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很多城市的黄金地段,突然多了很多招牌十分显眼,店内布局都差不多的零食店。
每次路过,门口成堆的零食,散落一地的零食包装箱,大排长龙的购买者,都引人侧目,而且开店的速度让人咋舌,在位于黄金位置的街道上。
装修中的,开业庆典的,一个接一个,而且在四五线城市,尤为明显,仿佛开店不要钱似的,哪个位置好,就在哪里开。
零食零售行业本就是一个传统赛道,为何这种平价店铺敢如此扩张,真是有什么独门秘籍么?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零食品牌,发现这些品牌知名度其实很低,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鲜有人知道。
较于三只松鼠,百草味等成名已久的互联网零食品牌或者像良品铺子这种线下起店的老品牌来说,这些新兴品牌基本在互联网上面很少有宣传。
这些店铺的门头十分醒目,一般都选在人员流动量大的临街黄金地段,定位很明确,就是玩线下引流,较于老牌零食品牌来说,打了差异牌,没有以品质和自有品牌作为卖点,而是走性价比,低价路线,定位就是零食集合店。
零食行业在2010年到2022年这一段时间内,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市场规模从4100亿狂增至11654亿,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助力了零食行业的井喷式发展。
进口零食,小众零食,健康零食,加上互联网的发展,网红零食,网红品牌层出不穷,但是随着整体经济放缓,零食行业的增长速度也逐步放缓,到2027年有关机构预估,规模预计为12378亿元,现在基本处于微增长时代。
在微增的时代,为何这些品牌还敢如此大胆的扩张,逆流而上,难道是抱着赌一把的想法再冒风险么?
我们继续看看数据,就拿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零食有鸣早在2021年就完成了第一次的融资,融资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之后另外一个品牌零食很忙,也是在这一年完成了高达2.4亿元的融资,而在今年,新品牌赵一鸣零食,也拿到了1.5亿元的A轮融资。
都说资本是最有先知先觉性的,难道资本是傻子么,市场放缓的时候,大举进入这个行业,甘愿当一个接盘侠?
而且有人发现投资的队伍里,不乏零食行业的巨头,例如赵一鸣背后的投资方有良品铺子,可见不止是热钱,沉淀这个市场这么久的大佬也是看好这种零食集合店模式的,真是闷声发大财,不声不响的背后,已经那融资拿到手软。
那为何这种零食集合店的模式会受到青睐呢,我们不妨回过头想想,之前的线下品牌零食店是什么样子,拿良品铺子为例,广告语主打的就是品质:“动动手指,让味蕾旅行”,“良品铺子,倾心呵护每一颗零食。”
这两句广告语很明显,第一句就是要对进口零食开战,我用的是全球的食材,按照中国国情,做出更好的异国零食,价格还比你的低,第二句更是主打一个品质,不是一般的杂牌零食可以比的。
之后再找代加工厂,提升品控,既是渠道商,售卖别的品牌的零食,又是经销商,售卖自己品牌的零食,自有品牌因为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利润可以自己把控,不再受制于人,而大牌零食的入驻,也提升了自己的品牌调性,双管齐下。
再说开店位置,之前的线下零食店很少在县区开店,哪怕开店也是开到商圈中心,商场里面,想买?
你得到特定的地方,你不可能天天去,你去一次不得采购个差不多,提升了客单价的同时,也主打一个中高端调性。
我们再说回这两年新兴的零食集合店模式,基本不做自己的零食品牌。我就是个卖货的,高端跟我不沾边,玩的就是两个字“下沉”!
首先就是选址下沉,例如零食很忙,开的店基本都覆盖在县区,之后加盟商也是四五线城市居多,商场我不去,商场的租金成本多高啊。
玩的就是一个随处可见,哪里居民区多我开哪,哪里人流量大我开哪,门头醒目,不花里胡哨,就是让你今天买完明天也可以买,孩子天天看见,你不买都不行,就是提升的你的购买频次。
再说定位,从门头,到店内装修,就跟超市的零食区一样,主打一个亲民,进去逛毫无压力,因为是在街边,加上装修很简单,降低了客户进去购买的门槛,大爷大妈进店也是可以随意消费。
最后再说定价,跟良品铺子定价不同的是,你进去放眼过去,很少超过单价十块的东西,大家放心的看价格,放心的选购,而且很好利用了锚点效应。
这种零食集合店,大牌的零食很少很少,基本都集中在饮料,酒水,方便食品上面,而且价格确实低,你一看这种信息透明,天天买的零食价格都这么低,而且还是大牌。
那其他零食那更不用说了,闷头抢便宜就完事了,而且还有一个杀招,一大部分的零食都是散称的,你不知不自觉可能就会拿多,而且散称的零食基本都不是一线品牌,价格不透明,不得不说这一招确实是高。
说了这么多,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零食集合店特别像在电商巨头垄断市场的时候,杀出来的拼多多,为何拼多多能活下来,那走的就是下沉市场,走向乡村人口红利。
较于京东,淘宝,天猫,宣传的点就是价格低,加上魔性的广告,疯狂席卷低端市场,而拼刀刀的百亿补贴就和零食集合店的大牌零食价格低是一个套路。
你知道的商品,就是低价,让你觉得我上面的东西都便宜,让你产生依赖,信任,这些商品亏点就亏点了,赚来的客户信赖,和大量的流量,那是多少钱都难买来的,真是花小钱办大事。
刚才我们说过,这些零食集合店的投资人有零食行业的巨头,而网上的资料显示,不仅仅包含这些巨头,还有零食的生产厂家。
例如某洽食品,这里就出现了问题,零食集合店为何目前收到整个零食行业上下游的青睐,仅仅是因为站准了定位,拿到了下沉市场的人口红利么,有的网友给了不同的看法,而且发现了更深的套路。
有善于观察的网友发现,这种零食集合店很多门口都堆放了很多零食包装箱子,还有很多店会趁着人多的时候,在外面进行补货,给人造成一种货物流转很快的感觉。
特别是补货的时候,直接在门口拆箱补货,很多路过的人看到店内那么多人,门口的员工着急忙慌补货,门口堆满的纸箱,感觉有种再不抢就抢不到的感觉,加上装修的平易近人,和宣传的便宜平价,直接就进去扫货了。
那时候有的网友提问,如果没人抢购怎么办呢,那就需要请演员了,会请一部分“托”扮演购买的顾客,造成排队的假象,吸引人购买。
这时候还有问题,如果某些店产生不了购买粘性,总不能一直请“托”吧,那就有点本末倒置,成本也不会低吧。
有网友分析,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加盟,现在一个城市铺上几家店,烘托起来气氛,总有人愿意加盟,因为小城市的商业模式本就没大城市丰富,但凡做起来流量,那一传十,十传百,就会吸引想投资的人尝试合作。
不过这种话还是有待考证,这里大家听听就当一乐,有不同想法的可以在评论区,大家互相讨论讨论。
从电商,到线下,零食综合店的模式无论最后能走到哪一步,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好处多多,除了可以买到某些便宜的商品,这种模式下沉到四五线城市和县乡镇,给了一些小城市消费者多一样的选择。
作为消费者来说,都希望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商家的内卷,获益的肯定是消费者,犹如当时滴滴大战,和每年大的电商补贴。
正所谓,谁接地气,谁得天下,消费者会拿自己的真实行动去投票,也希望零食综合店在快速扩张的路上,可以保持售卖食品的初心,把控好品质,毕竟吃零食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儿童,不要只图利益,而忘了原则。
关于零食综合店,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讨论讨论,可以说说你所在的城市,这种零食综合店也是在疯狂开店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