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初体验粤语6 月上旬开始,300(除金融)的股债收益差再次触及到-2x 标准差附近,总量经济强相关的板块出现了一些股价企稳的迹象,以上证 50、沪深 300、恒生科技为代表的指数也同时止跌企稳。
首先,前期我们提到过,股债收益差指标应用的前提是大概率符合正态分布,这样突破+-2X的概率就不超过 5%左右。因此,这个指标只适用于一些总量经济相关的核心指数,比如沪深 300,但是一些成长类指数和小市值指数,由于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在+-2X 标准差的极值效果都一般。因此,这里我们还是用 300(除金融)指数,放在股债收益差的模型里,来讨论反弹的空间,这个反弹的空间,讨论的既是指数的,也是总量经济相关板块的。
(1) 情况 1:触及-2X 标准差后,短期如果没有重大经济政策落地,而只是一些其它政策或者表态,那么股债收益差可能在-2X 标准差附近震荡,典型案例是 12 年 6 月之后和 16 年 1 月之后。如图 1,如果本次情况是在-2X 标准差附近震荡,假设反弹到-1.5X 标准差,同时利率上行 10BP,那么 300(除金融)指数上涨空间在 8.2%。
(2) 情况 2:如果后续有重大经济政策落地,但是基本面仍然较弱,那么股债收益差有可能向-1X 标准差回归,典型案例是 2022 年 10 月之后。如图 2,假设反弹到-1X标准差,同时利率上行 20BP,那么 300(除金融)指数上涨空间在 15.1%。
(3) 情况 3:如果后续有重大经济政策落地,同时基本面显著改善,那么股债收益差有可能向均值回归,典型案例是 2019 年 1 月之后。
(4) 情况 4:如果未来 ROE 能够走上行周期,那么股债收益差可能会突破均值,向+2X标准差冲击,形成的就是指数和总量板块的大牛市,典型的是 2020 年 3 月之后。回到当前,情况 1 是可实现的目标和方向。如果有重大经济政策落地,可能进入情况 2。远期如果能够找到可预见的增长引擎,促使大家形成 ROE 上行趋势的判断,最终才会向情况 3 或者情况 4 演绎。
今年年初市场的逻辑是复苏预期强共振,而 3 季度或将迎来复苏现实的弱共振。
三季度,A 股市场的四个定价因子都相比二季度出现好转,虽然幅度都不大,但可贵的是,弱现实的改善正在发生共振。二季度权益市场降温明显,Wind 全 A 下跌 3.2%,下跌的一部分原因是盈利预期的下修,四月年报季过后,2023 年 Wind 全 A 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从 23.4%(5 月初)下调至 22.2%(6 月底)。
两端交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我们预计 7-8 月的复苏交易将会带来指数层面的修复。行业上,政策利好的方向(基建、汽车等)和基本面占优的行业(出口链有韧性,部分消费持续恢复)有望录得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地缘冲突进一步升级;经济复苏斜率不及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后续走势基础参考,建议对比去年Q2,6月16日作为此次增量政策宣示的起点,对应是去年4月29日。今年6月16日到7月24日是市场降低政策期望的过程,与之伴随,利率下行而权益调整,这就类似于去年4月29日后的5月。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公告类似于去年的5月28日,市场有了新的期待,关注进一步的增量信息。这个过程中,有新增信贷额度、加快发行专项债、研究专项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落地,叠加宏观数据的环比改善,推升了市场风险偏好而抑制了避险情绪,由此带来权益市场的上扬和利率的阶段性上升。
我们的基本观点,对于政治局会议后的债市,基本评估在于政策有增量但并未超预期,只是市场在评估和权衡,所以,7月24日之后,债市进入一个新的平衡阶段,这个阶段,10年国债先按照2.65%附近估计,或有上扬,但我们认为总体利率风险或许可控。
短期而言,宏观层面,短期进入宏观数据的真空阶段,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望维持高位;技术面上,市场上周强力反弹后,成交仍未放大,并未出现放量滞涨信号,显示反弹后续动力较强。
中期视角,市场估值也处于中等偏低位置。从日历效应角度,2010年以来,券商指数单日上涨7%以上,同时过去5日累计涨幅超过10%以上,一共出现7次,其中6次随后一周券商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综合来看,指数中期视角估值处于低位,宏观政策对短期风险偏好较为友好,市场反弹仍未出现放量滞涨,有望维持持续周期较长的一轮反弹。
我们的行业配置模型显示,7月继续沿用高景气策略,目前我们跟踪的景气度数据显示,分析师预期增速较高并有上调的板块排名靠前的是发电及电网、电源设备、保险、中药、石油开采。主题方面,TMT板块方面,各细分指数当前都进入震荡走势,目前传媒板块缩量明显,或有短暂反弹。同时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金融地产板块中非银金融成交急剧放大,上行动能有望延续。当前以wind全A为股票配置主体的绝对收益产品建议仓位80%。
短期来看,公司负债端一季度修复动能强劲,叠加产品预定利率下调预期走强,我们预计Q2产品炒停或将继续支撑负债端高景气,Q2单季度NBV同比有望超+15%,全年NBV同比约+6%。长期来看,公司“4渠道+3产品”战略转型有望持续发力显效,当前养老及健康生态闭环已较为完善,代理人渠道持续深化绩优经营,有望进一步夯实负债端价值拐点。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8亿、1405亿、1567亿,同比分别为+44%、+16%、+12%(前次预估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0亿、1261亿、1462亿),上调盈利预测主要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回暖以及负债端价值复苏超预期。截至4月27日,平安A/H股对应2023PEV分别为0.55/0.54倍,处于历史极低分位。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下行超预期;代理人增长不达预期;寿险改革进展不及预期。
