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绝恋全集下载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老师,是人生的引路人,知识的传播者,成长的守护神,是最值得尊重的职业之一。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2018“寻访荆楚好老师”大型公益活动评选结果出炉,1人获特别奖,30人获“荆楚好老师”荣誉称号,20人获提名奖。
为进一步加强湖北师德师风建设,宣传优秀老师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活动主办方在2018“寻访荆楚好老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向30名“荆楚好老师”颁发奖杯、证书及每人一万元奖金;向特别奖和提名奖获得者颁发奖杯和证书。
据了解,今年是“寻访荆楚好老师”大型公益活动连续第二年成功举办。近年来,湖北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师风先进典范,累计有5人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5人当选全国最美教师,总数位列全国前列。
何岭松,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名师,武汉观鸟协会副会长。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潜心教学,言传身教,将主讲的每一门课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等荣誉,因生动有趣的课堂设计与人格魅力,广受学生欢迎。同时,作为观鸟达人的他发现了两种在汉首现的新鸟种,获评2018“湖北省十佳爱鸟护鸟人”。
原本针对棉铃虫的田间观察,却为陈建打开了蜘蛛世界的大门,看似丑陋的蜘蛛,从此成了心头宝。36年来,他寻蛛的脚步走遍全国,森林、洞穴、热带雨林……哪里辛苦往哪钻,浑然不惧毒蛛毒蛇,也不怕山高水远。担任一院之长时,他带领学院获批博士点;野外考察时,他带着学生走在最前面。他发表的50余个新种,早已写进中国蜘蛛研究史,留下一个个闪光的名字。
她是我省唯一入选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高职教师。加上此前已荣膺湖北省名师、湖北省先进女教职工等头衔,她被同行评价为高职院校“大满贯”获得者;她主持编写的多部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在她的指导下,一批批学子成为全国“技能状元”。“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溪流”,是53岁的周兰老师17年践行不辍的格言。
身处武昌老城,王琼20年来教的却多是农村孩子,这届小学毕业班八成学生都是“流动花朵”。她悉心呵护每一株幼苗,帮“上帝吻过的孩子”找回自信,为患病孩子练成“急救员”,引导调皮大王大转变,在平凡的坚守中践行园丁精神。她首创“群文阅读课”,带学生在书海环游,师生两年共读了62万字,孩子们写下的真情实感,甚至看哭了家长。
在留大城市和回家乡之间,周永杰选择了回到湖心岛小学,一呆就是25年,播撒知识守望四季。腿脚不便的他拒绝特殊,学生们坐着渡船回家,他就扛着自行车上船去家访,两岸的大桥建起后,他的脚步又伸向更远的地方。就算摔得头破血流,也要寻回辍学的孩子;渔民们外出打工,他就是留守儿童的“编外爸爸”;他的眼里没有坏孩子,每一朵花开,都值得等待。
41岁的孝感市文昌中学语文教师邹磊,坚守教学一线次“十佳教师”、8次“十佳班主任”。年年大奖,折射的是全校师生对他的认可;他还是救火先锋,有急有难他顶上,年级主任、两个班语文教师、一个班班主任,他一肩挑起、井井有条。他是当之无愧的孝感市“最佳人民满意教师”“孝感名师”。
“甘于平淡,但不甘于平庸”,这是吴海老师的座右铭。46岁的她,已在无声的讲台上坚守16个春秋。即使口不能言,即使智力低下,这些在常人眼中有些“特殊”的孩子,依旧是她心中的宝贝,她教孩子们自理、自立、自强,她陪着他们一起和命运抗争,多少残障孩子,从这里改变了人生轨迹。师爱无痕,她撑起了特殊儿童的一片天。
因给学生扎五角星辫子上了热搜,“90后”男幼教吴炎坤当了一把网红。他坚持256天隔空给幼儿讲睡前故事,除夕也不间断;他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直播教家长如何科学谈“性”,教孩子做好信息化时代原住民。课堂上“百无禁忌”,新点子层出不穷,晦涩的科学活动变身魔术表演。他是家长眼中的“满分教师”、同事口里的“最佳搭档”、孩子心中的“超级英雄”。
4名教师,4个年级,61名学生,是成芳割舍不下的牵挂。在这个贫困村的偏远教学点,成芳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她以校为家,过着“半边户”的生活,只有周末才赶回家帮丈夫操持田地农活。她放学后把幼子驮在背上给学生辅导功课的画面,如今还留在早已走出大山的学生心中。她在山间播撒的种子,如今在全国各地的大学甚至国外名校茁壮成长。
