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仙传很多无锡人的一天都是从一碗浸满汤汁的面条开启的,随着浇头不断推陈出新,如今的面条不但能够填饱肚子,亦可满足口腹之欲。在无锡,有一位热衷吃面的踩店达人,打卡无锡面店三百余家,由他主持的微博话题#小店计划#阅读量已达到26.2万。而这一切都要从他1999年初到无锡时,吃到的那碗葱油拌面说起。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中,主角井之头五郎每次完成工作任务后,都会放下一切,专心地寻找东京街头巷尾能勾起他食欲的小店。洪琦觉得自己和井之头五郎很相似,盼望着与美食的不期而遇,让他对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期待,而这其中,最吸引他前去的一尝的还属面馆。
洪琦是南京人,说起对无锡的初印象,最先牵动的是他的味蕾。1999年,他吃了一碗楼上楼浓油赤酱的葱油拌面,就此,葱油拌面的味道成为了他少年岁月中重要的记忆组成,“上学的时候零用钱不多,葱油拌面一块多一碗,香飘四溢,晚自习的时候经常打包回学校吃。”再后来,无锡面馆的种类越发丰富,兰州拉面、重庆小面、担担面、味千拉面等相继进入无锡,如今,兰州拉面阵地收窄,淮南牛肉汤强势扩张,“臭”名昭著的螺蛳粉也自带流量。从上百块一碗的蟹黄面到路边摊上的阳春面,洪琦均有尝试,但初到无锡时一块八的葱油拌面,在他心中的地位依旧无可取代。
“以前早面的标配是姜丝和辣菜,加个炒鸡蛋已是高级,但今天越来越多的面馆在通过包装来为生意加成”,洪琦发现,大块的牛肉、金黄的蟹粉等面之外的卖点正在促使这份日常主食的价格水涨船高。在焕然一新的装潢和花样百出的浇头加持下,几十上百的面早已不稀罕。
有传统面店转型成网红,也有开了几十年的苍蝇馆子坚持走自己的路。洪琦去过不少犄角旮旯里的路边摊,没有精致的摆盘、也没有标新立异的门头,有的只是记忆中的传统风味。只见三三两两的食客搬着小板凳坐在路边吃,手里端着的是最传统的无锡面,油光亮亮的面上卧着块大排或荷包蛋,缀以清爽的豆芽和雪菜,也能吸引不少人前去。
洪琦见证了太多面店的开门关张,在他看来,楼上楼、拱北楼等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字号,依然坚挺,吃客满盈;装修风格焕然一新的新招牌则注重创新,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为之买单。“但食物归根到底还是吃个味道,好味道才是一家店的立身之本”。
“有时候一种声音,或是一种味道,可以把人带回线年,踏进久违的川南燃面的那一刻,洪琦脑海中闪过了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这句台词,当那股熟悉的味道充盈舌尖,仿佛时光倒转。
2002年左右,欧风街靠近吴桥的小店面有一家“川南燃面”,洪琦隔些日子便去光顾,辣爽的口感让这个南京来的小伙子深深着迷。2010年前后,小店搬到了长江北路的欧尚超市,店面扩张,不光做燃面,还经营起了川菜,洪琦依然是店中常客。然而,没过几年,小店拆迁,洪琦隔了一阵子再去时只见一片平地,便就此与记忆中的味道“失联”了。
去年偶然经过南市桥巷,一扫而过的“川南燃面”招牌瞬间激起了他的记忆,“一进门,看到老板熟悉的脸,我终于知道我一直要找的就是这家……”这场不期而遇的惊喜让洪琦分外难忘。
“记录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2016年,洪琦开始在微博记录更新他的探店生活时,已是他印象中打卡的第247家面馆,到今天打卡总数已超过300家。多年来,每进入一家餐馆,洪琦都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进行记录,把即刻的心情传上云端,永久保存。
坚持打卡面店三百余家,洪琦对自己的定位却并不是吃客,而是生活的忠实记录者。事实上,他的镜头中,面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小店、小屋、小巷都是他填充平淡生活的秘境,即将拆迁的老街小巷,改换新颜的陈轨旧路,都是他镜头下的常客。“记录是因为变化无处不在,有些店天天吃,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搬走了,有些人常常见,却在某一次挥别后便从生活中彻底消失”。
洪琦直言,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每天都在经历,每天也都在遗忘,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瞬间,仿佛是在沧海拾贝,“等有一天年纪大了,走不动了,翻翻自己的朋友圈,那些记忆深处的画面就能一一浮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