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梦唯心三部曲黄凯莉是个土生土长的传统上海人,从小过着乖乖女的生活,听父母的话,学习还不错。读大学时,黄凯莉萌生了“世界很大,想出去看看”的想法,于是先后赴韩、美留学,学的是化学工程,但内心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她从小喜欢的是画画、艺术创作、设计。
拿到化学工程的学位后,她一点也不想做相关工作。那时候很多人都想去五百强当白领,她也觉得这是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拼命进入一家五百强的快销公司,经常去国外出差,薪水也不错,“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为我感到骄傲,但做了一两年之后,我觉得这也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大家眼中一个光鲜亮丽的工作罢了。”
她感到“Somethingiswrong”。工作的目的是为什么?为了赚钱?为了所谓的面子吗?纠结了大半年之后,她决定裸辞。辞职那天,她状态很不好,跟几个好朋友去吃羊肉火锅。羊肉吃得正起劲儿,好友Amy突然来了一句:“黄凯莉,你现在就是一个大Loser,没钱没男人,有的只是一脸青春痘和一个巨大无比的胃!”出于自尊,黄凯莉一激动,把筷子里的羊肉丢回锅里,对Amy说:“Shutup!不是老娘我找不到,老娘要找,30天一定给你找到!”
随口一说的话,后来奠定了她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从此,“30天××实验”成了黄凯莉自创的个人品牌。
2014年,她把30天找男友的实验写成了一本书——《30天爱上我》,在美国的亚马孙网站上做了自出版,国内网易云阅读同步发表。书卖得很火,十个月蝉联网易云阅读销量冠军。
“美国有一个精神领袖说,梦想这个东西不是想出来的,它一定是实践出来的,你只有通过不断地试错,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梦想。”
2015年五六月份时,黄凯莉出书有了点名气,一朋友是Tedx的组织方,邀请黄凯莉去做演讲。演讲地点在上海,现场三四百人,有三分之二都是中国人,三分之一是备有同声的老外。那一天黄凯莉的爸爸妈妈,以及很多好友都在现场。她其实很害羞,要当众讲自己的情感经历。
“如果是五年前,我知道自己要做Tedx演讲,一定是感觉自己要飞起来了,我之前做很多事情,可能都是希望让父母满意,但其实这是一个假象。因为父母可能只是希望孩子安稳就可以,并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变成国家元首。中国孩子灌输的理念就是要做人上人,好像做不了人上人就吃不饱饭,做不了人上人就没有面子,但实际上这样的成长背景让大多数孩子活得都不开心。”
26岁,黄凯莉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有一个合伙人,做一个网站,卖一些女性饰品,是线上线下打通的OTO模式,做了大概有七八个月,最终以失败告终。她第二次创业做的是冷压果汁,做了大半年后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下去。
黄凯莉觉得两次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她对事情本身是没有激情的,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黄凯莉发现中国有太多的女性需要去激励,她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凯莉的30日实验”,每30天做一个励志实验。黄凯莉的初衷一是想告诉女性应该如何达到理想的状态,二是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告诉别人,找到自己的激情和梦想就需要实践。
她发现自己身边的剩女太多了,就写了一篇《如何用科学方法30天找到男友》,这是公号的首篇文章,第一天粉丝数就上千了。
其实,也不是天上掉馅饼,关键还要靠自己努力。黄凯莉在开公号之前的两天,做了一次小型演讲,有七八十个听众,这样她就积攒了第一批社会上的粉丝。其次,她拜托自己的朋友(大概二三十人)在朋友圈转发,通过他们去扩散影响。此外,黄凯莉还联系了十几个自媒体大号,向它们推荐自己的原创文章。
“首先内容要有干货,能帮大家解决问题,标题要足够吸引人。其次,你要有一批种子用户,不管50个还是100个,不管你的朋友还是家人,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此外,推手也很重要,大号的推荐也可以帮你导入一些流量。这样之后,粉丝基本上就是自然增长。”
Tedx演讲后,黄凯莉的故事被更多人关注。2015年11月,《好报》的编辑授权转载了黄凯莉的Tedx演讲稿并附Tedx演讲视频。那篇文章的阅读量是50万+。后来又被比如金融八卦女呀之类有名的自媒体转发。黄凯莉的公号迎来了第二次大增长。从两三万粉丝,一下子长到10万+。目前,她大约有20万粉丝,“多是20岁到40岁之间的想要实现自己梦想的女性,大城市居多。”
