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支付牌照推进“一带一路”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措施。2023年,也将迎来“一带一路”的十周年纪念。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订了关于“一带一路”的协议,共计200余项。在联合国、G20、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等多个国际机构的重大文献中,“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被写入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一个惠及沿线国家的伟大工程。在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的过程中,各国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人的“共生观”、“知行合一”等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近八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由倡议走向共识,由愿景走向行动,由双边走向多边,现已成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主义和助力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秉持开放态度,进一步多边化发展,要在规则制定、人员组成、组织管理、项目实施等各个环节上实现规范化和公开化,以促进更多的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几千年前,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几乎同一时期,中东欧也有一条带来了商贸繁荣的“琥珀之路”。“琥珀之路”与“丝绸之路”相连接,共同构成东西方文明互通交流的大通道。几千年后的今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国家反响热烈,因为它正契合了这些国家复兴“琥珀之路”的愿景。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蒙古国提出了“草原之路”倡议,土耳其发起了“中间走廊”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进程,中国将其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希望通过与其他各国的共同努力,实现由点及面、由小到大、由线及片的一体化,实现更大范围的区域协作。
中国于2014年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对接相结合,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为推动“丝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于2016年7月正式签订,这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第一份开展多边合作的计划。同年 9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首个双边合作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也正式签署。
2018年9月,欧盟发布了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政策文件《连接欧洲和亚洲 —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文章充分肯定了欧亚通道的重要性及其对推动欧亚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建议增强欧亚大陆间的陆上运输联系,倡导“基于规范的全面、可持续的、基于规范的通道”,并表达了愿意与中国等亚洲各国进一步开展合作的意愿。在欧亚大陆互联互通规划出台之前,全球化智库曾先后两次受欧盟委员会之邀参加亚欧峰会亚欧互联互通体系论证会,与各国专家共商亚欧互联互通理论体系,为全球化制定全新的可视性指数标准。我们围绕人文领域提出的多条建议,该指标被欧盟委员会所采用,以此为基础进行结构上的重新修订,从而构成了新的能见度指标。中国在去年十二月发表了《对欧政策文件》,其中也提到要推动建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将“一带一路”与欧洲国家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欧洲投资项目和“泛欧运输网络”等战略结合起来。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组织结构与政策执行体系,加强这一体系的建设,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国际意义的公益物品。比如,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委员会,构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合作,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设立各有关国家参与的“一带一路”国际秘书处等多边参与的常设机构,以稳定的机制安排,便于工作的有条不紊地进行,向纵深发展。借鉴G20和 APEC的做法,在不同国家之间交替举行“一带一路”年度会议,让不同国家之间的成员经常聚会,探讨“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关议题,并就“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与磋商,通过协议,计划,机制,项目等,逐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扩大在联合国的范围内开展多边合作,把“一带一路”建设同现行的国际体系中的重要管治组织联系起来。建立“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桥梁和国际影响,使其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推动各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并将“一带一路”倡议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等联合国机构进行沟通,使“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一项重要议题。我们要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移民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开展更多的交流和协作,使“一带一路”更好地参与到世界事务中来。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对全球的一项公益事业,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争取发达国家的加入,扩大“一带一路”的内涵,寻找更多的、更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9年公布《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开创了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开展工程建设的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到现在为止,中国已与一些发达国家签订了关于发展国际贸易的协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国际贸易合作。今后要不断扩大中国与投资东道国以及发达国家以及其它国家的三方合作,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们还需与重点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层次上的合作,开启“一带一路”从国家层次上的引导。更从某种意义上预示着世界格局的改变,预示着一种新的全球化发展方式的出现。
“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一带一路”建设未来的顺利推进,要充分运用已有的多边双边协作机制,在协作模式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加深并运用已有的协作平台,高效地开展重要的计划与项目的对接工作。在积极推动已签订合作规划的落地实施外,“一带一路”还需要继续加强与其他区域规划的对接,比如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越南的“两廊一圈”、英国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的“琥珀之路”等,通过与全球规则对接,将其构建成一个国际合作的公共平台。
