂小杨哥等头部主播,财富滚雪球式的增长速度,不断刷新外界想象,也强化着大家对主播行业高收入的认知。
事实果真如此吗?就在双十一前夕,“九成主播收入不如外卖骑手”的话题引发关注。数据揭开了残酷的一面——95.2%的主播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相比之下,骑手收入普遍分布在5000元左右。
今年5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在我国目前1.5亿直播账号里,95.2%的主播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仅有0.4%的主播月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这当然不是因为直播行业蛋糕太小,95.2%的主播挣不到5000元,真相只有一个——财富分配的“二八效应”下,网络直播创造的红利,大部分被少数头部主播给拿走了。
说白了,这还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小主播本身没有流量,没话题度,没人会关心他们的收入如何,过得有多挣扎。但是李佳琦双十一挣了多少钱,马上会成为当天的热搜,被全网关注到。
流量和资源的积累,加速头部主播的挣钱速度,不断循环下去,网络主播们的财富分化会进一步加剧,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财富分布形成一个明显的倒金字塔形结构。
今天的直播行业,依旧充满着想象力,但它给很多从业者带来的收入增长预期,和当年“千播大战”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直播行业告别热火烹油,回归理性,行业洗牌之下,这两年主播逃离、转型的新闻也越来越多。
反倒是外卖骑手,这类偏体力劳动、服务业属性的岗位,在吸纳就业上,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它的稳定性。为什么?在“九成主播收入不如外卖骑手”的话题中,其实可以找到答案。
2020年一份题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资保障研究》的调研显示,基于6.3万名骑手的调研数据,外卖骑手工资水平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正态分布,均值水平在5000元左右,收入水平超过每月1万元属于较为稀有的情况。
注意,不是平均收入,而是均值。换句线元,是大部分骑手都能达到的收入水平,不用担心被拉平均。
在薪酬水平上,外卖骑手是一个天花板有限的职业。骑手的单量、每一单的价格,都有一个极限值,它不像网络主播那样,造富效应显著,收入夸张到可以用“小目标”计算,但胜在稳定,上限更低,而下限更高,收入结构更加公平。
收入水平是职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所以不难理解,一些网络主播开始转型出逃时,一度被认为“不体面、没前途”的外卖骑手,队伍却还在不断壮大,就业蓄水池功能不断增强。
《2022年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2年有624万骑手通过美团获得收入,而2021年美团骑手的数量为527万,平台一年新增骑手的人数达到了97万。
这些外卖骑手,大部分都是县域乡村地区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他们不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进厂“打螺丝”——在更公平的收入结构下,外卖骑手的职业,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收入预期。
从工价来讲,在诸多劳动密集型岗位中,外卖骑手的时薪水平,处在20元~30元/小时左右,位于较高的工价区间。
从收入的确定性来讲,工厂流水线的计件工资,也能体现多劳多得,但工厂订单很容易出现季节性的波动。外卖行业则不同,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淡季一说。
如果和网络主播相比,外卖骑手的投入、产出,或者说收入、回报模型的正反馈,确定性就更强了。
主播在镜头前熬时长,不一定会有对等的收益,工作时间的收入转化,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但跑外卖每天多跑一单,一定会增加多一单的收入。
对骑手来说,随着算法、费率的透明化,每跑一单的收入,是可以明明白白看得见的。按跑单量计算,不受季节影响,则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特征。
收入的确定性,让外卖骑手的收入分配结构显得较为公平,呈现橄榄形的特征,极高收入和极低收入的占比比较少,大部分骑手只要勤奋一点,基本都能拿到均值的收入。
所以,大厂程序员转型送外卖,网络主播改行送外卖,类似新闻屡见不鲜,这并不奇怪,也不是偶然。
这两年,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社会层面的就业观念会更加保守,年轻人扎堆进体制。与此同时,一些造富效应弱,但收入稳定的工种,反而会倍受青睐,成为一种兜底性的就业选择。
今年以来,很多城市都发出了网约车市场饱和的预警,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已不足10单,有意进入网约车市场者应谨慎进入。
很多网约车司机吐槽,接单量下降,拿到手的收入越来越少。反过来想想,为什么明明整体收入在下滑,还有大量的新人往里挤?
原因很简单,和外卖骑手一样,网约车的入行门槛低、包容性强,且收入比较稳定。在遍地是风口的年代,它的吸引力或许没那么强,但当失业风险增大、找工作变得困难时,开网约车反而会成为一种有兜底保障的“线
至少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网约车、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兴就业岗位,在当下吸纳就业的功能还在增强,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就业蓄水池。
但人们热衷于讨论对比,其实还是基于对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劳有所得的确定性的高度关注。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收入差距过大,极化效应太明显,就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头部主播动辄得咎,但一个外卖骑手成为单王,大家却不会眼红嫉妒。背后是对多劳多得的朴素认可。
当然,我们需要的是“祛魅”,是摘掉滤镜,让一份职业回归它的本来面貌,而不是分出一个高下来。
还是那句话,“九成主播收入不如外卖骑手”,不等于主播的职业比骑手差;网络主播的财富盛宴散场,也不是坏事,它能够让年轻人的职业选择更加清醒,而不是被滤镜遮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