2022年是公司战略超越期的开启之年。 1)运营商市场竞争力突出,全球份额有望稳步提升;2)政企业务加大IT、5G行业应用、汽车电子等拓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消费者业务品牌、渠道和产品建设成效显著。收入和毛利绝对额的增长之下,费用偏刚性,规模效应有望持续显现,经营性利润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102、118、132亿元,对应23年20倍、24年17倍市盈率。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营合规风险、政企等业务进展慢于预期、5G网络建设低于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运营商业务毛利率下降风险、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仅供参考、股价交易异动风险。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5.5亿元-6.7亿元,同比增长11.69%-36.05%;扣非净利润5.2亿元-6.4亿元,同比增长17.3%-44.4%,公司业绩亮眼。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增强,主要受益于800G等高端产品出货比重的逐渐增加以及持续降本增效,产品毛利率&净利润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公司800G等新产品占据先发优势和较高份额,龙头地位巩固。从交付节奏来看,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和明年800G的出货量明显增加,公司按计划扩充产能保障订单顺利交付。
此前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6、25.18、37.89亿元。由于3月以来AI相关订单追加,我们继续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1、33.62、48.83亿元,对应PE分别为78X/37X/2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预期;全球疫情影响超预期;市场竞争风险;产品研发风险;业绩预告仅为初步核算结果,具体数据以正式披露的半年报为准。
公司发布公告,拟向中天科技集团收购如东和风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34,012.00万元。1、收购如东和风风电20%股权,资源整合有望深化国电投合作,获取潜在项目资源。公司向中天科技集团收购如东和风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34,012.00万元。
2、海缆出海逻辑得到印证,海上风电高景气成长空间可观。公司此前预中标欧洲大长度高压交流海缆供货项目,中标金额折合约人民币12.09亿元(约1.59亿欧元),具体金额以最终签署合同为准。
整体看,我们认为海风海缆长期景气趋势不变,今年装机有望显著增长;光通信维持景气周期判断;新能源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有望高增。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及自身竞争力强劲,由于宏观环境及海风推进节奏影响我们调整中天科技23-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0/51/65亿元(此前为42/54/67亿元),对应23-25年PE为14/1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激烈影响盈利能力,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进展低于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预中标项目具体执行情况仍受国家政策、市场、项目主体实际规划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本次交易推进不及预期等。
季度业绩亮眼增长,基本面趋势向好。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1亿元-13.3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01-4.73亿元,同比增加35%-55%;预计2023H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06-12.88亿元,同比增加24.94%-45.50%。
光纤光缆领域高景气持续,持续贡献业绩。从移动最新普通光缆集采中标均价看,光纤光缆中标前五厂商的报价显著更高,中标价格同比上涨,份额也维持稳定。
整体看,公司收入利润快速成长,通信+能源战略清晰。1)光通信进入景气周期,价格回升业绩弹性可观。2)公司作为海缆海工头部厂商之一,或将充分受益于海风行业快速发展,在手订单充裕,同时技术具备优势,享受高压缆良好竞争格局,整体业务成长性强。3)海洋通信业务未来或迎来海底光缆更替周期,收购华为海洋提升竞争力。4)国网大力推动特高压建设,公司向特高压市场拓展有望提升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24亿、31亿元、37亿元,对应23-25年PE为16/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激烈影响盈利能力,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进展低于预期,业绩预告为初步核算结果,具体财务结果以半年度报告为准。
我们认为短期公司成长性受到宏观经济波动、消费电子、汽车、通讯等行业景气度下滑等影响,中长期持续看好公司精密制造+一体化垂直整合优势下长期成长性+竞争优势,看好大客户弹性+MR卡位优势+汽车业务成长放量:
重点关注大客户弹性:1)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背景下,大客户手机份额&ASP持续提升,韧性凸显;2)iPhone组装份额提升(郑州富士康疫情,苹果有转单预期,公司或将承接部分产能);3)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显示结构模组业务高成长;4)我们认为,组装作为零部件出海口,在垂直整合的趋势下,零部件模组长期有充足的成长空间。
