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创业人2023年8月初,一则直播间连麦视频在全网流传:一金融圈销售在博主“曲X”的直播间求助询问“豪掷2000万的客户和富豪现任,该怎么选?”“男人是渠道,情感是技能”“关系的本质是交换”……面向女性的“情感生意”浮出水面。
2023年12月18日,@微博管理员公布了微博平台新一周的典型处置案例,其中就包括了情感大V“曲X”,据公示,账号违规原因是“多次宣扬不良恋爱观博取热度,并借此贩卖课程谋取私利,传递错误价值导向”。目前相关账号已无法查看。
“曲X”多以与粉丝连麦进行情感咨询的形式进行直播,据其观点,谈恋爱、结婚,乃至生孩子,都只是实现“阶级跨越”的工具,从男性身上“搞钱”,才是超越了情感的终极目的。而“曲X”也因此被不少人质疑在“物化”亲密关系。
据了解,在被微博平台封禁前,“曲X”曾辗转多个社交平台,但疑似均因违规受到了平台的处置。不过,部分直播切片视频仍在相关平台上流传,评论中则有不少网友在为该博主的“新据点”引流。据网友透露,曲某的直播已从原来的公开平台转到了私域运营工具“小X通”,需拿到直播间网址链接方可进入观看。
记者以粉丝身份联系上“曲X”团队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会在开播前在朋友圈发直播间入口。“曲X”目前的直播频率仍为每周直播3天、每天直播4小时。其表示“私域直播百无禁忌”“可以更坦率、更开放地解答大家的问题”,所有服务也一切正常。
2023年12月26日,记者进入了“曲X”直播间,该主播正在给连麦粉丝分析情感问题,直播间的实时弹幕也在快速滚动。在连麦的间隙,其还会主动引导粉丝购买直播间内的1V1导师咨询、情感课程、闺蜜圈等服务,价格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该场直播结束后,直播间的点赞人数超过了7万人次。
“在账号封禁后,与之相关的作品也必须下架,不能再被推荐,其中也包括了相关的切片视频”,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其中就要求网站平台应当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账号注册数量规定,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网站平台对违规“自媒体”采取禁言措施的,应当同步暂停其营利权限,时长为禁言期限的2至3倍。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曲X”,还有不少博主正做着女性的情感生意:他们往往自称是拥有丰富经验的情感导师或心理咨询师,个别自述曾帮助数万女性实现向上破圈社交,教导女性在情感关系中向男性“借力”以获得财富资源。
以“情感咨询”“女性成长”等关键词在短视频平台上检索,会出现不少类似的账号,粉丝最多的有上百万。例如,一自称“精英女性成长导师”的博主“X姐”在短视频中宣称“婚姻是踏板,男人是阶梯”,引导女性通过“吹牛”“包装”实现阶级跨越;另一粉丝过百万的男性博主“XXX宠爱力”主张女性通过撒娇等方式从男性身上获取金钱。据其分享的短视频内容,有不少连麦粉丝在他的“帮助”下获得了男性赠予的房车及巨额钱财。
在一些类似博主的自述中,不乏“6个月赚200万”“起号半年变现600万”“情感培训半年变现6000万”等字眼。有业内人士指出,多数该类账号因“共情力”而具有快速的流量吸附和变现能力,其受众往往是具有强消费能力的女性,变现路径主要有卖情感课程、连麦答疑、私域咨询、社群陪伴等等。
对于“曲X”的运作方式,一名其学员分析称,“曲X”输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理论体系”,一旦加入这一“话语体系”,就非常乐意为其掏钱。她解读说,此类账号内容生产以连麦为主,在前期会针对连麦对象进行筛选,如能证明男性为自己付出超过500万元,即可以获得“优先连麦”的特权。不仅是直播,该主播及其团队也通过售卖情感课程的方式,传授“如何去跟有米(有钱)的男人打交道”。
据统计,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起码有上百个矩阵账号借短视频为“曲X”的内容导流,靠售卖价值3580元的招牌课程,几千上万元的1V1导师咨询等服务,短期营收不菲。
除了上述变现方式,还有个别博主扮演起“婚姻中介所”的角色,在粉丝群体中组“相亲局”成为营收新渠道。一名为“XX说媒”的博主自称靠着资产门槛为5000万的线下粉丝活动,每月可净赚十几万元。据悉,其一年能办160多场相亲活动,平均每月两场“5000万相亲局”,人均入场费在6000元以上。
这些“女性成长导师”为何会受到追捧?从他们视频中自述的个人经历来看,有着共同“特点”:曾经历婚姻失败、创业失败等,走出低谷后,自认为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并主动揭露自己的伤疤,希望自身的经验能警醒女性、帮助女性成长。
例如,宣扬“婚姻是踏板,男人是阶梯”的博主“XX姐”称自己在经历了失败的“豪门婚姻”并负债1000万后,凭借着在商学院链接到的“大佬”资源,“不仅还清了负债,还成为了上市公司的CEO”。这让不少网友直呼“励志”,并主动询问如何购买她的“精英关系”课程,请教如何向上破圈。
“曲X”在直播连麦及所售卖的课程中,也会频繁使用其在社交关系中的一些案例来佐证观点。而其自述的不幸福童年及坎坷的恋爱经历,与其现在的“光鲜亮丽”也形成了鲜明对比,网友感叹“只有自己摔了跟头才能明白”。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长期关注该群体,在他看来,情感咨询由来已久,但需注意的是,有别于一些心理咨询师、家事法律援助的账号,部分博主并未取得相关资质,有的甚至自己的婚姻也“一塌糊涂”,却来销售情感课程,这成为时下的怪异现象。
记者观察发现,也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落入了这些情感课程及咨询服务的“圈套”。如有网友诉称,因共情某主播下单了价值近8000元的1v1咨询服务,结果导师并非该主播本人,而是没有任何资质的老师,且在咨询过程中回复敷衍,协商退款时只要回了不到一半的钱。
朱巍认为,从本质上来讲,部分通过直播间公开的所谓的情感咨询连麦、教授情感技巧短视频等内容和行为,教授的并非某种技能,而是通过对女性贩卖焦虑并从中获利。其中所提倡的“撒娇撒出千万房产”等言论实际上是对女性的物化,与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法》所提倡的男女平等理念相违背。而通过所谓的“技巧”,实则聚焦一些话题制造性别对立获得流量,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北京雷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军义从法律角度研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长期接触这类内容可能会对社会主流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专家们建议,对于涉及情感咨询类的内容,应做好资质审查,也希望平台和社会力量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帮助主播们通过更积极健康的方式实现盈利和自我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