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能绿柱石近日,知名教授郑强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名昵称为“华趣”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举报郑强教授婚内出轨、包养情妇。郑强在自己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强势辟谣。
“人受教育不是为了过人上人的生活,也不是为了将来当大富翁”“如果办大学只以教书为主,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进取心,是会被时代发展远远甩在后面的”,现实中很少有高校的校长,像郑强一样直抒胸臆,“口出狂言”。
观点犀利的郑强被人们称为“网红教授”,喜欢他的人认为他特立独行,勇于改革,他也曾表示自己是为教育而“红”,“我的网红全部都是跟我的职业相关的。我没有从事跟教育不相关的事情。”
10月10日,一则消息把有着“网红教授”之称的郑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名昵称为“华趣”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举报郑强教授婚内出轨、包养情妇。
“华趣”称,2015年,他和女友原本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然而郑强教授却突然介入,让他和女友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间隙。
正在人们对这个线日,郑强在自己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近期网络上郑强同志相关不实新闻的严正声明》,进行辟谣,言辞犀利,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现已证实‘华趣’实名认证为吕某,系刑满释放犯罪人员,所发布的全部文字与图片内容均为恶意编造、虚构的不实信息。”
郑强在声明中称,2023年3月,吕某开始以“粉丝”名义联系其本人,并且陆续讲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在监狱服刑的体会感想,借此透露出希望得到相关帮助的想法。“2023年6月,吕某再次联系我本人,提出希望在他的社会工作方面获得我本人的支持,要求为其介绍资源。吕某的实际诉求是让我本人出面做担保,为其借款1000万元,被直接严词拒绝。于是吕某开始不断编造各种不实信息和证据,陆续通过线上和线下各种方式对我的个人名誉进行诽谤,意图以此达到敲诈、勒索财物的目的,并且对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6月下旬,我已主动向省纪委领导报告和说明该事件的相关情况。”
郑强要求相关不实新闻的发布和转载方应立即删除上述文章,立刻停止在一切网络平台上的传播。任何平台和个人继续发布和转载关于他本人的不实内容,他本人将依法保留证据,并保留通过法律途径对相关平台和个人追责的权利。
10月12日,太原理工大学纪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向媒体回应,已关注到该舆情,校方几个部门已连夜开会处理。同日,山西省纪委监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正在了解相关情况。
现代快报记者也在当日致电太原理工大学,试图联系郑强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应。
郑强针对此事的声明果敢而强硬,而在现实中他也是一个敢怒敢言的人。一些网友曾把他在一系列演讲中的语录整理出来发布,一些媒体也做过报道。而郑强在公开场合曾表示,自己之所以敢如此“张狂”地发出这样的言论,正是因为他的求学经历。
郑强出生于1960年,从小在重庆生活学习,他幼时过得异常艰苦。恢复高考后,郑强抓住了机会,考入浙江大学。当时的中国,正值需要靠人才来发展的好时机,郑强选择了他最喜欢的化学系。而正是因为曾经贫苦的生活经历,郑强在学习期间,尤为刻苦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强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大学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原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来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一路顺风顺水的学习经历,不仅让郑强树立了极强的自信心,也让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绽放光彩。
因为出色的表现,1992年,郑强获得了前往日本京都大学留学的机会。在日本留学的几年时间里,他感受到了中外差距,而作为一名留学生,他也深知该如何报效自己的祖国。于是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回国,回到自己的母校浙江大学。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敢怒敢言的郑强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强哥”,有人评价他,“敢怒也敢言,既是网红教授也是‘人间清醒’。”
而针对网红这个称谓,郑强曾表示自己是为教育而“红”,“我的网红全部都是跟我的职业相关的。我没有从事跟教育不相关的事情。”
2012年6月1日,带着“浙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和“网红教授”标签,郑强告别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的岗位,前往位于西南一隅的贵阳,出任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的教育生涯,正式进入西部时间。
在贵大工作的五年岁月,郑强一直为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超越式发展“奔走请命”。“把西部的高校建好,让西部孩子能在西部有好的大学读,也就是实现西部孩子们的中国梦。”这是郑强的呐喊,亦是他的心愿。
一所好大学的标准是什么?一直以来,郑强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和认识:“大学的业绩、大学的地位,一定要看对这个地方支持的力度、奉献的力度。”在到任贵大后不久,郑强提出并重新确立了贵州大学新时期办学目标:贵州大学姓“贵州”,贵州大学办出特色,服务好贵州就是好大学。“贵州大学的发展始终根植贵州大地,始终与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血脉相连、同频共振,这是所有贵大人的共识。我将这概括为‘脚踏着地,手撑着天’。”
入黔五载,于郑强个人而言,是令他一生难忘的经历。“是贵州人民,是贵大给了我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机会和舞台。”
2016年12月,郑强离开贵州大学,重新回到了浙江大学,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又是四年。在此期间,郑强收到了山西抛来的“橄榄枝”,对方希望他可以到太原理工大学任职。从东部再次回到中西部,郑强还是有顾虑,脑海中两个小人在不断拉扯,但最终郑强答应了邀请。
2020年4月,郑强调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刚到学校的时候,我带领大家做了一项调研,结果出来大家很惊讶——学校30%左右的教师居然‘零课题’。这个数据和地方强校的地位是不匹配的,教学必须由科研来支撑,大学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在郑强看来,地方强校要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办大学只以教书为主,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进取心,是会被时代发展远远甩在后面的。
看准痛点,郑强着手带领太原理工大学,走上“披荆斩棘”之路。他紧抓山西作为煤炭大省、能源基地的定位,加强与煤炭、采矿相关学科的建设。
聪明的人,是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科研是一方面,人才是另一个方面。“太原理工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学校,我们非常关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顶尖高校的学生有的时候可以用学校的名声去找工作,而我们的学生毕业了走到社会上,是要靠专业‘吃饭’的。”在太原理工大学,只有学业成绩前5%的学生才能自由转专业。为什么要控制比例?郑强直言,就学术研究而言,一个人对科学的爱好进而热爱,很多时候是“熬”出来的,是付出了艰辛才能得来的。一个人工作做得越好,就越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