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wto下面有两个关于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的故事。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认为,自由分为两种,“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积极自由是“Liberty to”,指的是去做……的自由,也就是个体可以自由地做事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消极自由是“Liberty from”,指的是免于……的自由,也就是个体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以赛亚·伯林被撒切尔夫人称为拥有“英国最聪明的脑子”,可他41岁了,还是个单身狗。有次他感冒,一个好朋友的妻子就去照顾他,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看上眼了。过了一阵子,伯林觉得对不起朋友,就向朋友坦白,“我爱上你的妻子了”。好朋友当然不相信,于是俩人继续搞地下情。又过了一阵子,伯林又良心不安,又向朋友说了这件事。但朋友还是不信,还对妻子说:“柏林最近脑子坏了,他居然又说爱上你了”。
其实,关于你喜欢看啥,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梅根·L·罗宾斯(Megan L. Robbins)早就知道了。他曾经用录音设备收集了467名参与者的日常对话,通过分析,他发现这些人平均每天居然要花52分钟来八卦。要是把这时间用来学英语,那何愁不过六级啊!
我这熊熊燃烧的八卦之魂啊,一听见八卦就走不动道_(:з」∠)_ giphy
巴塞罗那大学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的海伦娜·阿利卡特(HelenaAlicart)等人曾在期刊《神经图像》(NeuroImage)发表了一篇关于八卦的论文,从脑机制的角度解读了人类为啥那么爱八卦。
名人八卦(问题:1987年,汤姆·克鲁斯和一个歌手有绯闻,这个歌手是?答案:Cher)
在看到题目后,参与者需要自我评价一下对题目的好奇心,说说有多么想知道答案;看到答案后,还得再评价一下知道答案后的满意度。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还记录了参与者的脑电活动。并且实验一周后,又测验了这些人对答案的记忆情况。
经过一番数据分析,阿利卡特等人发现,参与者对日常小事的好奇心最高,名人八卦紧随其后,对名人中性事件的好奇心最小;对于知道答案后的满意程度,也是日常小事排名第一。也就是说,相比于谈论名人的身高体重之类的中性信息,大家对名人八卦的好奇心以及知道八卦后的满意度还是更高的。
更有趣的是,在一周后的测验中,名人八卦的正确率反而是最高的。也就是说,人的记忆,记啥啥不行,八卦第一名。明明对日常小事最感兴趣,最后却偏偏只记得八卦。
一周后,你可能早就忘了以赛亚·伯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意思,但大概率还记得他和朋友妻子的出轨八卦。
而本文的重头戏则是脑电波。参与者在看到八卦信息的时候,大脑的beta波活动最强。这个波跟奖赏有关,比如你忽然中了100万,就会激活很强的beta波。也就是说,对于大脑而言,八卦=奖赏。研究者甚至猜测,八卦信息被记忆得更好,可能也和beta波的活动有关。
那么,为啥人们更容易记住八卦呢?阿利卡特等人认为,八卦往往带有禁忌信息或者违反了社会规范,这样的信息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提高身心的唤醒程度。
比如,当你在办公室听到某个同事出轨了、谁谁谁又打小报告了之类的消息,精神肯定会为之一振。八卦就是让人如此专注投入,且久久难以忘怀。
人类是基因的“奴隶”,传递基因是自然演化的第一目的;为了传递基因,个体需要活下来;为了活下来,个体需要学会“趋利避害”。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凡是有利于个体生存、传播基因的行为,都会被给予“奖赏”。
人类是群居动物,谁能交到更多朋友,谁就更有机会活下去,或者说,活得更好。八卦恰恰能促进社交。大家总是口嫌体正直,表面上都说讨厌那些爱八卦的人,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爱八卦的人才是社交小能手!小王和小李是不是在谈恋爱啊,某某是不是劈腿了啊,说的人天花乱坠,听的人不亦乐乎,关系不就这么建立起来了吗?
其次,八卦能让人“日省吾身”。孔老夫子不是说过嘛,“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才能进步。但是人这个东西,看自己的时候,往往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越看越满意,越看越膨胀。这时候,如果能听到一点自己的八卦,尤其是负面的八卦,一下子就清醒了。
最后,八卦能给人掌控感,让我们远离那些危险分子。当你知道一点关于别人的八卦,面对ta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一种“信息在手,天下我有”的掌控感呢?同时,如果对方是个“坏人”,你知道了对方的过往劣迹,在遇到对方时也能多长几个心眼儿。
总而言之,八卦既能帮人获得竞争优势,又能帮助躲避危险,自然而然也就被内化为一种奖赏信息了。如此看来,那些爱八卦的人还挺聪明的,早早就掌握了这个绝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