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树形天桥亮相根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绿茶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11亿元、17.36亿元、15.69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5526.2万元
在那个“绿茶”还真的只是“绿茶”的年代,绿茶餐厅是当之无愧的头部网红,堪比现在的海底捞、文和友。
在一个充满情调、颇为雅致的环境里,只需50元,就可以吃到天南海北的融合菜,一时间,绿茶成为小资的代名词,年轻人的约会、聚会圣地。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绿茶餐厅作为网红的鼻祖,这些年来存在感却是越来越弱了。
餐饮界的排行榜也能说明这个问题,赢商网的年度餐饮品牌榜单TOP50里,绿茶餐厅最后一次上榜是2016年。
绿茶的创业故事也跟餐厅的名字一样十分有情调——美女老板娘遇见爱情,夫妻二人携手创业的浪漫之旅。
绿茶餐厅创始人路妍1995年毕业于大连艺术学校舞蹈系,毕业后供职于大连歌舞团,担任舞蹈老师。
2003年,她和丈夫王勤松开了一家“绿茶青年旅馆”,2005年经营绿茶餐厅,被评为杭州最具特色的休闲餐厅。
因为旅客来自四面八方,所以餐厅的菜品也不局限于杭帮菜,青年旅舍也提供各式各样的菜品。
久而久之,夫妻二人发现来吃饭菜的客人超过了入住的客人,甚至马云、丁磊等名流(当年还是创业者)都成为了青年旅舍餐厅的常客,于是便有了绿茶餐厅的诞生。
靠着朋友介绍朋友的口碑相传,在2年的时间里,这家青年旅社成为了“驴友圈”和“暴走族”们的打卡圣地。
在杭州一炮而红之后,绿茶又紧接着把其模式复制推广到了全国,在包括北京、上海等城市,成为了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创下了多项排队记录——在没有预订的情况下平均等待时间在1至2个小时,周末甚至可以达到2至5个小时。
总的来看,绿茶餐厅之所以能火,最关键之处就在于它的性价比。“让所有普通阶级的人都能在高档的餐厅吃饭。”
得益于文艺范儿的老板娘,绿茶的装修十分别致,餐厅的灯光是以暗色系为主,也更多地利用木头、竹子等体现“绿茶”这个名字的材料,还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因地制宜。
在杭州的一家餐厅中,加入了传统戏剧中的戏台设计;在北京的温特莱绿茶餐厅中,每张桌子的桌面都是出自艺术家干道甫的手绘,然后再烧制出来的。
“我们提供一个轻松、自在、贴近自然的就餐环境,合理的价格,好吃的东西,让顾客进来看、耳朵听、掏钱包时都感到舒服。”路妍如此表示。
不仅环境别致,而且绿茶的菜式也十分创新,除了以杭帮菜为特色之外,还加入了川菜、粤菜、鲁菜、北京菜等不同中式菜系。
创始人夫妻认为,要把“绿茶”这个品牌做下去,还要做成连锁时,只靠十几道家常菜肯定不行,要融合来自各个地方的菜式。
于是去全国各地旅行,哪里有特色菜,就到那里找最正宗的店去品尝,然后回来自己想办法把菜的味道还原出来。
后来绿茶餐厅中的几个主打菜都是借鉴了其他地方的特色美食,比如面包诱惑,它的灵感来自于香港的面点,然后再找专业的面包师傅进行口味的改进和调整。
比如绿茶烤肉的做法源于云南,而店里的一些甜品,则是路妍看到某个台湾的美食节日,特地跑到高雄的六合夜市学来的。
在绿茶,一般以人均50-70元的价格就能吃饱、吃好一顿饭,甚至有些菜品价格甚至不到10元。
关于定价,夫妻二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通过门店所在城市大众点评TOP10最受欢迎商户的人均消费价格,绿茶餐厅参考这个价格范围进行最终的定价,一般人均消费价格不会超过这个价格范围的15%。
早些年,绿茶的平均翻台率为6到8次,在它的大本营杭州,有的餐厅甚至能高达12到14次,这意味着每天中午11点到晚上10点间,绿茶几乎是一直满座的,单店客流量甚至能到日均1500人,这才有人均排队两小时的惯例。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绿茶本身产品因素之外,其内部紧凑的座位布局,门口排队等位的顾客都起到了饥饿营销的效果,让绿茶餐厅的翻台率普遍高于同行水准。
总之,许多同类型餐厅的定价要比绿茶高,而同等价位的餐厅又无法提供同等的用餐环境,绿茶的竞争力很快显现出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2013年绿茶在全国的数量仅为13家,2018年增加到了77家,如今绿茶在全国已经有185家门店,除了湖南、宁夏、青海等7个省,其他省均有分布。
绿茶开业之初,人均消费定在50-60元左右,并推出了5元的拍黄瓜、十几元的牛排骨炒年糕这样的平价菜品来聚集人气,从而成就了绿茶绝无仅有的翻台率。
但现在,5块钱一份的拍黄瓜没了,菜单上麻椒脆黄瓜的价格是18块钱一份,最贵的一道菜是 “金汤酸菜鱼”,高达72元。
网友们也纷纷反映,菜品价格普遍上涨了十多块,但是分量反而减少了,3个女生200元都吃不饱。