现在她每篇公号文章的阅读量一般都在两三万,好的时候可以达到七八万。平均点赞一两百,留言六七十条。黄凯莉基本上一个星期Po两到三篇公号文章,因为她很注重文章的质量,每篇文章要花两到三天去写作和沉淀。
她的公号虽然属于励志类,但轻易不写“鸡汤文”。她认为励志文章不是告诉你“我就要赢”、“我就要像邓文迪一样嫁入豪门”、“我就要成为人生赢家”,而是告诉你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为了增强用户体验,黄凯莉做了一个线上“女神营”的产品。女神营是让想变女神又没有自控力的普通人,有一个监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教化妆、穿衣、保养等女神必备技能。“每隔两个月收60个女粉丝,带着大家一起健身,打卡,30天变女神。我会不定期请一些大咖的老师做一些线上的分享,关于人生、健康等方面的分享。”
公号目前主要还是黄凯莉一个人在运营,助理会帮她整理文档,做一些“女神营”打卡、跟踪等较为琐碎或机械化的工作。黄凯莉一方面感觉自己有太多的想法,因为缺少一个团队而无法落实。同时她也挺怕有个团队。“我希望团队可以很精,很小,就能把事情做好,而找到正确的人,组成精良的团队,还是一个挑战。”
黄凯莉的30日实验并不都是百分百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案例。“30天完美肌肤”的实验就失败了。当时她整个夏天都在欧洲,经常倒时差,虽然和一位很牛的护肤专家在合作,但在饮食和护肤方面没有严格遵守计划,最终实验失败。她自己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成功的动力不够,因为她当时并没有真正在乎自己肌肤的状况。“我每个实验的第一篇文章都是《找到动力源》,因为如果动力不够的话,你是很难成功的。我之所以开始做30天找男友的实验,也是受了刺激。找到动力是成功的一半。”
黄凯莉的父母对她一直非常支持,无论是出国读大学,还是从500强企业辞职、后来自己创业,再到后来办个人公号,父母都是支持的。“有家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感激也非常感动。”
黄凯莉的妈妈两三年前查出来有帕金森,使她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她觉得人活得开心健康,follow自己的内心,才是最重要的。
前段时间黄凯莉在巴厘岛做30天素食的实验,因此很久没有更新微信,回来后发现自己掉了很多粉丝,心里有点不开心,“后来一想,做公号是为了自己快乐去做的,其实不应该关注掉粉与否。所以我就自己把心态调整过来了。”
答:现代人更追求用户体验。运营自媒体的人要注重是否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用户的需求问题。我经常会想我能够帮助到粉丝什么。我写的所有公号文章都是想要帮粉丝解决他们的问题,用户需求是自媒体时代最需要关注的东西。
答:我觉得这个社会上没有所谓的精英。有人还问我,黄凯莉,这个世界上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我想了半天,没想出来,哦,你就写我妈吧。我最崇拜我妈吧。我之前可能每个阶段都会有我仰慕的人,但后来我不断成长,我接触到很多被称作精英的人,但他们其实就是普通人,和大众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简历上多了一个哈佛商学院的MBA,只不过可能钱赚得更加多一点,但是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我是一个人类平等主义者。我觉得没有必要区分精英和大众。精英的标准是谁给出的?是维基百科给出的还是词典给出的?在我的字典里,没有精英和大众的区别。
答:最近做梦梦到自己得了绝症,怎么看都看不好。那个梦特别真实,醒来之后都觉得是真的。那一天的感觉就是重生。所以我觉得健康最重要。你要先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你的事业,和一切别的东西。
很小的时候,我做过好几次相同的梦。梦见自己在小区骑一辆自行车,我越骑越有力量,越骑越有力量,骑着骑着就飞上天了。就会飞到很高的空中,俯瞰大地。我非常喜欢这个梦。可能是因为自己向往自由。
答:网恋好像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电脑对面那个人其实是你想象出来的假象。网恋不能代表一种实际的、线.你怎么看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答:我最关注网络世界的隐私安全问题,因为网上有许多需要输入密码的情况,可能有时候隐私信息流出连自己都不知道。现在网络太发达,对每一个人的大数据控制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你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消费习惯全部了如指掌。很多商家会利用这些大数据精准投放广告。比如说你今天在淘宝上关注了一副珍珠耳环,一天之后你再上任何网站,就会自动跳出来一个珍珠耳环的广告,因为商家track了你的信息,知道你在关注什么。我觉得这是对消费者的个人隐私非常不尊重的一种行为。
