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桐华高考成绩公布后,我省各地捷报频传。这些高考群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他们有什么制胜的法宝?昨日,文、理科第一名近距离接触,探寻他们如何将生活与学习“最完美”结合的奥秘。
遂宁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李桃出生在遂宁市蓬溪县一个农村家庭,爸爸、妈妈、哥哥在深圳打工。“应该请爸爸、妈妈分享我的快乐!”凌晨3点多钟,李桃给爸爸、妈妈挂去电话。
“作为文科生,要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帮助自己记忆,不能死记硬背。当然,勤做笔记也很重要。”李桃说。
李桃适合自己的方法是:结合身边的人和事,编小故事、编顺口溜来帮助自己记住知识。例如在记忆实行内阁制政体的国家(意大利、德国、希腊、印度、新加坡等)时,李桃想起班上有一位同学的名字叫“奕”,她就编了一句顺口溜:“意新德印希”,把“奕”的谐音放进国名中,一下就记住了。
李桃表示,她准备报考北大,攻读经济学专业,今后当个懂经济的人,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心智。华西都市报记者汪仁洪
遂宁中学学生唐婷家住遂宁城区,是家里第二个孩子,今年她与姐姐、表姐一起参加了高考,姐姐、表姐都上了本科线。
在所有学科中,唐婷没有特别拔尖,也没有特别差的科目。“学习很自主,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但她从不忽略老师的授课。”唐婷班主任余元爱说。
今年高考的题目比高考前的“三诊考试”题目都要难,较之往年高考题也偏难,自己能发挥得这么好,全靠平时,“余老师主张我们平时该学的时候就认真学,该耍的时候就放开耍……我们班的同学,一到下课时间就都蹦出教室,有说有笑,打打跳跳,气氛十分活跃,上课的时候大家就非常认真,简直判若两人”。“耍时就要放开耍,学时认真学。这很重要。”唐婷说。华西都市报记者汪仁洪
18岁的李莹是什邡中学学生,十分羡慕理科第一名刘翰阳的长发。她说:“刘翰阳的头发真好,长长的,很美。”“我们学校是不允许女生留长发的。学校管理制度非常严,就像小时候,妈妈对我的管教一样。”
提起妈妈的管教,李莹记忆犹新。她说,妈妈是壅城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对她的学习管教特别严。上小学那会儿,一般语文考试都是在99分到100分。有一次考了91分,感觉很糟糕,不敢告诉妈妈。晚上妈妈问她考了多少,她撒谎说试卷还没有发下来。妈妈知道了对她进行了严厉的管教。罚跪,看她不顺眼就罚跪,持续了3天。“那时挨打吗?”记者问。“挨啊。”李莹说:“而且是‘男女双打’。”不仅妈妈打,爸爸也打。但到上初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不打她了。前不久,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李莹说:“你小时候不懂事,我们只有用‘暴力’,长大了,懂事了,我和你爸爸不打你了。为什么呢?这叫君子动口不动手。”华西都市报记者廖兴友
尽管在这次高考中,自己以630分的高分获得了德阳理科第一名的佳绩,但是,对于德阳中学毕业生翰阳来说,仍然感到遗憾。“如果那天身体好一点,注意力集中一点,应该会更好一些。”
昨天晚上,刚从绵阳到德阳的刘翰阳在路上约好和记者见面。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短袖卡通T恤,披着黝黑的长发,戴着无色框边眼镜的苹果脸,安静、沉着中透出一股18岁女孩少有的知性美。对于是否想到过自己会考到德阳第一名,刘翰阳说自己“完全没有想到。”她说:(考试)没在状态,主要是身体的原因,影响到了注意力和自己的心情。
翰阳学的是理科,然而,她对文学十分痴迷。看古今中外的名著成了业余时间不可或缺的东西。聊天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刘翰阳考试时,面对考题的严谨认真。她对于我们聊天时所提的一些问题,熟悉的她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而对于有些需要选择的问题,刘翰阳会像做作业一样,思忖片刻再开始回答。华西都市报记者廖兴友
仅比全省文科第一名少1分、以633分名列绵阳文科第一的王文健,是来至乡下的孩子。昨日下午,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三台中学会议室参加入党宣誓。
刚参加完入党宣誓的王文健接受采访时,表情显露出了内心的喜悦,当问起他家里情况时,王文健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道“问这些干啥嘛”,一旁的语文老师邱万信接着介绍道,王文健是三台县曙光乡的农村孩子,环境没有城里孩子优越,父亲一直在外面打工贴补家里开支,母亲在家务农,但没有文化的父母却将家里两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王文健哥哥现就读省内某大学),王文健高中前一直在乡下读书,成债一直很优秀。当问起父母对他的帮助时,王文健告诉我们,父母从小就很信任他们,对他们兄弟俩没有过多的操心,学习成绩全靠自己掌握。
据王文健班主任李纲介绍,王文健平时很爱好体育锻炼,善于思考总结,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5名,从读高一时就立志读北大,但在高考前的三诊考试时成绩并不理想,心理压力很大,李纲老师为了稳定他的心态,对他开导说,“你一个农民娃儿,考个重本就不错了,也问心无愧,心要放开些”,所以高考时,王文健就己暂时放弃了读北大的念头,所以考试时很轻松,最终梦想成真。昨日上午,王文健已被北大招生组正式确定。
以650分的高分位列绵阳理科第一、全省理科第二的罗海灵是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人,打通他的电话时,一家人正开车赶往绵阳,参加学校的一个活动。
电话中的罗海灵笑声朗朗,他说北大、清华的老师先后赶到他家里询问了他的大学志愿,个人还是倾向读清华。清华梦是小时候就有的,因为上世纪60年代县里有个考生上了清华,成了学校后来教育学弟学妹的榜样,所以很小就立志要读清华。罗海灵去年在延考区的考试中成绩不错,被复旦大学录取,在化学专业读了两个月后,毅然退学选择复读,理由很简单,就为圆自己的清华梦。
海灵表示,补习的这一年自己的心态很好,学校的老师给大家的时间很充分,每天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既不过量又不“饿着”,自己寻找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全力解决问题。老师不抱着伺候,学生不被动“填鸭”,这是今年高考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对于自己从复旦退学,海灵直言“年纪小,太不懂事了”,希望学弟学妹不要效仿,今年审视自己去年的举动,自我评价“太冲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