考虑到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及半年报业绩预告,我们将公司23/24年归母净利润由149/201亿下调至125/151亿,新增25年182亿归母净利润的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终端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降价压力影响盈利能力、新产品&新领域开拓不及预期、消费电子创新不及预期。
重点看好数字经济时期+AI驱动的算力建设时代公司三大业务的增长弹性,中长期看,公司“端、网、云+工业互联网”主营业务长期积累优势显著,“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同时围绕“大数据+机器人”进一步拓宽业务版图,业务经营+战略布局双轮驱动,有望在AI算力新时代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黄金赛道抢占优势地位,开启新一轮高成长周期。维持23/24/25年253/317/396亿归母净利润的盈利预测,维持公司38.4元/股的目标价,对应23年30倍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I行业应用&算力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智能手机销量&结构件创新不及预期。
2022年,公司实现总合同负债yoy+21.54%,云合同负债yoy+30.71%,订阅合同负债yoy+38.30%,订阅合同负债下半年增加值3.06亿,较上半年增加值2.14亿显著提升;ARR同比增长36.3%;续费率整体保持稳定,苍穹星瀚续费率110%+,星空续费率97.2%,小微续费率77.3%;经营性现金流3.74亿,yoy-43%,下半年净现金流5.54亿,yoy-27%,现金流呈现半年度改善。
公司持续聚焦“平台+人财税+生态”的核心战略,聚焦产品打磨,中型产品星空在2022年新增动态安全库存等大数据应用和外部企业工商和投标信息查询等新功能,并发布星空旗舰版产品。2022年星空收入增长18.4%,ARR同比增长31.2%,客户数达3.1万家,新签约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近千家。我们预计,伴随星空旗舰版的发布,星空在中型市场的优势有望扩大,并助力公司在三年战略的最后一年收入提速。
鉴于公司苍穹星瀚投入和交付效率波动影响,调整公司2023/2024年营业收入预测为60.80/75.94亿人民币(原预测65.07/81.25亿人民币),新增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94.18亿人民币,调整公司2023/2024年净利润预测为-1.80/1.00亿人民币(原预测-1.65/3.00亿人民币),新增2025年净利润预测3.50亿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企业BG成立初期,大客户订单落地或不及预期;交付压力增大,交付进度或不及预期;生态伙伴分签或不及预期;研究投入减缓不及预期。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6.25亿元,同比增长24.19%;实现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20.82%;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1亿元,同比增长32.15%;实现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948.63%。
公司2023年Q1毛利率达73.76%,同比提升2.98pct。随着公司A5信创版等产品落地节奏加速,伴随疫情放开交付效率提升,我们判断,公司产品交付有望放量,摊薄前期研发投入,促使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公司有望进一步演绎收入利润剪刀差逻辑。
2022年,公司A5信创版在东海证券实现全面上线,完成交易体系代际升级;全面切换东吴证券期权至鲲鹏信创节点,实现多轨信创混合部署。考虑到公司全栈信创产品或将进入规模化放量阶段,我们预测23年利润有望加速释放,预计公司23-25年的营收8.27/11.12/15.08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2.49/3.43/4.7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深耕软件服务领域二十余年,连续多年在中国保险IT、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公司实控人专业技术出身,2023年回购增强公司发展信心。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3.15亿元,YoY+2.6%,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受宏观环境影响项目进度延期,公司盈利短暂承压;2023年Q1公司实现营收3.17亿元,YoY+24.8%,归母净利润0.07亿元,YoY+101%。
风险提示:行业增长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预测具有一定主观性,公司流通市值较小、股价波动风险。
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06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40.9%;扣非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39.5%。23Q1公司实现营收12.12亿元,同比增长22.4%,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182%,归母扣非后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160%。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行业监管风险;产品表现不及预期风险;游戏海外拓展和营销不及预期风险;计算机业务改善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下降49.8%;实现归母净亏损2.15亿元,同比下降191%。
