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怀特沃尔多核心观点:“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伪命题,它只是大众媒体时代向分众媒体时代转化的一个短暂过渡。本次演讲主要解答四个问题:本质、原因、道路、方法论。
定义一: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这是媒介,长期把媒体跟媒介的概念混淆。)
定义二:承载信息的物体,指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实体;(这是硬盘,是计算机,是布告栏,远不是媒体。)
媒体的本质是具有价值倾向的信息传播平台。(媒体因传播价值倾向而区别于普通媒介平台,成为媒体。)
媒体的发展:信息获取,是人类发展的刚需;媒体需求从来就有,还将一直存在。最早的媒体人是从“包打听”演变过来的,他们的定位是“让我专业地告诉你”。
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与之对应的是传播发展的三个时代,媒介影响媒体。
阶级社会产生信息价值取向, 但媒体并未第一时间催生,主要受制于媒介和阶级政策本身。
“媒体”概念产生的时代,其实之前已经有媒体,但没有发端媒体的概念。新闻从这个时代开始,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新闻自由的概念也在此时发端。美国有个经典判例,要告媒体诽谤,必须能证明媒体是恶意的。(恶意诽谤就是:媒体明知你是被冤枉的,但媒体依然诽谤你),也就是说当事人要告媒体诽谤,不止要证明自己是被诽谤的,还必须拿出证据,证明媒体明明知道真相,还要故意诽谤他,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几乎不要想告赢媒体,根本拿不到证据来证明媒体是在恶意诽谤你。
对媒体的宽容原则,美国在2006年有个经典的案例,影响很大,对做自媒体的朋友也有借鉴的意义。美国有个大V博主,被告诽谤,大V以先前的新闻诽谤罪案例作为抗辩。结果美国法院的判决是:博客自媒体不是媒体,博主大V不是记者,无法受新闻诽谤法的保护。最终大V被判有罪,这个案例,等于美国法院对自媒体的裁决为它不是“媒体”。
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期,无论是你还是我,能够处在一个时代的拐点,采取一个改变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的未来。历史正在改变,现在正在经受着自媒体的洗礼。这一时期自媒体的特点:信息被细化,获取渠道多元,去权威化。
每个时代的媒体都有非常显著的特征,而且下个时代几乎都在努力地修正上个时代的缺陷特征,然后产生自己更大的问题。
比如精英媒体,存在信息留存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资源掌握在精英的手里,获得人也是精英,没有那么多人收集、整理信息,而且不具权威性、专业性,导致信息留存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我常说媒体起着记录历史的作用。史书越古远,往往越不清晰,这不止因为越古远遗失的越多,还有一个历史越古远,媒体越不发达,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就越少。而现在的历史,每个媒体渠道在记载着我们的世相百态,体现给后人的研究将是全方面的,今天如果想造假,是非常难的。
有个极端的例子:有个叫妇好的人,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堪称第一个有名可查的“女汉子”,经常亲自披挂上阵,带兵打仗,武丁非常喜欢她,给她赐予很多的尊号。但这样一个人,包括史记在内的所有历史书均无提及。
我们发现她是因为很多的甲骨文里有妇好这两个字,甲骨文是典型精英文字,一般是帝王、贵族的问卜,记录国家大事的。而里边有关妇好的记录很多,这就很奇怪。一开始大家都不认为妇好是一个人,直到1987发现了妇好的古墓,墓里有大量的陪葬品,非常精致,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妇好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而且对商代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人。
这就是一个完全被考古挖掘出来的,而媒体完全缺位的历史人物,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而大众媒体的问题,是信息价值观的垄断。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都是非常明显的。不要以为西方媒体,没有价值观的垄断。一样的,每个媒体都会有价值观的垄断。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读者感觉不出被洗脑罢了。连也有媒体,这在西方见怪不怪,办媒体,就是为了输出价值观。
正因为办媒体的门槛高,媒体又少,所以价值观存在垄断。到了自媒体时代,这个情况就给颠覆了。每个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提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自媒体到今天,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信息的冗繁过长。以前只是觉得获取信息很难,到自媒体时代,连自己想看的信息都看不过来了,对信息的过滤成了刚需。
是不是信息冗繁的问题迸发后,会有新的媒介手段来帮它修复?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媒体的发展脉络,修复前一个媒体的缺陷, 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媒体时代的诞生。到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一个预言:分众媒体时代被催生?
