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科学家的超电磁炮s编前语:为深入挖掘江西省乡村振兴方面的新探索新成就,讲述这片红土地上的旧貌换新颜的生动故事,见证乡村发展的华丽蝶变。央广网江西频道特别策划推出《村里喜讯捎北京》系列报道,解读江西乡村振兴全面发力的特色之路。
央广网吉安9月25日消息(记者刘培俊)9月21日,跟随“村里喜讯捎北京”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的行进步伐,记者驱车前往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开启为期两天的寻访之旅,一幅现代版“千里江山图”就此徐徐展开。
坐落在井冈山黄洋界脚下的神山村,由于地处偏僻,长期以来交通十分落后,曾是井冈山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近年来,神山村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从“茅草窝”到休闲景区的美丽蝶变。探寻神山村背后的致富密码,正是采访团此行的目的。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红薯山芋当主粮,青年儿女流外乡……”这是神山村过去的真实写照。如今的神山村,变身网红旅游打卡地,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到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几乎为零增至50多万元。
神山村是如何盘活乡村特有资源,激活乡村经济活力?采访团很快便找到了答案。
乡村振兴,产业是本,特色是路。要想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让特色产品“走出去”、将游客“引进来”,交通便利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神山村的车辆很难开进来。从2016年开始,在当地政府的投资下,进村的道路开始改造升级,从3米拓宽到5米,不但全部硬化,还装上了护栏。现今,俯瞰全村,只见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柏油路如绸带般缠绕在青山绿水间。从羊肠小道到康庄大道,从砂石路到柏油路,越来越便利的村路盘活了神山村的特色资源。
村民要增收致富,产业怎样发展?“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为每户村民筹措资金2.2万元入股到黄桃、茶叶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本金的15%进行分红,确保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工资。”神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展阳介绍,以前,神山村大多数人外出打工挣钱,导致很多地撂荒。近年来,神山村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和黄桃产业,全部村民都参与进来,实现了村民到股东的身份转变。
据统计,2022年,神山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1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余元。“现在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买了小车,真是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谈起神山村的巨变,彭展阳露出自信的笑容。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就是这样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新的商机。
说到旅游,井冈山可以说是全国最知名的红色旅游IP之一。近年来,神山村立足宝贵的政治经济资源,整合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把“新时代红色旅游”作为乡村振兴强大引擎的战略定位,从“旅游+”转变为“红色+”,实现了“老表变老板”的身份转变。
客家有句谚语: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划一生穷。这句话用在村民彭夏英身上恰如其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她却十分有商业头脑。
彭夏英趁着乡村游热潮,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她经常叮嘱家人,菜的分量要足,做好品质,做好口味,真材实料才能让客人记住。“我家的农家乐好多回头客,外地的客人也很多,口碑靠客人口口相传。”彭夏英自信地诉说着开农家乐的心得。
“这几年,我家盖了民宿,买了新车,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日子是越来越好!”她的言语里透露着自豪。
村里的“笑脸墙”左上方记录着彭夏英说过的一句话:“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彭夏英依靠自己勤劳的一双手,自力更生,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如今,神山村已被纳入井冈山旅游发展大框架。政府投资,正在打通黄洋界到神山和坝上的旅游经济圈,发展起红色旅游的神山村,名气大了起来,也变得“神气”起来。
近年来,神山村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打响“红配绿”融合旅游品牌,逐渐成为了全国各地的红色研学首选地。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到神山村旅游的游客超过19万人次。
神山村红色研学热的背后,离不开红色文化研学教育与当地文化的紧密结合。为了能让游客们在神山村获得更加系统的体验感,神山村在振兴学院内打造了《神山答卷》——神山村史馆,同时,还积极开发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和红色拓展教学等课程。
井冈山神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彭俊发告诉采访团:“除此之外,我们还大力投入了对神山村村内公众场所的环境面貌的深化改造,建造了神山村景区大门、生态停车场、完成了村内生态护坡绿化,修建并沥青化周边道路等公共基础硬件设施;打造了精品民宿星空屋、连廊游步道、思源餐厅、神山红色文化书房等业态新项目,力将研学旅行成为助推神山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这是采访团在神山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大山深处的神山村,村美业兴满目新。如今通往神山村的柏油路上,时常能看到挂着外省牌照的车辆,村内游人沿青石板路穿行,炊烟从农家乐飘摇而出……一个个动人场景,正勾勒出一幅幅发展美丽画卷。
最美不过人间烟火,最好不过家乡味道,比糍粑更甜的,是神山村村民的笑容。昔日山窝窝里的小山村,已是旧貌换新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