展望23年,公司储备项目丰富,大盘回暖下全产业链协同推进有望充分受益。公司参与出品的《长空之王》《人生路不熟》《长沙夜生活》将在五一档上映,截至4月25日猫眼想看人数分别为55/33/5万人。发行方面公司力争23年主控发行12部影片。科技板块方面公司将继续推进高新电影技术研发,继续扩大核心产品市占率。
风险提示:电影市场恢复不及预期;进口片常态化引进不及预期;电影内容上映票房不及预期;政策监管风险。
2023Q1公司实现营收23.4亿,同比+13.34%(剔除卓越出表影响同口径增幅20.67%),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30.13%(不受出表影响),主要原因为公司成本管控、管理效率提升显著,利润率得到提升。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31.74%,同比+3.19pcts,实现销售净利率12.25%,同比+1.3pcts,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产品放量下,规模效应持续体现。
我们认为,伴随新一代战斗机和运输机的批产以及日后新一代轰炸机有望放量,飞机结构化设计一体化趋势明显,目前我国航空中大型结构锻件主要由德阳二重万航和三角防务承制。
公司核心业务将受益于我军航空装备升级换代,未来3年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公司正积极向下游纵向布局拓展机加工业务,看好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能力和持续增长性,看好公司后续迎来业绩增长二次加速。我们预计公司在2023-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2/21.60/29.30亿元,对应P/E为23.87/17.70/13.0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业务波动的风险,新型号装备研制不达预期的风险,募投项目进展及收益不达预期的风险,框架协议存在后续收购不成功的风险等。
(一)空分装置:杭氧股份为国内空分设备制造龙头,技术对标海外巨头。2020年国内空分设备市场,杭氧股份以43.21%的市占率居首,制氧总容量、大型设备出货量的领先优势明显。
(二)大宗气体业务:依托空分设备制造能力,全产业链优势明显。杭氧依托空分设备的制造能力优势,由上游空分装置制造向中游气体供应市场延伸,在工业气体供应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明显。展望未来,外包气体供应市场的占比提高+零售气体的布局加速+杭氧在国内气体供应的市占率提升,未来成长可期。
(三)特种气体业务:氪、氙放量在即,引入战投收获优质资产,打通中芯国际等客户的销售渠道。
考虑到空分设备订单有所增长,以及近期稀有气体价格有所波动,我们对盈利预测进行调整,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5.75、19.89、26.80亿元(前值:15.73、20.53、25.81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78、19.62、14.56倍。维持“买入”评级。
九毛九发布正面盈利预告,23H1预计实现收入28.8亿元/yoy+51.7%,归母净利润不低于2.2亿元/yoy不低于+281.3%。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由于(i)在营餐厅总数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475间增加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621间,集团餐厅网络得以扩张,及(ii)公司业务已从疫情中恢复,23年上半年的营业天数较2022年同期有所增加。
我们认为,7月以来恢复度改善(进入旺季高流量阶段)、下半年同店加速修复可期,以及怂火锅开店有望加速布局,预计有望为后续业绩贡献增量及为估值上修带来催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九毛九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太二坪效领先的品牌力和困难时期的高盈利维持、潜在高弹性空间来自怂火锅品牌势能上升期的超预期可能。预计公司23/24/25年业绩6.0/8.4/10.6亿元(考虑到收入端需求复苏弱于原预期,将前期23/24/25年业绩预测6.5/9.5/12.1亿元下调),当前股价对应23/24/25年业绩的PE为32/23/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预告仅为初步测算、请以半年报为准;食品安全风险;同店修复不及预期;新品牌发展不及预期。
公司为全球多肽合成试剂龙头企业,深耕多肽试剂合成技术,积极拓展品种丰富度,多肽试剂产品种类齐全、全球销量领先,同时基于自身技术优势打造特色产品,积极布局分子砌块、蛋白质试剂、PROTAC试剂等业务,目前已累计研发生产各类产品500多种,进入1900余家国内外知名药企、CXO的供应体系。我们认为公司基于商业化项目优势、产品种类优势和生产技术优势,叠加自有产能建设加速推进,有望支撑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总收入分别为6.48/9.26/13.1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4.79%/42.87%/42.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2.64/3.72亿元。考虑到公司多肽合成试剂业务龙头地位,自建产能加速推进等因素叠加,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兑损益风险;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项目建设风险;市值波动风险。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一季报:受仿制药集中带量采购、创新药医保准入及疫情下医疗机构诊疗业务下降影响,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212.75亿元,同比下降17.87%,归母净利润39.06亿元,同比下降13.77%。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81.16亿元(含税86.13亿元),占比达38.15%。2023Q1实现收入54.92亿元,同比上升0.25%,归母净利润12.39亿元,同比上升0.17%。
