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扬眉气轩昂作为我省首个中国美食文化名城、浙江美食名城,兰溪的小吃种类多达300余种。近一年来,兰溪在全国新开了3000多家美食店,带动就业1万多人,涌现了一批日均营业额破万元的美食店。这雨后春笋般的生长速度,源于兰溪用美食融合产业发展,用餐饮拉起一条产业链。
2019年4月1日,杭州多了一家面馆,主人名叫田小健。他是兰溪人,一个标准的“90后”。原本,他在兰溪有一份安稳的厨师工作,但他却不甘于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生活,带着三千元现金去省城开始创业。经过考察,他选择了自己熟悉的兰溪特色手擀面作为主打产品,也通过这家面馆赚到了第一桶金。
一年的时间,让田小健对美食创业有了信心,他想继续做大品牌。此时正好遇到疫情,在旁人的一片唱衰声中,田小健反而看到了商机和转机。他对餐饮的招商加盟和连锁拓展方式进行学习和研究,在2021年注册了“饼乎”品牌,希望做成连锁餐饮企业。几个月的时间,“饼乎”品牌就在全国发展了120多家门店。
今年,田小健接到家乡的消息,在外从事美食产业发展,可以有一定的奖补措施,这对于他更是一个鼓励。这位90后说,他们也想做一个平台,让在外开店的兰溪人更有信心。“做到利他,方能利己!”
南门馄饨牛肉面馆的主理黄小泉,是个“80后”,原先在杭州一家公司工作,2018年回兰溪继承父亲的店铺,当起了餐饮小老板。他说,最早的店铺在老南门自由路,因为手擀馄饨皮和手擀面条深受食客的青睐,兰溪不少的小商户都从他这里取馄饨皮。那时,取店名也不讲究,所以干脆用自己最受欢迎的商品来标识,南门馄饨因此得名。
近来,经常会有网红到他这里打卡,店名是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是他这里的面条劲道入味、牛肉鲜嫩量足,曾在兰溪牛肉面大赛中获金奖。兰溪市美食发展中心看中店铺的传承和特色,设为“美食培训基地”,至今已经有20多位学员在他这里培训学习。
在南门馄饨牛肉面馆,负责传授技术的是黄小泉父亲,有着40多年擀面经验的老爷子,细心教授学员牛肉面制作技艺,也传授他们经营管理方法。如今,学员在金华、黄山等地开店经营,都有不错的收益。
这是兰溪改革美食技能培训方式的亮点之一:对学员来说,店铺实操学习更直接;对培训基地来说,解决一部分用工问题,手艺也能得到传承;对于兰溪美食产业来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直接经验的创业者。这一举多得的做法,也让黄小泉对兰溪美食发展更有信心。黄小泉说:“以兰溪手擀面技艺传承为基础发展兰溪美食,让兰溪牛肉面走出去,带领大家让大家共同致富。”
“基地实训”是对美食人才培养的破题,而“美食贷”则是解决美食企业资金困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临近中午,位于总部大楼附近的来一碗面馆又热闹起来。橙黄色的门脸,醒目的“兰溪日子”IP,让它在一众小吃店中格外醒目。
面馆负责人王笑忙得脚不沾地,微笑着招呼食客。玻璃隔间里能清晰地看到厨房热火朝天的场面,这让食客吃得更放心。
来一碗是一家有着12年历史的老店,最早开在李渔路青松菜场旁,小有名气。随着客源的稳定和扩大,王笑动了做大做强的念头。可是资金成了一个难题。
后来,她了解到市美食发展中心和兰溪农商银行合作推出的“幸福兰·美食贷”信贷产品,可以获得相应的信贷资金。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王笑说:“我们也希望能到外地发展,要开就开有影响力一点的旗舰店。美食贷,真的帮了我们大忙了。”
据了解,自“美食贷”推出以来,已有200多户商户获得贷款4900余万元。“足额、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商户在经营过程中因抵押物不足造成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眼下,王笑也在谋划着在合适的时候走出去,把兰溪牛肉面的品牌带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来一碗兰溪牛肉面。
张建富,从游埠走出去的“70后”,从2013年开始推广兰溪美食。去年他又把游埠味道带到了杭州,“游埠小馆”成为非常有兰溪地方特色的美食打卡地。
为了确保食物的口感品质,这里所有食材均由兰溪基地统一配送,美食制作师傅八成以上都是兰溪人,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游埠小馆不远处,还有一家特别的生鲜小超市,取名一健还源,出售的也全部是游埠的新鲜食材。
“身为游埠人,我要把游埠的品牌做好,把游埠的美食宣传出去,把游埠的产业连贯起来。”张建富说。
每天从游埠采办新鲜食材,固定时间、固定采购量。各类应季蔬菜、新鲜豆制品、衢江鱼、兰江蟹……每年采购金额达150~180万,一健还源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往各地,仅辣椒一个品种,一年收购不少于三万斤,收购金额十万左右。此外,因为加工、餐饮招收的人员,每月工资也有五千上下,真正带动了游埠当地农户共同富裕。
从坚守初心的70后到传承发展的80后,再到奋进创新的90后,兰溪美食产业的发展,引导越来越多的兰溪人在这条道路上开拓前行。
近年来,兰溪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兰溪美食的挖掘与扶持力度,深入贯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的重要批示精神,纵深推进“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先行示范跑道,聚力扩中提低。“四个一”架构强化顶层设计、4000万“真金白银”壮大产业、“三”产融合集成产业强链、三种模式深化技能培训、三类标准打响美食品牌,这种机制、政策、产业、培训、品牌“44333”体系,加上重磅推出的美食发展“十大工程”,传承美食文化,满足群众需求,打响旅游品牌,促进富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具有兰溪辨识度的共同富裕路径。
一道美食里,前端承载着种养业,中间连着加工业,后道带着餐饮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以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为导向,整合力量成“集团军”,打通原材料供应链、美食销售链和人才培养链。
依托兰江蟹、小萝卜等六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打造5万亩果蔬、肉类、豆制品等生态食材供应基地,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并带动农民增收6000万元;为规范销售链,兰溪还对牛肉面、鸡子馃等6道美食出台团体标准,申请了集体商标;为培养美食制作人才,兰溪组建培训中心,帮助农民通过美食产业转移就业、增收致富。自去年以来,全市开设各类美食班60期,培养牛肉面、鸡子馃等地方美食厨师5000多人。
市美食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吴柯介绍,接下去的重头工作就是培育龙头。政府将会从几个方面为龙头企业做一些支持:一是资金上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根据龙头企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症下药,给予资金上的帮扶。二是资源上的扶持,对接国内的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指导,突破研发上的瓶颈。三是企业品牌打造,利用官方渠道帮助他们做大自己的品牌、宣传自己的品牌。四是挖掘兰溪的地标美食,把美食小吃和地标农产品做一个结合,更好地链接产业、助农共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