新的媒体时代其实已经产生,就是当下——分众媒体时代。在自媒体走过10年多一点的时候,分众媒体迅速诞生,看这样子,很有可能会直接取代自媒体时代。而自媒体时代因为其非媒体化的特质,将不构成一个单独的信息传播时代。
新媒体的产生与媒介的发展分不开。现在媒介的发展一个重要核心的领域是:大数据的出现提供了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有效解决方案。
依赖于大数据解决个性化信息需求,所谓「自媒体时代」将成为伪命题,被「分众媒体时代」直接取代。
比如:天天快报,搜集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形成专门推送给你的媒体。其实天天快报就是典型的分众媒体,做市场细分,不再做大众媒体在做的事情。大众媒体要兼顾大众口味,导致所有的信息不是所有人都爱看。大数据分析可以带来有效的信息关联,爱看哪类型信息的人,多数也会喜爱什么,从而带来更具人性化的订制服务。
以前报纸,大家每天在办公室都会从头过一遍。电视也没多少台,从头到尾看完。现在是信息过剩的时代,如果报纸不好看,还不如去看微信。在这样的时代,其实信息已经变得冗余,应该有分众媒体,把信息细化,需要订制个人专属信息。
我们现在的时代,你可以说还是自媒体时代,包括现有的分众媒体,信息也越来越多取材于自媒体。自媒体还不能称之为媒体,现在这个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期,只是为了分众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做的过渡。正因为太多自媒体的迸发,所以分众媒体时代才有可能到来。接下来即将转型的是以大数据为媒介基础、新的平台发展而催生的分众媒体时代。
媒体的几个重要特征,自媒体都具备,比如说:内容-发行-运营-受众,这是媒体机构包含的几个方面;自媒体已经具备了基本属性,麻雀虽小,五脏具全,但一些要害的东西它还没有。
自媒体从来不会以我要做一个媒体为出发点和定位,很多自媒体被称为运营号,运营是其核心。更多自媒体带多鲜明的个性色彩,出现的媒体特征只是附带。
媒体不是媒介,不是简单的传声筒,是喉舌,也是社会的公器。媒体是有责任的,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要怎么说,考虑这个信息传播给社会造成影响,这个是自媒体目前非常欠缺的,自媒体有内容就不错了,没有人会去想媒体责任。
这个可以参考最近的马桶盖事件,一些自媒体试图主动做的采访,在专业角度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所谓的体制限制不只中国有,像我们上边举到的例子,美国也有。要让自媒体获得实质的采访权,目前还是有困难的。中国的记者,都是“家养”的,没有“野生”的,必须挂靠新闻单位。很多自媒体试图往媒体化上发展,比如,主动招一些传统媒体的人,但受限于体制问题,挖过来的人等于失去了记者身份。
传统媒体的问题是在载体上出了问题,被釜底抽薪了。受众习惯信息获取的媒介被变动了,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其实在内容(采编)。但原来的鄙视链是:采编的鄙视广告的,广告的鄙视发行的。而现在是鄙视链是:发行(平台,渠道)鄙视广告,广告的鄙视采编的,内容过剩时代,平台为王。采编的出路就是把内容做精做深。
以前你想听想看的东西,如果比较冷门,大众媒体一般是不会刊载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小众需求,都可以找到组织了。做小众的信息,粘着度高。
分众媒体需求已经被催生出来了,大众媒体没有办法满足,只有自媒体能满足。许多分众媒体的主要信息源来自自媒体。
举个例子:美国大选,希拉里在华盛顿邮报统计的支持率在90%,特朗普只有10%,但在新媒体中特朗普的回应很高。最后证明,网络媒体是对的,传统媒体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什么是媒体?什么代表公众舆论导向?定义权已经不在传统媒体手中。媒体的定位会因为受众的关注度而改变。
我们的媒介也在不断地变化,互联网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断了传统媒体的根。可预见后期的智能终端都会推送内容,成为媒介的平台。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具,都可能产生新的媒介平台,都需要自己的媒体。这将是一个机遇,带来巨大的媒体线、溺亡于红海的危险
自媒体正为不折不扣的红海。绝大多数信息已成为垃圾,网络信息量的极度膨胀,引发很多“信息症”,人们转而寻找权威、精选信息。
核心信息导向是什么?太多随意的内容没有核心价值导向,就不会成为真正的媒体。
要精准地选材,灌输价值观。另外,媒体流程是可以借鉴的。这是在数百年的媒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标题党和好标题不一样。标题党说明文不配题,传统媒体是不会出现的,但在微信、微博里日益泛滥,为了吸引人气、流量。分众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发行,而是精准发行。文不对题吸引的流量没有意义,不是目标读者。未来是流量变现的时代。