2023Q1是多季度以来公司首次营收增速同比转正。自2018年以来,公司涉及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有35个品种,中选22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4.5%。
考虑创新药国谈降价,仿制药集采降价带来收入减少,我们将2023-2024年营收从255.11亿元、293.48亿元下调至245.05亿元、267.59亿元,预计2025年营收达297.14亿元;考虑到公司研发投入持续上升,我们将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48.56亿元、57.70亿元下调至46.34亿元、52.33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达60.7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收入端:根据产业在线海信家电中央空调出货额yoy+1.8%,空调内销出货量yoy+61.6%,外销+4.6%;23M4-5冰箱内销出货量+25.4%,外销+7.3%。根据三方数据我们预计Q2央空平稳增长;家用空调内销增速较好,外销仍略有承压;冰洗整体呈双位数增长。
利润端:公司持续优化渠道结构、产品结构、降本增效,重视精细化管理,整体毛利率及净利率均有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是央空领域龙头企业,近年来加速拓展热管理等新增长曲线。展望未来,央空业务逐步企稳修复;白电外需有望在通胀缓和背景下逐步企稳,而内销则随着疫情对线下消费场景影响减弱有望恢复需求;三电有望在23年持续减亏。我们看好公司后续发展并上调净利率水平,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24.74/31.0/37.3亿元(前值分别为20.05/25.19/29.5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尤其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三电整合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业绩预告是初步测算结果,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公告为准。
由于Q1为行业淡季,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平稳增长。展望Q2大促将至,公司新品价格带布局完备,且有子品牌一点切入2500-3000元价格带的入门级全能型扫地机,产品性能和价格颇具竞争力,有望在大促期间放量增长。公司推出新期权股权激励,后续收入业绩增速可期。基于公司年报季报和激励的业绩考核目标,我们略上调了销售费用率,预计23-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21/24.7/28.9亿元(23-24年前值为22.8/25.1亿元),对应动态估值分别为18.9x/16.1x/13.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销售不及预期,清洁电器市场渗透率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
FY22全年(2021/6/1-2022/5/31)公司收入31.05亿美元,约合209亿人民币,同比减少27.4%,业务重组相关费用基本已经消化。FY23Q2公司收入6.4亿美元,约合43.3亿人民币,同减3.1%;Non-GAAP归母净利0.18亿美元,约合1.2亿人民币扭亏。
公司预计FY23Q3收入7.03-7.20亿美元,约合47.6-48.8亿人民币,人民币口径同增24%-27%;利润端,伴随新业务继续快速发展,原有留学、成人语培等强势业务规模复苏,各业务线利润率有望逐步爬升。
目前“双减”带来K9学科培训业务相关影响已基本消化,非学科类培训等新业务已开启快速增长;原有留学备考及咨询业务在疫情缓解背景下持续复苏;成人及大学生考培业务稳步发展;子公司东方甄选也保持较快增速,有望为公司贡献更多收益,各业务线均取得良好进展。
风险提示:招生不及预期;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大学生及成人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高中学科类培训政策变化;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等风险。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在巩固个性化教育业务的同时,深挖市场需求,拓展全日制基地等业务应用场景,深入探索和布局职业教育、文化服务、教育数字化等领域。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收入分别为22.6、28.2、35.5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0.8/1.1/1.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6、/0.94/1.27元/股,对应PE分别为48/34/25x。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新业务风险、管理风险、营运成本上升风险、测算具有主观性、公司流通市值较小等风险,业绩预告仅为公司初步核算,准确数据请以公司最终公告为准。
星空蓬为公司基于市场需求重点开发且获得消费者深度认可的畅销产品,2022年贡献营收4亿。产品畅销趋势逐步形成,符合海外消费趋势,逐步替代木制蓬,简单美观时尚潮流;销售渠道潜力可期,受益星空蓬需求提升,跨境电商规模快速增长,部分地区在线上销售情况良好的牵引下,将逐步扩大到线下销售,从而贴近大众消费者,提升销量。
2022年公司跨境电商收入2.4亿,同增40%,占总收入17.55%,通过亚马逊、wayfair销售。公司跨境电商全部使用自主品牌,结合跨境电商的市场推广,采用数字化新媒体、消费领袖引领等手段,逐步推广自主品牌。
公司未来将在继续夯实现有经营基础的同时,持续专注于主业,注重新品开发,打造热门商品,推行数字化车间,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力投入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营销建设。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收入分别为14、18、22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1.0、1.2、1.5亿元,对应PE分别为25、20、17x。
