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风流【导语】这部“史诗”,气势磅礴,荡气回肠。它是近20万红军以双脚为笔,以鲜血为墨,以牺牲与胜利、苦难和辉煌为主题,用了两年的时间集体创作而成的泱泱巨制。关于长征,无论是亲身参与的老兵,还是重走的后来者,抑或教科书、影像中展示的历史资料,他们的声音,都应该被听到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长征期间,条件很艰苦,红军依然能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时到一个地方,群众不了解红军,不让进门,战士们就睡在村口或街边。哪怕饥肠辘辘,看到群众家里的果树上长的果子,田里的庄稼,一律都不能动。正是这种优良的作风建设,让我们得了民心。
徒步长征路对我是一次精神洗礼,也使我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要用事实告诉人们什么叫,什么叫红军!、红军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穷苦百姓的人。
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与红军长征相比,公元前2世纪西方战略之父汉尼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进军,不过是一次轻松的假日远行。
“在我们这个世纪还没有什么其他事件能像长征一样让人如此神往,也没有什么事件像它一样如此深远地改变了世界的未来。
中国红军长征较之公元前400年一万希腊人从波斯到黑海的撤退,是一次更加雄伟的壮举。中国人,以他们反复经受的考验证明,他们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定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1934年,带领10万名战士向北方进发。在12个月里,他们越过了18座山脉,越过了24条河流,把这次长达6000英里的艰难跋涉变成了有史以来最长的政治讲习班。
【踏遍青山人未老】岁月可以改变山河,但不朽的精神长存。战火硝烟已散去,一双双草鞋踏出的脚印渐行渐远,但是红军传人正沿着新长征路阔步向前。
#筑梦长征路#今年各大媒体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年的节目中,深刻分析宣传的“长征精神”对“新长征”的最后胜利具有十分明确重要的指导作用。
元帅曾说,“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句老话,至今没有过时。本月团日活动主题“红色精神永不忘,筑梦路上新长征”,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怀揣赤子之心,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进行新的长征。
长征,一部民族的英雄史诗。世上没有一条路像长征这样,动用那么多苦难,来塑造一支军队的脊梁、意志和灵魂。从瑞金出发,血战湘江、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激战腊子口,到最终顺利会师……没有路的时候,向死而生,天堑变通途。
不忘历史,不忘英雄。铭记历史,敬仰英雄,是社会的主旋律,唯有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
诚心感谢并致敬这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战士们。感谢那些在长征路上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烈们,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他们用鲜血趟过来的,心怀敬意,珍惜这美好的当下才不愧于他们的牺牲。
长征,沉甸甸的两个字打开的是耄耋老人尘封已久的回忆,激发出的是朝气。新的长征,亦是心的长征。新的长征,便是通过身临于长征路经之境,令心灵得到洗礼,握住心灵的微光,完成心的长征。新长征,心长征,我们一直在路上。
“长征精神”与人类所推崇的奋斗精神、英雄气概有很多共通之处。诗人说得好,穿过风雪,就有了风雪的坚韧;走过草地,就有了草地的深邃;翻过大山,就有了大山的抱负;涉过大河,就有了大河的豪迈。长征是考验,长征是历练,长征更是一曲人类在极限中求生存、在绝境中显奋斗的凯歌。(整理 / 本刊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