她是“卧底网红”,为解救陷入“校园贷”的学生,耗时半年潜入形形色色的网贷群、催收群,梳理出整套不良网贷套路,并录制公开视频课,获近10万网友关注;她是“知心毛毛姐”,善于抓住生活小事,以心比心,解答学生的成长困惑;她是青春护航者,探索出独特的安全教育模式,乐当学生的摆渡人。30岁的毛晶玥,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一路播种,一路收获。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大山里野花正艳,一群孩子捧着书本或坐或站,朗朗书声惊飞了鸟雀,随着风传出很远,很远……在王从伦看来,大自然就是最美的课堂,就连河滩上的石头都是作画的宝贝。他带着山里娃们阅读,师生7年共书5000余篇随笔;他把电话变成“星期三热线”,架起家校连心桥;他把全班变成鼓励的海洋,连家长都会收到奖状。
“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和解答时间有限,课程内容深,课后习题难。”8年前一名学生的“抱怨”,催生了统计与数学学院这个教师答疑团队。从最初的一名教师、一张纸、一支笔、一间办公室,团队已发展为大数中心全体教师。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为学生答疑解惑,8年来已开展答疑活动约640次,累积超过2000学时。有时忙到办公楼关门,一对一的教学就转到路灯下继续。
39岁的武汉纺大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刘侃身兼物理、化学、医学等学科背景,曾在美国顶尖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做博士后,31岁归国任教,被评为“楚天学子”。他深刻洞察未来人才发展趋势,开创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向全校所有学生甚至文科生敞开,鼓励学生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努力玩出花样,学生的就业方向也五花八门,不少人已崭露头角。
24年班主任生涯,把51岁的周新锤炼成了风险控制专家,校园里有个风吹草动,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他把安全敏感性刻进了骨子,循着遗失的书包找到受困学生;也把关爱扛在了肩头,倾力呵护异常学生的心理健康。他深知,安全工作必须主动出击,预防为先。2本专著,40万字的校园安全工作实践经验,这个享誉全国的校园安全专家,早已走出了湖北。
一支普通的红笔,在田洁手中却有无穷妙用,草稿本都能批改出花样,批注里飞出了教学名言。53支式样不一的红笔,是孩子们送上的最大褒奖。数学世界里她化繁为简,24年坚持搜集学生的学习资料,梳理成了一个超级资料库,但有入宝山者,皆有所获。她带学生洞察生活智慧,妙趣横生的数学日记里写满惊叹,见招拆招的职业体验中大开眼界。
26年前的一场意外事故,让马正发失去了双手。他忍着锥心疼痛,用双臂夹紧笔杆和粉笔,练就了一手漂亮的字,稳稳站在了三尺讲台上。他从不因身体缺陷而省去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坚韧而灵活的臂膀上挑着义务伙食员的担子,也挑着宿舍管理员的担子。他从未将自己看得特殊,只把坚强无声传递,深山教室里培养出5000余学生,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精彩人生。
56岁的唐道明是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知名散文作家。有36年教龄的他,记不清资助帮扶过多少乡村贫困学生,每年教师节、春节,他总能收一大筐贺卡;业余时间他全部投入写作,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一套个人文集。他的创作成就吸引了一大批爱好文学的年轻教师、青年学生,如今拖市一中有了教师作家群,还涌现出大批校园小作家。
张芳坚信,每个特殊的孩子都是上天送来的小天使,现实给他关上了一扇门,也会为他开启另一扇窗。而她,二十八年如一日,用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大爱奉献于特殊教育,就是为了将这些孩子们送往窗外的世界。打开心门,爱是良方;因材施教,唯有钻研。她孜孜不倦钻研特殊教育方法,连续多年在全国及省市级业务竞赛中获奖,培养的学生很多已走上工作岗位。
山村缺教师,特别是缺音乐教师。34岁的周洲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大山深处,成为“稀缺”的全职音乐舞蹈教师。十年来,她服从教育部门安排,先后调动了五所农村中小学,甚至同时任教于两所相距百余公里山路的学校。山路十八弯,她就像一个布道者,每到一处就为孩子们搭起舞台,点亮心中的艺术梦想,帮助上千山里娃登上舞台、找到自信。
她非典时期放弃加拿大的安逸生活,毅然回国接听“生命热线”;她把人生下半场奉献给三尺讲台,主讲的心理健康课上,总是一位难求;她甘当24小时心理咨询员,每周接受30余次咨询,个人QQ空间浏览量已超过62.8万次;她多次挽回危机关头的学生,曾完成国内首例大学生临终关怀……64岁的吕慧英教授被称为“心灵美容师”“青春护航人”,如今她仍服务于教学一线。