Q2业绩超预期,主要原因:(1)我们认为丰富中高端产品矩阵,被动式项目竞争优势凸显;(2)零售快速增长,简爱铝合金产品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3)理财收益同比显著增加;(4)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净利600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
公司完善产品矩阵,扩大基地生产产能,利用规模效应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7/2.1亿,PE分别为19X/16X/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房地产业回落;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业绩预告仅为初步核算结果,具体数据以正式发布的半年报为准。
作为国内MLCC镍粉龙头,我们认为MLCC行业有望筑底反转,公司镍粉积极扩产,同时Q4银包铜粉出货有望迎新量级,硅粉积极优化单产突破技术路径,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1.90/3.30/4.18亿元(考虑原材料上涨与MLCC行业周期性承压,略微下调盈利预测,前值分别为2.18/3.48/4.4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64/37/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波动风险,项目建设达不到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为较纯粹的基建央企,亦为我国基建出海龙头之一。22fy一带一路新签合同166亿美元,约占海外新签53%,23年或较好受益“一带一路”需求景气向上(23q1境外新签增长35%)。此外,海上风电建设/运维打造新动能,设计资产分拆/股权激励等改革持续深化,经营活力不断加强。运营资产REITs化有助于资产盘活及对公司资产价值再认知。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弱于预期、减值风险、REITs配套政策落地节奏及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国际市场新建水泥产线增量主要来自非洲、中东、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年公司新签以上地区合同额占境外新签70%,23年或充分受益“一带一路”景气向上。数字化智能化持续推进引领水泥产业变革,公司水泥产业综合服务商竞争力有望持续深化,近期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增强水泥行业智能交互解决方案。股权激励激发增长动能,继续看好公司成长性。维持前期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9、33、38亿元,yoy分别+31%、14%、15%,给予23年目标PE18x,目标价19.72元,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水泥行业景气下行超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运维和装备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蒙娜丽莎发布23年一季报,23Q1实现营业收入11.01亿元,同比+3.55%,实现归母净利润69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662.74万元,同比扭亏。
行业层面,2021、2022两年间全国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减少115家,生产线%。公司层面,我们认为当前经销业务收入端的逆势增长更好体现了公司的渠道能力,后续公司盈利弹性可期,中长期看好公司C端稳健增长。我们预计23-25年的归母净利润5.4/7.6/9.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激烈竞争产品降价幅度超预期,地产下游回款不及预期,原材料与成本上涨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09亿元,同比-20.17%;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38.72%;每股收益0.004元/股,同比-71.43%。
公司2023年一季度业绩受地产项目交付影响虽有承压,但公司销售亮眼、拿地积极,结合公司制定的23年3300亿销售目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实现业绩触底回升。
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99.56亿元,同比+19.14%;归母净利润27.21亿元,同比7.52%;每股收益0.23元/股,同比+7.52%。
销售规模登顶,同比实现较快增长。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销售金额1141.30亿元,同比+25.84%,销售面积630.84万方,同比+13.90%;对应销售均价18092元/平米,同比+10.49%。公司销售规模持续3个月位列中国房地产企业排行榜第一。
公司长期稳健发展,市占率持续提升,市场化竞争能力不断验证兑现,2023年以来销售保持快速增长,毛利率触底回升,有望借助股权融资窗口打开新一轮发展空间。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62亿元、235.61亿元、262.4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80元/股、1.97元/股、2.19元/股,对应PE分别为7.83X、7.16X、6.43X,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2H1实现营业收入239.5亿元,同比减少36.4%,较2019年同期减少63.3%;归母净亏损194.3亿元,同比亏损扩大126.5亿元;扣非归母净亏损194.9亿元,同比亏损扩大125.7亿元。