价格提上去了,那么消费者给出额外支出的理由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老网红”,已经没有了“新故事”。
打开点评网站,网友推荐菜排名靠前的仍然是:面包诱惑、绿茶烤肉、绿茶烤鸡,跟10年前一模一样。
在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餐饮品牌大量涌现的今天,绿茶餐厅居然还在靠着这些老本,这样的速度显然太慢了。
但其实,创始人并不是不重视新菜品的研发。招股书显示,绿茶每年有4次菜单研发周期,仅2020年,就推出了147道新菜品。
不过有句话老话说得好——“过犹不及”,虽然表面看起来,一家餐厅能够提供尽可能多的菜品的话,就能够让消费者品尝更多不同的口味,这会成为一种重要优势。但是其实这种做法是违背了商业规律的。
我们知道,中餐的工序非常复杂,想要连锁化,一方面是控制成本,另一方面需要保证质量,这就必须简化制作工序,只专注于几个大单品,比如太二酸菜鱼,就基本只是酸菜鱼,整个太二的菜品SKU不超过23种。
但绿茶却错误地认为菜品越多越好,这样做不仅大大提升了其制作难度和成本,还让消费者觉得眼花缭乱,新品层出不穷,但真正记住的却没有一个。
同样的道理体现在绿茶的菜式种类一样,如果想啥都做,那就意味着啥都做得不好,啥都做的不地道。
在餐饮行业日益向精细化发展的今天,绿茶融合“各种特色”的结果,就变成了“没有特色”。
尤其是现在商场入驻餐饮数量越来越多,想吃什么地方的菜,走几步就能找到走专业路线的品牌,西北菜找西北,火锅找海底捞,何必去啥都没特色的绿茶呢。
但是要想冲锋资本市场,光“啃老本”显然是不够用的,必须得讲一些“新故事”。
看上去是不是很牛逼?毕竟餐饮业不比其他高门槛的行业,不需要啥高精尖的技术。
但仔细一看,原来这些专利大部分都是外观设计型的,还主要是餐厅装饰及设计,而且申请日期集中在2019年,就是公司在上市之前。
就连“绿茶”这个名字本身,也为绿茶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倒不是因为其含义的变化,被绿茶妹们污名化;而是因为商标侵权,被山寨们群起而攻之。
这几年,随着绿茶餐饮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名为“绿茶”的餐厅遍地开花,例如:内蒙古绿茶公司、南宁市绿茶中餐厅、大连中山区绿茶餐厅、广州绿茶餐饮公司……从装修风格到菜品、服饰等等几乎都与店内如出一辙,甚至有的“山寨”绿茶餐厅还非法收取高额的加盟费。因此绿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这些山寨们斗智斗勇。
那么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朋友们会问了,为啥绿茶不早点注册商标、以绝后患呢?
其实,早在公司成立前的2005年,绿茶餐饮便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第43类“绿茶 GREEN TEA”文字及图形商标申请,但却一直被驳回。
它是中国某一种茶的类别统称,它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成功难度极高,也正因此,绿茶餐厅的商标屡屡被驳回。
创始人们当初觉得起这个名字好记、便于传播,却没有想到,日后要为一时之快付出怎样的代价。
总而言之,这些年来绿茶的势头表面看起来越来越猛,但内里却实际上在被不断地透支。
体现在数据上,就是餐厅的客单价从2018年的54.8元增长至2020年的61.3元,翻台率则从2018年的3.48次/日一路下滑到2020年的2.62次/日,综合下来同店销售出现了负增长。2019、2020年,绿茶餐饮的同店销售分别下降0.3和3.52亿元,同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4.2%和-30.1%。
这意味着,即使没有疫情的冲击,绿茶餐厅实际上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它目前的收入增长,主要是靠不断地开新店,同时又不断地提高客单价来实现,原有的基业正被蚕食。
这次IPO,绿茶选择的策略还是继续开店的规模驱动模式:“将在2021年至2024年开设约340间餐厅。”
九毛九、同庆楼、巴比馒头等纷纷向资本市场发起冲锋,就连曾经放言永不上市的西贝贾国龙也松了口气。
餐饮“上市热”的背后,一方面是疫情的冲击让餐饮企业认识到了现金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发展遇到瓶颈期之后,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开启第二条增长曲线。
不过,餐饮企业需要知道的是,资本从来都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固业之基。真正能让一家企业基业长青的,唯有产品和服务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