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桑老爹6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此后,“枫桥经验”从一地走向全国,扎根广袤中华大地,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拔节生长、枝繁叶茂。
今年11月6日,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由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中,就包括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商业街区租赁纠纷化解“三定三查三责”工作法。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图景,也是南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重大任务,其中包括“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牢记谆谆嘱托,我市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厚植忠诚之志、感恩之心、奋进之力,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更高品质的民生保障,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应有担当。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反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特征。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首要的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基层党建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这是全市上下的坚定共识和自觉行动。”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70多岁的顾兴兰是仙林街道居民,经常参加党群大会,用顾兴兰的话来讲,“说是一场会议,但大家表演文艺节目,交流社区工作,其乐融融。”
在仙林街道,这样别开生面的党群大会已连续举办13年。街道党员干部和居民志愿者在党群大会上以演出的形式汇报工作,承诺为民办实事。
不仅如此,街道干部扎根网格常态化走访、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随着网格延伸到街道每个角落。
党组织、党员站在社会治理的“舞台中央”,成为“中流砥柱”。自2010年以来,仙林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把10个社区划分为90个综合网格、195个专属网格,2668个驻街单位全部纳入其中,并成立了10大类439个网格同心圆,打造出以“强党建、优服务、聚合力、解矛盾”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基层党建生动范例。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治理让城市更温暖,党建让治理更有效。”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道出了治理密码。
以仙林街道为代表的“党建领治”做法,是南京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生动实践。作为全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首批试点市,南京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网格员手持终端“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推动一体化平台与公安、司法、应急等十多个部门数据库对接交换,实时研判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形成事项闭环处置流程。
从去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深化“网格+”治理体系建设,健全微组织、完善微平台、组织微服务,切实提高网格服务管理的满意度,疏通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
目前,全市共划分微网格41149个,配备微网格员44688名,建设综合网格微信群13175个,微网格覆盖率、微网格员配备率达到“两个100%”。
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源于清晰的问题意识和走向善治的价值追求。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网格为载体,在率先探索出有效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基础上,我市不断拓展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丰富内涵,“小网格”蹚出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市群众安全感指数逐年上升,2023年上半年达99.3%,创历史新高,近两年社会治安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
“3楼的郭美丽,快来大树这边开会喽……”近日,在江宁区秣陵街道青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西北角一棵大树下,10余位居民代表、老党员正在协商议事。
原来,该养老服务中心改造需要移树,因有不同意见,社区召集居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共同协商,经过数次的讨论,最终一致同意保留大树。热心居民在树下放置了长桌长椅,志愿者、老干部、老党员时常在此议事。大家给这个公共空间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大树下的红喇叭”。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关系、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城市基层治理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繁重艰巨,必须进一步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倾斜。
六合区金牛湖街道金山村结合本地实际,聚焦当前社会矛盾现实问题,积极探索矛盾化解新路径,打造了矛盾多元化解的“金山经验”。自2020年以来,这个小乡村成了大“网红”,每年要接待超50批次,甚至还有来自海南、河北等地的调研团队,不远千里前来“取经”。
“有事坐下来谈,村民的事村民议。”除了网格长带领网格员在各自网格内收集社情民意,及时介入、现场解决矛盾纷争之外,金山村全村65个自然村均成立村小组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全部由村民推荐选举产生,主动参与村级事务协商、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
在金山村,还有一个由村党委书记带头,联合村干部、乡贤、调解能手、党员代表、法学会志愿者、“五老”人员(村老干部、老党员、老复转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等人员组成的“和事佬”调解组织,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村居。
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社会治理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这样的基层治理多元互动,在南京已成为常态。
我市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不能“一诉了之”,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仅今年1—6月,全市法院诉前调解分流案件99051件,同比上升36.41%;调解成功34543件,同比上升93.14%。
成绩的背后,得益于人民法院主动对接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成“家门口”解纷服务网络;检察机关借助人民调解专业力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社会对抗;公安机关结合接处警、查办案、驻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全干预、勤调处……
融入德治力量,弘扬正气新风,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南京也在积极探索。
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利用宗祠“家训堂”,创建“道德讲堂”,将家风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砖墙镇周城村利用孝子坊、周氏宗祠、文化广场等平台,做大好家风品牌,打造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家风家训特色载体。
口口相传的家训,代代传承的家风,朗朗上口的谣谚,与法律知识巧妙融合,让居民时时自省自律,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产生。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源于基层实践,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我市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的密码。
近年来,一套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的“三治融合”体系在南京取得显著成效,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总面积3000平方米、设置12个接待窗口、7个调解功能室、2个速裁庭,集结政法委、信访局、司法局、法院、人社局、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城建局等“常驻+轮驻”24个单位……溧水区高标准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全省率先将法院立案庭整体嵌入,实现快接快处、速裁速调。
不久前,溧水区矛调中心法院物业纠纷复合型调裁团队受理某小区10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部分小区业主因房屋质量问题及对服务态度不满等原因长期拒交物业费,双方矛盾十分尖锐。
案件受理后,人民调解员汤志翔及时联系被诉业主,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并组织调解,最终直接促成7户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达成和解,并一次性结清了长期欠交的物业费10.19万元。其余3起纠纷在调解未果后直接转立案进行速裁化解。
据介绍,对于调解未果的简易案件,由调裁团队第一时间安排庭审,通过快速审判化解矛盾,打造“纠纷分流、层级过滤、非诉在前、诉讼断后”的一站式纠纷化解机制。
我市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建设,依托区、街道、社区综治中心等工作平台,把1487个调解组织、8300余名人民调解员、500余家个人调解工作室融入多元化解体系;实施“精网微格”工程,配备4.5万名微网格员、发动54万平安志愿者参与矛盾化解、平安建设;组织政法系统党员干警到社区报到,发动1.6万名“政法网格员”进网入格,累计开展活动38万次、发现化解矛盾纠纷2万多起,办理民生实事3万余件……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新时代“枫桥经验”调动人民群众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南京还坚持以信息支撑提升平安“智能”。持续创新“数治”应用,提升“智治”水平,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度融合,每月生成南京平安指数,对板块月度指数做监测研判分析,直观反映平安现状。同时,建设完善“宁稳通”风险管控平台,实施清单化管理,突出高效、协调和实战导向,实现公安网、政务网和互联网手机端“三网互通”,市、区、街(镇)三级覆盖,充分构建对矛盾隐患信息上报、分派处理、核查反馈、考核分析全过程的即时调度、闭环指挥管理体系。
从整合、融合迈入耦合,在南京,一个个智慧化应用竞相涌现,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迸发出巨大效能。
走过一甲子,“枫桥经验”由基层社会治理的范本,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条基本经验。
六十载栉风沐雨,“枫桥经验”穿越时空焕发新活力。“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发展,书写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铺就一座座沟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