“一带一路”项目牵涉到大量的贷款活动,如果中国的贷款活动能够遵循国际惯例,将极大地消除“一带一路”项目是否可行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际债权国,其对外负债的管理还缺乏经验。在各大债权人国家间,巴黎俱乐部是一种正常的交流方式,中国可以在遵守透明、可行和可持续借贷原则的基础上,以一个负责的债权人身份,参与巴黎俱乐部。这一举措对中国抵御国际债务危机、维护世界金融秩序都是有益的。
从提出至今,“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正在逐步转化为颇受国际社会认可的公共产品。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应在践行多边主义基础上,努力打造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公共合作与服务平台,囊括各利益攸关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这方面,民间力量或企业力量应承担更多责任。民间与官方的互动和协同,将为推动“一带一路”的有效落地提供保障。
创建“一带一路”地区的国际企业联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企业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执行主体,应当采用“开放式”的联营模式,以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构建“一带一路”战略中最大的创业服务平台。在通过构建八个方面的合作平台,即:发展,工业,边境贸易,科技,物流,金融,旅游,文化,通过构建一个平台,为“一带一路”相关的各国和核心区域提供全面的服务,从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基于这一点,可以举办诸如制造业峰会、中小企业峰会、跨国公司中小企业合作研讨会等一系列的国际性会议,就“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产业、投资和合作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为“一带一路”地区的人才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一带一路”的深化发展离不开各种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的支撑,唯有通过对专业合作对象的合理选取,并利用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方能对各类工程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前,世界各国对各大行业的主体均已具备较完善的资格条件,并已建立若干区域间的行业协会,并在有关行业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带一路”专家联系和服务平台,把重点放在“一带一路”领域的专家和专家之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带一路”地区的专家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服务体系,为我国的各大企业、组织、组织等找到适合自己的国际专家、专家、专家等找到自己的合作对象、找到自己的发展平台提供帮助。同时,该平台还能与各国专家协会形成长远的战略协作,推动各国互利共赢的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对金融的支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银行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基于这一点,“一带一路”的发展也需要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基金库,完善金融管理水平,探索担保、审核、风控和保险新机制。在融资体系方面,注重建设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以及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可由亚投行发挥带领作用,并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全球开发银行进行合作,组建“一带一路”国际发展银行联合会,建立以国际发展银行为主体的“一带一路”工程贷款联合体,建立国际发展银行间的共同借款、共同承包和共同招标的国际化、规范化和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既要使国家金融机构更好地利用国家财政资源,又要促进国家私人资本的流入,并将企业的权益和社会资本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构筑“一带一路”建设的“防火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即时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对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欧亚腹地是全球地缘政治角逐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存在不同的安全结构级别,如区域级的欧洲安全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次区域级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及开放性的跨地区的亚信会议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安全体系,建立多重“防火墙”,建立统一的预警机制或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加强对北极通道的维护和发展,这套通道不仅能够节省海上和航空商业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智库作为一股强大的势力,汇集了大量的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原政府、前国际组织的高层人员,这些人在政治、外交和经济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有着广阔的社会网络,可以在决策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智库以“二轨外交”的方式,为沿途各国与区域内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对扫清“一带一路”的经济与政治障碍,增进国际社会的共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智库机构还能利用现场调查,全面搜集到有用的资料,为决策提供参考。此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智囊团也能促进各国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互信,为实现互利双赢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一带一路”的沿途,既有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有区域环境保护组织,也有社区发展组织,还有各种行业协会,劳工组织等。充分发挥各种国际、地区的标准化组织的功能,用标准化来促进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为互联互通的建设提供支持,帮助推动投资贸易的便捷化,这是一项对双方都有双赢的举措。
“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行动稳步落实推进,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2020年,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带一路”的发展仍然充满活力,绿色丝绸之路成为新的合作亮点。作为一项规模浩大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已经度过了初生阶段最艰难的时期,进入了稳步推进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成长困扰”,多边化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可取方向,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经济和贸易的角度来看,金砖、中非和中拉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地理范围内的延伸。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创新,搭建更具代表性的全球治理平台,才能推动全球化向更包容、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