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宜兴站长网仅仅是上半年,就先后有“赵一鸣零食”、“零食有鸣”等零食集合店品牌赢得资本青睐。其中,在五月就有“邻食魔珐”宣布已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零食有鸣”宣布获得B+轮融资。
除了在资本市场饱受关注,这些零食集合店品牌的扩店速度也是如零食界的“蜜雪冰城”,尤其是在下沉市场疯狂靠加盟商攻城略地。
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零食集合店混战,“平价”、“微利”和“品类全”成为千篇一律的口号,想要脱颖而出却越来越难。无论是单打独斗的个体商户还是背靠连锁品牌的加盟商,似乎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要想知道当代年轻人都在哪儿买零食?翻翻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各种探店种草笔记或视频,就能看到零食集合店不断“被提名”。看看社区周边或街头巷尾,越来越多顶着“零食工厂”、“零食有鸣”、“零食懂你”、“嘴上零食”和“零食很忙”等招牌的零食折扣集合店出现,且在不少二三线城市尤其县城,往往一条街上就分布着好几家零食集合店。
“本来我家小区外去年还只开了一家店,这半年就陆续又开了两家新店,都是不同品牌,其中还有两家相邻开。”岳静家处西南地区的一座地级市,以前买零食,岳静总爱去当地的超市或者家附近的便利店,“便利店面积小零食不多,超市品类多一点但价格不占优势而且离社区也远一些。”
岳静第一次对零食集合店有印象,并不是在家门口,而是去市中心逛街时为了买瓶水,误打误撞走进了一家零食集合店,“第一反应是价格便宜,比如矿泉水市场价是2元,店里卖1.5元,简单逛逛发现品类也很多,从膨化食品到饼干辣条,应有尽有。不过也有很多品牌并不常见。”
后来,岳静留意到,零食集合店越来越随处可见,清一色的亮眼招牌,海报主打一个“平价”。
“我家楼下刚开第一家店时,我就立即去打卡,开业时因为还有半价活动,所以价格更便宜了。我留意了一下,这种集合店有不少像洽洽、乐事、悠哈这些常见品牌的零食,饮料也有康师傅、统一之类的,虽然也比超市便宜,但这类产品的折扣程度就比较小,但像一些散装豆腐干、糖果,和一些不知名的品牌,确实单价压得更低。”据岳静观察,这些零食集合店不时会推出会员活动,当周边出现新店时,也会打价格战。
要想知道这些零食集合店的开店势头有多强劲,岳静的观察仅是一个缩影。在小红书和微博等社交平台,不少网友提及,“不到100米,开了四家零食店,这种零食店有这么赚钱吗?”“我这边一个广东小镇中心,一个月就开了4家”“我们小县城,随便一看就有两家,而且都是100平米以上”。
不少品牌公开的数据则更为直接。2019年起步于江西宜春的“赵一鸣零食”,截至今年4月,其门店数量已经突破1100家;“零食有鸣”,截至2023年3月,已在西南、华南、华中开店超1200家,并计划于2026年将开店规模扩大到16000家;“零食很忙”,截至去年11月,零食很忙宣布全国门店数量已经突破2000家,其中湖南省门店接近1500家,且2022年新增门店1200家;“老婆大人”的门店数量接近1000家,“零食优选”超过800家,“戴永红”超过600家。
市场价2元的矿泉水卖1.3元,市场价6元的红牛卖4元关于遍地开花的零食集合店,一个最让人好奇的问题是,到底挣钱吗?
锌刻度留意到,目前零食集合店分为两类,一类为“赵一鸣零食”等连锁品牌的加盟店,一类则为个体创业者自立门户。
首先来看加盟店的情况。据“赵一鸣零食”的加盟信息,公司收取加盟费3.8万元、保证金2万元及管理费用800元/月,其余费用包括装修、道具设备、首次进货及流动资金,综合费用约60万元-80万元。门店工程条件包括门店要位于单日人流量不低于5万人次的商圈,具体选址要在商圈的核心区域购物街,店铺面积不低于120㎡,门头宽度不低于8m。
而“零食很忙”的费用明细则包括5万元加盟费、3万元保证金、10万元的装修成本、12万左右的设备费用,以及18-20万元的首次铺货费用等;店铺分为社区型、商业型、学区厂区型、乡镇店4类,面积最低在100平方米。此外,还需考虑房租、店铺转让费、人员成本等。
尽管这些品牌往往都会以高日销额与毛利吸引加盟商,但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不少加盟商表示“加盟后才知道加盟就是被割韭菜”。其中,零食很忙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品牌单店日销售额在13000至15000元左右,毛利润在18-20%左右。但不少加盟商表示,想要盈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此前在一家零食很忙店内做过理货员的心怡则发布笔记,表示自己原本打算在乡镇上加盟一家店,但最终选择放弃,“了解了一下,其实毛利率太低了,前期投资也挺大,有闲钱可以慢慢追回报的可以考虑,但具体什么时候能回本不好说。”
“开了一个月就很想把店铺转出去了。”一家零食集合店的加盟商则告诉锌刻度,“利润真的很低,我们加盟的品牌是要统一定价的,怡宝的矿泉水卖1.2元一瓶,可乐2.3元一瓶,真是低价赚吆喝。”
此外,在小红书上,一位加盟了“零食奶爸”的加盟商发布笔记称“刚开十天不到的微利零食店,倒闭清货中。”并表示,“这大概是开业倒闭最快的一个店吧,亏得血本无归,加盟零食店基本都是套路。”
另据“快消”,一位西南地区零售行业从业者透露,在重庆,一家本地品牌“嘴上零食”,高峰时期200多家店,现在店面倒闭快30%了,并且还在不断关店。锌刻度也留意到,有网友表示,“嘴上零食开了两个月就转了,加盟费贵、房租贵、利润低,每天五六千的流水但也赚不到钱。”
而在专注于经管领域的社交化问答平台12Reads上,也有人提问,“我7月份和姐姐合开了一间小零食店,店铺有20个平米,是加盟的牌子,店里的所有设备包括200多种零食都是从加盟商那里进货的,开业6个月了,几乎每天都是亏损,房租一年是4万,我们两个人轮流看店,店铺位置太偏僻当初没有经验,选址太盲目,现在已经经营不下去了,该怎么办啊?”