36年来,耿喜玲坚持做好每例个案咨询,用专业特长服务社会,不遗余力地推进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她在全省率先将心理健康课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自编心理健康教材,开创耿氏心理教学模式。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近3000小时的有效辅导,化解学生安全事件等百余起;她的足迹遍布20余个省份百余所中小学,惠及百万师生,名师工作室里带出了一批又一批骨干教师。
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零开始,张国军教授将最前沿的纳米生物传感技术,运用于中医这一传统经验学科,收获丰硕成果。7年来,张国军以实验室为家,把师生当作家人,带领团队建立了先进的纳米生物传感中心,他是学生眼中的严师,是团队心中的“暖男”。年过五旬,他用满腔的报国热情与科研追求,感染身边师生,共同追寻微观世界里的“纳米梦”。
44岁的宋成舜是湖北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他超有人气:多年来,他的课程结束时,全体学生都会集体站立为他鼓掌,这在全校近千名老师中是唯一殊荣,他因此获评湖北科技学院“我最喜欢的老师”;他科研很强: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厅级、校市级科研项目,为此每天加班到凌晨;他爱生如子:电话家访、支援学生,荣获“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
课堂上,她执著于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课堂外,她像母亲一样关爱学生。44岁的伍艳丽有两部手机,保证随时通话,即便是深夜接到学生倾诉,也会马上回复。她曾持续通话一小时,劝回江边轻生学生;一对一帮扶厌学生,助其顺利专升本并考研。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她一直践行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理念,是学生眼里亲切的好妈妈。
7年前本科毕业成为“农村资教生”;6年前成为我省首批“新机制教师”中的一员;一年前携子带母拿到湖北大学硕士文凭,成为蕲春县青石镇唯一有研究生学历的小学老师……7年来,宋琳琳扎根大别山深处,多次婉拒高薪职位,和爱人一起将家访的脚步覆盖了山村每一个角落,为贫困生捐资近万元。学美术出身的她,不断钻研、学习,成长为山里娃最喜爱的全科教师。
光哲清有两个梦,文学梦和教师梦,33年风雨兼程,他一直在圆梦的路上。1986年,他创办仙桃全市“村小第一报”;1990年,他组建全镇第一个红领巾广播站;工作之余,他还兼任多家媒体的通讯员,出版50万字教育专著,是小镇知名的“笔杆子”。但他婉拒了多家单位的邀请,坚守讲台,和学生们一道学习写作、发表作品,让自己的梦想延续。
两年前,她主动申请援藏,成立了雪域高原首支学生啦啦操队。在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上,她所带的24名学生分别摘得冠亚军,成绩来之不易。她曾经因为劳累和缺氧,晕倒在宿舍里,幸亏发现及时。回武汉休养没多久,她又主动申请归队,只因为藏族孩子是她放不下的牵挂……武汉旅游学校45岁援藏老师马丹,被山南一高藏族学生评为“最美援藏女教师”。
她命运多舛,中考后为打工补贴家用,意外痛失右臂;她坚韧不屈,拿到本科文凭后扎根乡村,圆梦三尺讲台;她身残志坚,木条绑起左臂,练就一手好板书;她好学上进,把农村最薄弱的英语课,上得丰富多彩;她爱生如命,从未因私事耽误一节课,家里常年开起免费加餐食堂。37岁的闵楠飞用一生最宝贵的年华,为乡村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33年体育教师生涯,张红卫一直身兼数职,每项工作在她的勇于挑战下,都成为前行路上的基石。她是爱生如子的班主任,首创“阳光班级”管理制度;她是苦钻业务的学科带头人,学生成绩稳居前茅;她是顾全大局的年级组长,早出晚归不计较得失;她是以身作则的师长,倾力传授从不藏私。年年获奖拿到手软,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51岁的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徐斌被师生们称为“潮人徐”。他紧跟时代潮流,开公号讲述教育故事、做美篇报道学生生活、知道学生玩的新款游戏、了解学生关注的最新科技。流行用语全知道,更是健身达人。他深知,最重要的“潮”是贴近学生心灵:他发动学生进行班级自治,学生表决制定公约,人人参与管理;更专设德育课,常常带学生去校外研学。他带的“致远班”令人羡慕:学生会学又会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