受国内疫情形势不稳定和油汇变动干扰,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仍难以实现盈利。但公司作为国内航司龙头,管理水平优秀,航线和时刻资源优质,票价弹性大;联营公司国泰航空、山东航空等若疫后扭亏,也将为公司贡献较大业绩弹性。
我们将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77.6亿元下调至-271.7亿元,考虑到入境人员隔离时间和国际航班熔断时间缩短、疫后供需关系紧张可能带来较大的票价弹性,我们将23、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31.2/70.4亿元上调为41.8/133.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各地疫情恢复不及预期,油价大幅上涨,人民币大幅贬值,国内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投资损失大幅增加。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117.67亿元,同比增加16.49%,相比2019年减少29.75%;归母净亏损4.98亿元,同比扩大0.24亿元;扣非归母净亏损6.66亿元,同比减亏0.05亿元。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作为民营航司,以上海作为主运营基地,经营效率和市场优势明显,“全服务+低成本”模式有望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十四五”期间民航业供需错配的大背景下,预计客座率或将提升,航司收益水平改善。但受全球疫情形势不稳定和油价大幅上涨影响,预计公司2022年仍难以实现盈利,2023年国际航线有望开始放开,公司将受益于国际线收入增长和国内线收益继续改善的双重红利。我们下调之前对公司2022年净利润预测20.1亿元至-4.69亿元,增加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47、8.6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各地疫情恢复不及预期,油价大幅上涨,人民币大幅贬值,国内经济增速不及预期,航空安全事件。
公司公布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4.89亿元,同比+15.36%;实现归母净利润40.79亿元,同比+66.11%;2023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56亿元,同比+20.05%;实现归母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55.53%。
风光装机稳步增长,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逐步扩大。截至2022年末,公司风电装机294.94万千瓦、占比7.81%;光伏装机165.40万千瓦、占比4.38%。清洁能源装机总2588.34万千瓦,占比68.54%,同比增加1.34个百分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雅砻江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火电盈利有望边际改善,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61.2/74.5/79.9亿(23/24年前值64.3/71.4亿),对应PE分别为15.2/12.5/1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不及预期;梯级调度增发不及预期、杨房沟电价不及预期等风险、煤价超预期上行等风险。
公司为浙能集团电力主业资产整体运营平台,其业务以火电为主,同时向煤炭销售、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延伸。截至2022年底,公司总管理装机容量约3311万千瓦,其中煤电机组约2887万千瓦,占比约87%,气电机组约404万千瓦,占比约12%。同时,公司参股多家火电、核电企业,优质资产为公司贡献客观的投资收益,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支撑。
考虑中来股份并表,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03.50、1147.20、1255.00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5.13%、14.32%、9.40%;可实现归母净利润69.80、83.81、93.95亿元,24、25年同比分别增加20.08%、12.10%。基于分部估值,我们给予公司估值919.27亿元,对应目标股价为6.86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煤炭价格波动风险,电力价格波动风险,项目建设速度滞后的风险,投资业务盈利不及预期风险,中来股份经营情况不及预期等。
公司为地方国有企业,立足于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是一家经营电力、油气为主业的能源综合服务商。公司业务以煤电为主,新能源转型速度加快。截至2023Q1,公司控股装机容量为1611.49万千瓦,煤电、气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840万千瓦、342.56万千瓦、230.78万千瓦、187.06万千瓦,2022年新能源板块所获毛利占到公司毛利总额的57.42%,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公司参股投资多种能源发电企业(核电、抽蓄等)、一些上下游企业及金融公司,2022年投资收益达到归母净利润的25.14%,业绩压舱石作用显著。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02.23、315.53和330.8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7.20%、4.40%和4.86%;可实现归母净利润31.99、38.06和42.7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95.56%、18.95%和12.40%。基于分部估值分析,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估值为市值474.63亿元,对应目标股价为9.6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煤炭价格波动风险,电力价格波动风险,新能源装机规模扩张不及预期风险,测算假设存在误差风险等。