事实上,加盟套路多并非鲜事,锌刻度此前也曾在《不断“画饼”的加盟商,只想带你赚大钱?》一文中提到,有业内人士透露,“零食店的利润真不高,表面的利润并不是真正落在口袋里的钱,品牌方能够拿给你看的数据大多也都美化了。”真正的现实是,品牌方虽然给了固定的货源,流水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高。其中重要原因是,零食量贩集合店需要大量铺货,并且种类繁多,进货成本很高。但商品中卖得好、周转率高的其实很有限,压货与利润之间的平衡很难把握。
“自己开店确实可以节省一笔加盟费包括各种乱七八糟的管理费,定价也更自由,一般前期从装修到开业20万左右就可以。但是面临的问题也不少。”书瑞在重庆开了一家零食集合店,在她看来,压力一方面来源于货源,“相较于连锁品牌,我们这种小店的议价能力更低,只有去批发市场进货,一是可能进货的品牌没有连锁品牌多,二是进价也稍微高一些。但更困难的是守店,零食店不管加盟还是自己开都是走低价促销路线,利润都很低,我们为了节约人工成本都是自己守店,但从早上守到晚,流水时高时低,要做好心理准备。”
而在小红书上也有网友表示,“我年前开了一家零食店,自营的,没有加盟,前期做了不少参考,最后还是亏了,准备关了。”“零食店的价格都很透明好比较,尤其是现在连锁品牌太多了,一条街上挤上好几家,利润越压越低,自营店势单力薄很容易倒闭”
更不用提,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花50万开的零食店,每天营业额6000多竟然要倒闭”“大学商业街开零食店,一年倒闭亏损15万”一类的视频层出不穷。
既然经营不易,为何还有如此多的零食集合店接连开业?这与资本助推出的明星品牌”以及连锁品牌营造出的“繁荣假象”不无关系。
从资本市场来看,近日零食折扣量贩连锁品牌“零食有鸣”宣布获得B+轮融资,由新希望草根知本旗下的昇望基金领投,嘉御资本跟投。根据天眼查显示,这已经是该品牌在2年多时间里获得的第5轮融资,此前的投资方还包括云麓资本、凯辉基金、昕先资本等等;而“赵一鸣零食”在2023年2月完成1.5亿元A轮融资,由黑蚁资本领投,良品铺子跟投;2022年5月,“邻食魔珐”宣布已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一方面,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识破零食集合店的套路。“刚开业时知名品牌比较多,价格也确实优惠,但后面就会发现,越来越多没听说过的品牌出现了,熟悉的品牌的零食价格也并不便宜。”岳静表示。
这并非岳静的个人感受。在小红书上,也有不少网友指出,“一直以为零食店的东西更便宜,今天去赵一鸣零食买了一点,闲着没事仔细算了一下,发现每一包的价格也算不上便宜。”甚至有网友表示,“这种零食店比网购都要贵,每次都会被超低价吸引,结果买一堆东西,根本没有网购便宜,甚至不如直接在超市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零食集合店的产品结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内外的知名品牌,第二类是经销商品牌、工厂直供产品,第三类是自贴牌产品。第一类产品主要承担低价引流功能,第二类、第三类才是贡献利润的主要来源。知名品牌的利润空间较为透明,而“白牌”的产品价格充满想象空间。
“但真的愿意买贴牌产品的年轻人还是比较少的,可能县城的市场会更大,但也要看地段。”书瑞表示。
同时,零食集合店的产品质量等也得打个问号。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赵一鸣零食也有多家加盟店被行政处罚过。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2月1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歙县赵一鸣零食店进行了行政处罚,没收其销售的食品,违法所得357.88元,并处罚款5000元,原因是这家成立于2022年11月14日的门店,当时并没有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就开始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而在2022年4月11日,高安市赵一鸣量贩零食店被当地市场监督部门给予2万元的行政处罚,原因是该门店存在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速冻食品的行为;2022年5月7日,泰和县赵一鸣量贩零食店也受到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原因是该门店销售已过期的童年记牌咸干花生;2022年6月21日,南丰县赵一鸣零食店被监管部门认定该门店构成销售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的商品及假冒专利行为。
更不用提眼下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各大品牌必将经历一轮又一轮洗牌,而快开快关已成为行业“常态”。如果说连锁品牌还能靠着加盟费和资本方的支持“另寻风口”,那加盟商和个体创业者又该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