新媒体的审校是问题很大的。上面是个例子,标题党,题不对文,对政治把握不当,会影响发布平台的公信力。
专栏化不止是传媒媒体的特点,形成独特特色,有些受众会冲着专栏而看媒体。举个例子:毒舌电影,里面有个专栏放在公众号,每周三、五定期稳质地出品。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有没有媒体责任的考量,直接决定你的体量能做到多大。要考虑发出信息的社会影响,不能给社会带来不好的风气。
传播的价值观是什么?正能量不是一个宣传词汇,负能量成不了大气的媒体。社会是正能量所推动的。
对真相的负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至今传统媒体未倒的原因之一,对信息要重视采访和求证。
媒体还是引领者,是时代先锋。要敢为风气之先,要在观点导向上敢于引领,要有创新精神,不能抄袭。媒体人更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新内容。
答:分众媒体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很多信息都是专业化的定制。例如“猜你喜欢”。分众化趋势是一个不可逆的浪潮,但是不代表分众是绝对趋势。分众有个很突出的问题是媒体会纵容你的任性。比如玩和学习,它会因为你的阅读习惯不断推送那些玩的信息而容易忽略掉学习信息。大众媒体短时间不会消失。
答:传统媒体是根被抽掉(纸媒介质的问题),不代表枝叶会抽掉。演讲中5个方面:媒体化定位;持续的优质内容;原创/采访能力;符合分众媒体特点的专题策划能力;媒体责任都是应该保守的东西。最大的革新是信息反馈的互动,未来互动会越来越频繁与明显。
答:信息是应该付费的,习惯不付费是因为过去精英媒体不存在付费问题,大众媒体是靠广告收益的,不需要付信息费;但自媒体是很难实现这一点的,接下来如果没有一个新的付费模式产生,信息付费必然成为主流。但现在的付费方式,个人觉得还比较粗浅,可能也是一个过渡期,还会被新的模式所取代。
问题4:现在是不是爱读书的人少了?是人们浮躁不爱看书了,还是因为有一部分人是在app中订阅?
答:书其实就是一个媒体,属于出版物,和传统媒体是一样的道理。未来读书的方式可能会改变,但读书不会越来越少的。比如用电子书来阅读,书是信息付费的一个方式。读书越来越少不会成为趋势,只是媒介变了。接下来对知识产品的保护很重要,信息付费会越来越被接受。
答:会的,这个属于典型分众的特点。有人爱看就可以做。要考虑的事情是否能在红海脱颖而出,定位是什么?能做到稳定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吗?
答:如果你定位大众媒体,一定要追,如果是分众媒体,不用追,不要因为抢一个热点而修改你的定位。如果追热点,必须是蹭热点,用你的定位来诠释热点。
问题8:我是一名学传媒的学生,编导专业。对于未来传统媒体的发展是否会被互联网媒体所颠覆,对于编导是否也需要转型去做互联网行业的内容提供者?因为编导本身就是内容的提供者,如果内容过于保守我认为会被忽略掉。
答:不要有互联网媒体的概念,移动互联网代替了互联网,物联网也要出来了,我们就说它为新媒体。一些理念型的东西是永远有用的,比如说,制造内容,无论媒介怎么变,都是媒体永远的需示。
问题9:对于像分享型的媒体与平台型的,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融合型的,像以前视频在电脑上看,现在都用手机在看了?
答:未来的物联网概念应该能非常快的实现,推荐一个片子叫《黑镜》,大家可以去看看。未来可能在眼球里都可以植入一个媒体。
问题10:笔记侠的内容分享是分享演讲者的内容,笔记就是不夹带自己的想法,真实记录,那原创内容如何定位呢?
答:笔记和媒体宣扬的客观报道中立是一样的,没有绝对的中立,任何媒体都是有价值观的。如果你真的客观到只是纯粹纪录,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媒体人,没有把你的价值观体现出来。笔记侠选哪些笔记,哪些放头条,标题选什么都是价值观输出。如果你不认同演讲者,或是错误观点,你就不会原原本本地发出去。翻译作品也是属于原创的,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也会带着自己的感情。
问题11:物联网也好,新媒体也好,其实都是强调人体验,所谓的用户体验,可以这么讲么?
问题12:可以不可以理解笔记侠是内容的搬运工,只是为了选好的内容加以包装,而自己不生产内容?
答:笔记侠不是内容简单的搬运工,也不是内容的包装,他是自己生产内容的。就像拍照片,录视频一样。你能说照片不是原创?
问题13:通常我们讲,媒体应该客观地描述事实,但又不能一点观点都没有,于是这里边的关系很难平衡,究竟是要听从内心呢,还是随大流?请老师讲讲经验。
答:用我们传统媒体常用的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按照新闻规律客观报道。第一是客观报道,不能失真;第二是要符合新闻规律,媒体价值观就体现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