2023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18.4亿。虽然同比有下降,但是环比在逐渐改善。
乙烷价格有望维持低位,乙烷裂解利润提升。我们预测,随着欧洲天然气危机缓解的传导效应,美国出口LNG需求边际走弱,带来美国天然气价格2023年中枢或将回落。我们认为,乙烷价格有望继续维持在低位。
根据公司公告《关于公司租赁船舶提供物流运输服务的公告》,公司于2023年7月17日拟与船厂签下6艘乙烷船的合同,以确保自己的原料供给。受到乙烯等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将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62.0/81.1/102.4亿元下调至42.4/53.5/63.2亿元,对应EPS为1.26/1.59/1.88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美国天然气价格提高,导致乙烷价格上涨风险;2)原油价格提高,带来的丙烷价格上涨风险;3)C2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发布2月生猪板块数据:【量】销售量193.55万头,同比+81.06%、环比+21.95%;【收入】销售收入33.72亿元,同比+114.10%、环比+21.82%;【均价】销售均价14.62元/kg,环比-0.75%;【均重】均重119.16kg。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1)后续成本改善可预期;2)出栏量增速在千万头部企业中较高;3)当前市值对应2023年预估出栏量头均市值2500-3000元/头,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且考虑到目前盈亏平衡线下行业产能或仍边际去化,有望拉长盈利周期长度,年化头均盈利有望支撑头均市值空间进一步打开。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37.39/1039.79/1170.32亿元,同比+28.90%/24.17%/12.55%;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2.20/127.04/135.12亿元,同比+138.94%/143.37%/6.37%;对应EPS分别为0.80/1.94/2.06元/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技术为导向,在软硬件产品拥有多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瑞纳低碳整体解决方案可有效降低热耗和碳排放10%~30%,降低电耗30%~50%。同时,过硬的自主研发能力叠加海量项目数据积累造就瑞纳AI先进技术优势。公司目前已拥有8个大类,多达50种以上自主研发模型。公司已与比利时法兰德斯技术研究院VITO合作推出STORMAI智能控制器可支持多种通讯方式,满足对云服务以及终端设备的访问,实现智慧化供热。
公司目前已覆盖我国12个省份多达100+个城市,200+热力企业客户。公司凭借山东省深耕多年建立品牌影响力,先后在新疆等省外市场打开局面实现业务突破,瑞纳后续有望凭借强有力的市场品牌效应,快速实现新市场的复制推广。
我们认为瑞纳基于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等自主技术为核心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将供热运营流程由传统“以人驱动”升级转型为“以数据驱动”,实现了由“粗放式”走向“精细化”供热,全面构建我国新型智慧供热系统;同时看好公司未来有望凭借品牌力快速复制推广至新市场。预计23-25年的营收为9.24/13.06/17.88亿元,归母净利润2.8/3.9/5.3亿元,对应PE为17.9/13.0/9.6x,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2023Q2快手收入约273亿元,同比+26%。我们预计2023Q2综合毛利率约为47.3%,环比有所提升,主要系高毛利率的广告及电商业务收入增速或高于直播打赏增速,收入结构有所调整;我们预计Non-IFRS经调整净利润约14亿元(彭博一致预期1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对于市场比较关注的销售费用,我们预计销售费用率同比环比或仍呈下降趋势。
我们预计23Q2公司直播打赏收入同比增长16.5%至100亿元,我们认为收入增长主要系公司积极引入头部公会及主播,持续丰富直播供给,优化直播生态,6月公司进一步加强直播PK内容治理或对Q2直播流水造成一定影响;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有望通过丰富产品形式(快聘、理想家等),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进一步提升直播月度付费率。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核心业务恢复或超预期,我们小幅上调公司2023ENon-IFRS净利润由37亿元至50亿元。基于SOTP估值,给予快手2023年广告、直播、电商业务分别2XP/S、10XP/E、0.15XP/GMV,对应目标价84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组织架构调整效果不及预期;短视频行业竞争激烈,快手用户规模和时长增长不及预期;直播等在线娱乐行业监管收紧,内容审核趋严;广告加载率及eCPM提升不及预期;电商付费用户规模以及复购率提升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及商业化变现不及预期;跨市场估值相关风险;预测数据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请以最后公司披露的公司公告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