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萌萌韩庚中部战区陆军第65集团军某机步旅的前身是由主席在秋收起义中缔造的。1933年6月,这支部队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简称“红一师”。
1934年10月,“红一师”从江西于都县出发,开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整整一年的战略转移中,“红一师”多次担负前锋主攻任务,抢险飞渡,斩关夺隘,作战62次,参加了突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两渡乌江、强渡大渡河、夹夺泸定桥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战斗,涌现出闻名遐迩的“大渡河十七勇士”,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
2015年10月8日,65集团军某旅组织的秋季运动会上“百米飞人”的角逐,此次运动会有效激发了官兵的训练热情。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经湘江一役,由出发时的8万6千人锐减至3万余人,损失惨重。
当时面临的情况是,疲惫至极的中央红军要摆脱军几十万人的围追堵截,必须迅速突破乌江。
乌江,自古称天险,两岸高山壁立,江宽浪急,难以逾越。更为可怕的是,蒋介石已在乌江北岸部署重兵。
开路先锋“红一师”再次承担为全军开路的任务。12月31日,“红一师”接军团“强渡乌江,北上遵义”的电令,当日遂以任团长的1团为先遣团,冒雨向乌江疾进。
这是一场抢时间比速度的战斗!红军和尾追的中央军谁先到乌江,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
和政委黎林率1团拼命开赴乌江。当时,贵州雨雪连绵不断,落地结冰,路面像泼了一层桐油,当地群众称“桐油凌”。一路行军,官兵不知摔了多少“桐油跤”。为加快行军速度,官兵们把急行军转为强行军。经三昼夜强行军,先遣团于1935年1月2日抢在中央军之前到达乌江渡口──龙溪。
红军到来之前,黔军一个团,不但在乌江北岸构筑了坚固的江防工事,而且还抢走了南岸所有船只木料,船夫也都不知去向。
形势万分危急。红1团迅速集中全团枪、炮向对岸敌人开火,敌人山顶工事飞上了天,残敌退往山后。敌人被暂时压了下去,但渡江成了难题。
怎么办?关键时刻,和黎林发现江中有一根竹子,他们灵机一动,决定扎竹排强渡。竹排扎成后,战士们奋勇争当渡江第一人。傍晚,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前卫营8名勇士登上竹排,行至江心不幸被巨浪吞没,首次强渡失败。
“一定要渡过去!”1营十几名同志又勇敢地承担了第二次渡江任务。他们从渡口下游水势较缓处起渡,一个小时后终于登上北岸。至3日11时,1团胜利渡过乌江,将江防守敌全线日午夜,“红一师”突破乌江天险。
过江后,“红一师”立即跟踪追击向遵义溃逃之敌。黔军王家烈的“双枪兵”(步枪、烟枪)溃不成军,丢盔卸甲,“红一师”一路俘敌数百人。
1月7日,红军胜利占领遵义。至此,中央红军把“追剿”大军甩在乌江以东以南,赢得了长征开始以来第一个喘息时机,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