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桐前妻原华在腾讯发布的2016年度业绩报告中,提到“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据小编观察,其中不乏一些传统媒体人打造的公众号,它们以很快的速度吸了不少粉丝,阅读量突破“十万+”,甚至“百万+”。
小编选取了以下六位,他们曾是报社、杂志社的知名记者、编辑,微信公众号在他们的运营下亮点频出。这个不少人喊着“传统媒体走向没落”的时代,纸媒人玩转新媒体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诙谐幽默的语言配上时下最火的网络热词,时不时还冒出金句撩拨你一下。这是“咪蒙”带给粉丝的最初印象。“咪蒙”本名马凌,2002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进入南方都市报,2015年9月在个人公众号上首次发文,朋友圈的“霸屏”文章《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说话》《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
3个月后,粉丝300万+,阅读量平均半小时10万+,单篇平均阅读量100万+,单篇最高阅读量520万+,很多话题引发全城热议。
她的文章,标题就能直戳心脏。比如:《我有价值100万的职场秘籍,今天免费》、《我这么努力就是为了配得上你》、《你做过的没时间破事 其实都不会浪费》。在《不能买买买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一文中,即便植入了广告,还是有一众死忠粉留言:“咪蒙的文章就是广告也想转!”
咪蒙说,“南都经历教会我最重要的就是,永远站在受众立场以及把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我一直有选题库,永远都有几十个选题要写,一般提前一天确定写什么。广告确定了,会找选题库里我想写的内容来匹配,寻找最佳结合点。”
但她也不敢懈怠,会跟粉丝约图,搞互动,在公众号上展示,比如征集高颜值学霸、减肥前后对比照、买家秀与买家秀、男友相机中的我。媒体采访她,问她拥有如此强大的吸粉能力,秘诀究竟是什么?她说:“这件事与你有关,这件事对你有用。”
咪蒙文字简单,紧跟热点,引起共鸣。时代这么快,喝碗鸡汤歇一歇吧。恩,这是咪蒙,一个集努力与才华于一身的女记者。
“世相”——即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生态度。2013年3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刚刚半年,先后供职于《中国青年报》、《博客天下》的张伟就开通了公众账号,取名“世相”。去年,“新世相”上线。
一年中,“世相”的风格发生过三次变化,从推荐新闻写作范文,到推荐好作品,最后定格为“为文艺正名”。行文风格也被人们贴上“文艺青年必读”的标签。但他本人更愿意承认,“世相本身吸引的也不是真正深度的‘文艺青年’,而是被稀释过的文艺青年,是有文艺诉求但无论生活品质还是生活追求都比文艺更贴近生活的人群。”
在一些读者的印象里,“世相”是倡导优质文艺阅读的平台,其标题的独特性成为一大亮点:《就算住在下水道里,我们也可以行侠仗义》、《那些在午夜后陪伴你的,旺旺诞生于脆弱的意外》、就连一则招聘广告,也被命名为“上车时就知道目的地,因此抵达前不会轻易下车的人”。
张伟接受采访时说,最多的一次,他为世相取了20个以上的备选标题。他最喜欢的标题是《岸上有何欢乐,迫你逃向河流》。
《最好的我们》正热播,她说“青春片是让你找到十几岁时的心跳”;昆凌生了宝宝皮肤好,她说幸福就是美容剂。只要和娱乐八卦沾边的,“严肃八卦”的创始人罗贝贝都不会放过。
2014年6月,身为杂志社娱乐记者的她注册了公众号,以《严肃八卦第一发:被遗忘的黑历史》开篇,之后维持每日一更的节奏,一周,粉丝多了500。
“有趣”是罗贝贝最看重的。娱乐圈里热门的、接地气的、年轻人喜欢的都是她的选题,但她也要规范,“有的是可以说的,有的是不能说的,有的是只能当作疑似来处理的,留有分寸,严谨客观。”网友看重有质量的八卦,于是,人气越来越高,现在,每天都在排行榜前几位挂着。
因为新闻媒体的经验,她要求要八卦也是要严肃的,用新闻专业主义的方式写作,在蛛丝马迹中,分析事件背后的暗涌——做营养的娱乐。该夸就夸,该吐槽时就吐槽,并奉上明星不为人知的故事:王石街拍全槽点,摄影师请检讨;张柏芝比以前快乐,35岁的成长也不晚……等等等等,恰到好处。
在表情包横行遍地走的时代,她偏要可读性,“段子、表情包会消解内容的严肃性,文字永远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
一般来说,人们很难有耐心在手机上阅读长文,而“大象公会”偏偏打破常规——文章几乎全部是偏时政、科普类的3000字以上长文。
2013年4月,黄章晋辞掉《凤凰周刊》的执行主编,创建大象公会。微信公众号和App一起做。这些文章里,会跟你交流“什么样的黑话最难懂”,“爱因斯坦为什么会跳房子”,“中国真的造不出圆珠笔的笔珠吗?”就像他们的口号:知识、见识、见闻。
黄章晋给受众的定位是,年龄20到35岁之间,偏知乎深度用户,有一部分和逻辑思维有重叠,文艺的比例非常少,男性占绝对优势。
做了十多年的传统媒体,他强调报纸、杂志的传播特征,但也要有新媒体的特点。比如标题得文艺点,像杂志,文章可不能跟报纸似的过长,3000就好。
内容团队有学心理学出身的,判断选题的传播力,会基于心理学让大家不关心的话题,会变的让他关心,黄章晋说,“看我们的文章很多人,最喜欢加的赞誉就是叫讲知识。”
这是方夷敏,在南方都市报干了12年,时政口、电影口都跑过,“黎贝卡的异想世界”每天都在告诉几十万用户穿什么,买什么,怎么打造更好的自己。
时装秀、新品发布会上好看的穿搭,她都会存起来,在微信上和用户分享。第一篇就写了有关丝巾系法,随后被闺蜜们分享推广,阅读量迅速过千。谈林青霞穿衣之道,阅读量飙升至“10万+”。她每天有四五个小时做排版,“作为一个时尚类的公众号,清晰度、颜色、留白都要考虑到。”
黎贝卡用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什么可以买、应该怎样买。加上一贯亲和的语气,就像邻居家热爱购物、精于搭配的大姐姐。读者下意识地觉得:黎贝卡推荐的东西,一定是有保障的。所以广告也跟来了,谋得了收入。
三年前,作为新闻晨报编辑的程艳开通了微信号:石榴婆报告。不仅是因为喜欢吃石榴,还因为这是“十六婆”的谐音,意寓娱乐八卦。
因为每天编辑国际版,她把公众号定位在欧美时尚和娱乐圈。从2013年3月运营至今,每天至少推一篇长文。上外国站看最新消息,搜集图片、确定主题、进一步搜集资料——看女星干了啥,穿了啥。
国外的那些明星动态、娱乐八卦、街拍搭配、时尚趋势都成了她的选题,如果有时装周什么的也会每天关注,看看流行趋势。高清大图配上简单文字,对准了年轻人的口味。
在微信上做的广告,她都要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捡效果好的上。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一点也不敢马虎。
在小编看来,传统媒体人的确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对内容把握更明确,具备文本写作上的经验,这使他们运营起微信号得心应手。但作为一个个体或一个企业而言,吸粉也并不难。
一个好记的名字、明确的定位持续制造话题的能力、美观的排版、精致的图片、用户保持互动……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的写作,做到这些,会让关注者觉得,这不再是一个冰冷的账号,它已经具备了人性的特点。最终,与“10万+”的距离其实并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