“凯莉的30日实验”围绕着三个主题,英文是fabulous(精彩精致),rich(经济独立),第三点是happy。其实前两点做到了,第三点自然也就做到了。从“30天找到男朋友”开始,黄凯莉一共做了7个围绕这三个主题的“30天实验”:30天马甲线天巴厘岛素食之旅,以及30天小善事接龙。
未来黄凯莉还想做更多实验,比如,30天日本学习如何长寿,30天好莱坞学表演,30天在瑞士学滑雪。她也很想把视频和文字结合起来,做一些真人秀,以增强用户体验。
这是黄凯莉做的第一个“30天实验”,她因受到了朋友的刺激,决心用科学和商业策略探究30日找到男友的可行性。下面是她实验的具体步骤:
1.深入的市场调研。她通过询问周围的男性朋友眼中的完美女人的标准,查阅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总结出了完美女人的三大黄金定律:性感、有趣、体贴。
2.找到自己的特殊定位。那个时候黄凯莉特别迷恋一项运动,叫水下曲棍球,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自我介绍“喜欢打水下曲棍球的黄凯莉”,而不是无业游民黄凯莉,或者某某公司的小白领黄凯莉。
黄凯莉热爱运动,也比较欣赏爱运动的男生。她发现直男都是邀上三五好友,在周末或下班后组队去踢足球打篮球。于是她找到这样的社区,一到周末就去看他们踢足球或打篮球给他们当拉拉队。
黄凯莉从一位德国老人的书中受到启发。“这位老人从60岁就开始过不花钱的生活,用各种技能去交换生活所需品,比如帮别人看孩子去换两顿饭。其实人类不需要那么多物质,并不需要那么多钱。”黄凯莉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乌托邦般的理想世界:人们用自己的skill去交换,不需要过多地追求金钱。于是,她在上海开始了“30日不花钱的生活”实验:30天不能花钱,也不能乞讨或免费要东西,必须用自己的技能和服务换取基本生活所需。
这30天是对黄凯莉个人安全感的极限挑战:不知道下一顿吃什么,不知道下一周住在哪里。但她发现,当给予生活足够的信任时,全宇宙都在帮自己。“正愁没饭吃,会有朋友叫我教他做瑜伽,然后给我吃色拉;在我不知道晚上住哪儿时,会有人叫我帮忙看狗,换取住宿。”
这30天她当了人生第一次服务生,用自己的体力劳动换一日三餐。“有一次我默默地洗了一下午的杯子。没有烦躁,没有无聊,反而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实验中她也遇到过挫折,一天她想和朋友去酒吧坐一会儿,而又不能花钱。当时她手里正好有一朵花,就跟酒吧老板商量能不能用这朵花换一杯饮料,老板直接把她当神经病。不过,大部分人还是给予她帮助和支持。
以下文字见于黄凯莉的文章:《地狱和天堂,距离只有3分钟:疯人院的故事》——
我在巴厘岛的别墅,厕所大多露天。在一片丛林里洗澡、如厕、洗脸对她而言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尤其夜晚,在到处是植物和昆虫的卫生间洗脸,一闭眼,就害怕有奇怪生物爬过来。没有无线网,清晨还有远方的猪叫声,心情不好,失眠、焦躁。
当我向当地的Raju医生倾诉了自己的心理状况,他告诉我:“只是去观察,不要有任何判断。”
我闭着眼,观察黑暗。她意识到,一切都只是种幻觉,是自己给这个幻觉起了名字,叫“恐惧”和“担忧”。其实,在没有论断之前,它们只是种感觉。当没有再打上“恐惧”这个标签后,其实也不再那么排斥这种感觉了。“恐惧”就这么走了。随之而来的是平静和喜悦。
……下午完成治疗按摩,走在回别墅的路上,还是同样的路,同样的植物、昆虫、气候和建筑,但却无法控制地想去感受欣赏它们。
路过看到一群蚂蚁搬家,我赤脚踩到草坪上,蹲下看,没有分析和判断,只是纯粹地观察,感动生命的力量。好几次蚂蚁路过我的脚,我慷慨地让它们从脚背上经过。想到刚开始几天,要是哪只昆虫敢接近我的肉体,必定跳起来一阵狂拍,得把那只昆虫拍死我才安心,才觉得自己是安全的……因为“心魔”告诉我,昆虫接近我,就是要来伤害我,咬我的……现在只是观察,没有判断,也就不存在任何“激动”的反应了……
别墅门口的莲花池,早上太阳还没出来时,是闭合的,下午太阳出来后,莲花都开了!竟然住了四天才发现……
……晚上,和“院内”其他一身白的“病患”一起吃饭,不再觉得误入疯人院,开始由衷地享受晚餐和席间的谈话,不再为没有网络而焦虑,不再每隔几分钟就查手机微信。结束后,和各位“病患”一起去跳了巴厘岛传统舞蹈。
还是同样的蓝天,同样的别墅、植物、昆虫,和人,唯一改变的只是我的内心。我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学会“不做任何分析地去观察”。但却是一个地狱,一个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