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协同办公系统身在自媒体圈子的很多朋友,也总有一种自己可以轻松月入十万的假象,而且还是税后的~
“月入十万”是存在的,甚至“月入百万”也不是不可能,但只是这个行业金字塔尖的那些。
然而今年对所有的自媒体而言实在不友好:一场新冠疫情来得措手不及,经济下行之下,甲方金主爸爸们纷纷缩减预算,总盘子变小了,预算会更加优先倾向头部。
8位数变成7位数,7位数变成6位数,随之而来的则是自媒体人“月入十万”梦想的大批量破灭。
“这个阶段的自媒体红利早已过去”——这句话已经喊了好几年,但一直以来还是有大量的人挤破脑袋往里冲,只是因为“已经过去”完全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而实际上这个界限是跟着发展阶段同步变化的。
1.0阶段: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爆发,平台全面红利期,只要下手早,敢于动手,内容搞起来,粉丝追着跑;
2.0阶段:“两微一端”,虽然平台规则趋紧,但大环境尚可,红利尚未散尽。原创、打造IP成趋势;
3.0阶段:监管强度大,平台规则严,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视频开始大放异彩。
目前自媒体行业总体上缺乏全新的增长点,甚至是疲软的,更残酷的现实是:大者恒大,小者更小。
大量成功案例也吸引着许多年轻人将自媒体视作未来职业发展渠道,更有人期待通过这一途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自媒体也是一种生意。生意的规则很简单:怎么赚钱?你在卖什么?对方买你什么?
你有高逼格,你卖情怀;你有熟人,你卖资源;你文笔好,你卖价值;你通路广,你卖渠道;总有一款适合你。
当然,你也可以卖得更有趣或无耻一点:或者跪舔、或者抱大腿、或者撒泼耍赖、或者肆无忌惮谩骂。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一点号、企鹅号、大鱼号、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以及各种视频平台兴起。平台最初往往采取比较激进的分成、补贴策略。
做号党靠着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他们其实并不关心内容的好坏,唯一关注的就是流量。
然而随着平台补贴成泡影,曾经的做号者也消失殆尽,本质上,这跟网约车减少司机补贴没什么不同。
当社会信息传播发展到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伪原创文、信息流广告、鸡汤文也开始在网络上泛滥。
现在看来,自媒体的顶流很多都有“原罪”:要么敏感词、要么洗稿、要么造谣、要么贩卖极端情绪、要么疯狂反智、要么拼命刷量、要么套路上瘾吃相难看……正儿八经做文字的,能保住中腰部都不错。
当用户意识到低劣的文章占用自己日常时间太多之后,开始有意识减少无效阅读,自媒体阅读量频次降低,是大部分自媒体运营人在头条无声无息退出的原因。
上面说的是草根自媒体,也有很多媒体人投身自媒体项目创业,感觉自己能够写稿做视频就可以办公司,但实际对于目标领域的具体运营管理和商业化、市场结构等问题钻研甚少。
但并没有深入地考虑商业化问题,大部分是有流量之后卖广告。公司一开始可以启动,但是往往越到后期越累,因为无法保持持续的高质高频产出,创意也会面临枯竭。
不谓侠认识一个朋友,曾经干过自媒体,也去甲方干过公关,但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了自媒体行业,继续码字。
这种现象可能不是个例,在这个行业,无论记者、编辑、写手、公关,往往都是风水轮流转,跳槽跳来跳去非常正常。
究竟是多跳槽多积累经验,还是在一个岗位上坚持“长期主义”,这个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自媒体这个行业的一个特点,尤其是对于个体户来说,除了自己,没有别人会来对你的工作指手画脚——一天工作几个小时、创出多大实绩,完全取决于自控能力。
有许多从业者,特别是刚毕业没几年轻人,往往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而是在上班下班,撸稿、拖稿、赶稿、deadline之间,在忙碌中,混了一年又一年,最终迷失了自我。
最近微信开始猛推“视频号”,再度发力短视频。经常看到有人问,微信视频号是自媒体的下一个风口吗?
拿科技互联网行业距离,肉眼可见的是,绝大部分的媒体曝光量和广告主的订单都被机构媒体账号拿走,留给个人自媒体的部分极少,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剧。
但即使如此,在一些“冷门“领域依然有很多机会去创新和突围,仍然每年都会冲出一些黑马(比如科技不谓侠~)。
也总有一帮人精会在另一个平台上出现,一样坑蒙拐骗一样精神抖擞(对不住同行兄弟们了)。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现在开一个自媒体做做副业可以,全职运营大概率养不活自己。
无论如何,不谓侠认为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对于热爱内容创作的人来说,市场永远不会关闭这个大门,只不过做起来慢一点,难一点。
哪怕现在只是一个小透明,坚持输出优质内容,隐形价值远远大于短期的金钱收益。
如果你找到了任何一个方向,像艺术家一样,全心投入,去学习去创作去定义这个方向对你的意义。
不谓侠上个月在和媒体同行交流的时候,获取到了一个趋势性的信息:个性化算法所代表的潮流正在慢慢褪去。
受今年新冠的影响,人们宅在家的时间大大增多,对于内容的审美标准也随之提高。
这对那些自始至终扎根创作的自媒体来说,就是红利、就是再一次的风口,他们的深耕可能在内容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短暂混沌后,再次获得认可。
2015年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时候,有个名为“汤计典频”的账号也逐渐浮出水面。
这个历时9年的追踪报道为他赢得了一个记者职业生涯中几近所有的荣誉:新华社荣记个人一等功、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CCTV2015年度十治人物……
这样一位即将从新华社退休的媒体“老炮儿”,拿起笔杆子重操旧业,在自媒体的地盘儿另起炉灶,从开始不太会用电脑,直到账号运营短短两个月总阅读量超700万。
“汤计典频”对不谓侠影响很大,可以说这是一次老媒体人角色般的转换,但之所以可以成为,靠的是他对热爱和专业的追求。
至今,“汤计典频”仍能保证日更,截至发稿时,账号原创已将近2000篇,汤老先生可谓自始至终笔耕不辍。
这让不谓侠想起“半佛仙人”的一个练习写作的理论:每天强制自己写一千字,不管是什么题材;第二天读自己前一天写的一千字,然后再写一千字;第三天读第一天、第二天的一千字再写一千字,这样下来一个月你的写作技巧一定突飞猛进。
成为一个作家的诀窍不是学习如何写作,而是确保自己每天都能坐下来写上几小时,多年如一日。
36氪 今日值得看,为你盘点每天所有读者「最喜欢」、「值得看」的文章。今日最热文章【微信更新了:新功能刷爆热搜,一大痛点被干掉】......其它热门推荐【微商是如何做私域流量的?】【被PUA的Yamy们,正从职场上消失】【那些“月入十万”的自媒体人,你们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