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红带货造假 平台也该负责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3 19:18:02 | 【字体:小 大】 |
健康之路20131107带货案”,多个以“凉山”为标识的“网红”打着助农旗号,通过摆拍虚假视频,打造“大凉山原生态”人设,销售假冒的大凉山特色
“直播助农”本是“技术向善”的应用场景。囿于地理条件特殊、缺乏营销渠道等原因,很多地区的农副产品存在滞留乡村的情况。直播助农这个新模式,为农户们增加了直通消费者的销售渠道,使日渐摆脱“种得出、运不出、销不掉”的窘境。由于新模式切实减少了销售、流通等中间环节,城市里的消费者也能在表达善意之时获得实惠,从而实现农户和购买者的“双赢”。
然而,这一模式也不断陷入“鱼龙混杂”的境地。据通报,“系列带货案”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某些机构先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再设计剧本拍摄短视频吸粉,待粉丝和流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直接开启电商运营卖货。而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所谓的特色和标榜的原产地大凉山毫无关系。
从现有案件的处理情况来看,“虚假宣传、销售假货”的受罚主体是多名网红和多个孵化机构,网红账号所在平台并不承担连带责任。但从实际受益评估,卖货,平台也是获利方,如若主管部门长期不追究其监管缺失责任,“助农造假”便会屡禁不绝。
其实,作为短视频平台,本就有着比主管部门更敏锐的“触角”。消费端的质疑往往会第一时间在平台上提出。比如今年5月,有媒体记者在下单标有“曲布灵儿专属”等主播推荐的商品后,发现快递单标注的寄货人信息是“曲布西昌市”,随即到直播账号留言询问,但未得到回复。其他多位涉事网红的快递发货也都面临过相同的追问。试想,如果平台能够重视此类反馈,要求账号做出解释或将疑问提交给主管部门,至少能避免出现“造假账号涉案上千万元”的后续。打造可持续的健康网红营销生态,需要各方协力,而平台尽责应是题中之义。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