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馨姬在电商外卖蓬勃发展的当下,农贸市场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在不断完善自身以及不断改造升级中,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与优势,不仅成为都市人眼中具有网红打卡功能的市井空间,也是一座城市最贴近民生民情的缩影。大观篆新农贸市场、小坝荣兴顺生鲜综合市场、五里多农博广场……春城菜市场 关乎大民生:
初夏,《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董克平来到昆明,第一站就去了大观篆新农贸市场(以下简称“篆新”),顺带吃了碗会泽羊肉米线。他说,一座城市是否动人,最直接的体察,就是去逛逛它的菜市场。
说篆新是昆明最红的菜市场,应该不会有人反对。从新闻路上的菜市场大门进去左手边第一家,就是一天能售卖100多公斤板栗的“红雨板栗”,十多平米的小店铺在中秋节前甚至创下一天售卖3吨板栗的业绩。往前一路逛下去,你可以看见有30年历史的“王氏滇味粉蒸肉”,有20年历史的户外烧烤网红品牌“小林腌记”,随时排长队的“小林花椒鸡”,家喻户晓的山东刘烨大馒头,还有一天卖一千多碗豆花米线的“辣辣小吃”,掐指一算也有30多年历史。只有10年历史的“陈绍松甜白酒店”在各位前辈面前只能算年轻品牌,可人家一天可以卖出1吨甜白酒,最高纪录日成交量达到4吨甜白酒……是的,篆新就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几乎每一间店铺都有傲人的业绩和一段可以侃侃而谈的历史。
篆新始建于1997年,迄今已有24年历史。说起以前的篆新,红雨板栗店的老板伍正德说,他在篆新开店已经十六七年,以前估计是排水系统不好,加上路面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鞋子、裤脚边都被积水溅湿,有的商户还把货品摆到路上,小推车都过不去,到处是消防安全隐患。市场也没有品类区域划分,乱糟糟的。3年前换了新的市场管理方,对篆新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在的市场管理方绝对不允许商铺里有明火。地上划了黄线,要求每一家商户必须在黄线范围内经营,不能超出黄线乱摆乱放。另外,路面修葺平整并重新做了排水系统,电线电缆、消防设施也都重新改造过,管理方还为商户统一做了雨篷和广告牌,市民逛起来会感觉很舒心。
陈绍松2005年就从会泽来篆新打工,如今已经拥有注册商标“陈绍松甜白酒”并成为市场内生意最好名气最大的甜白酒店。他回忆说,以前市场的消费群体以中老年人偏多,就是单纯地来市场买菜,如今篆新的功能已经不单纯是买菜和卖菜,还成了昆明网红打卡地,每天来拍照拍视频的人络绎不绝,消费者年龄结构也包括了老中青三代。菜大全、霸王送菜等网络平台也纷纷蹭热度,为用户提供篆新的生鲜、小吃、熟食等一站式购齐服务。
如今的篆新确实是旧貌换新颜。2018年篆新由云南建投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据市场管理方负责人吴现吉介绍,公司接管市场后,结合篆新的实际情况,启动对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投入提升改造费约3000万元,先后用了3年时间,对市场内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高低压配电室、供电系统等进行改造,对路面进行硬化、更换屋顶、翻新外墙、统一改造商铺门头广告和雨篷、引进天然气等,安装176个监控摄像头、12个人脸识别系统、防撞反恐系统。同时结合爱国卫生运动“7个专项行动”中‘管集市’的要求增设洗手台,重新改造卫生间,打造市场明码标价、三防设施专区,规范市场食品、进口食品及冷链食品台账等,创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经营环境。
公司对市场进行了整体的提升改造后,按照行业规范划行规市,分为熟食区、生肉区、海鲜区、水果、蔬菜等区域,不断优化市场内商户品质及经营环境,市场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择优选商。继东川扶贫项目“面东东”后,又引进华曦真味坊、云海肴优选品等,使篆新通过市场品牌多元化,提升市场资源配置,促进市场整体结构不断优化,满足老百姓的“一站式”消费需求。为了保证老百姓能买到放心的蔬菜瓜果,不仅专门设置了快速农残检测实验室,还制定了全新的市场管理制度,市场整体环境、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现在的篆新由13栋建筑物构成,占地面积约20亩,商户700余家,市场有4个内道,2个横道。是昆明一环内最大的农贸市场,也是品种最全、人流量最大、辐射面最广、菜品最新鲜、老百姓最喜欢的农贸市场。目前市场每天营业时间超过20小时(含夜间蔬菜批发),平均每天人流量达4至5万人,周末达5万至6万人,重大节假日高达10万人以上。
在篆新随机采访几个市民,对篆新的印象是什么,上了年纪的大多这样回答:“逛篆新就像是每天必须的休闲活动,早上8点就来里面吃碗羊肉米线,再逛两三个小时,菜也买了,身体也锻炼了,还能遇见熟人拉拉家常。”年富力强的上班族会告诉你,逛篆新是因为几乎可以一站式买齐想要的生鲜熟食果蔬调料,节约时间;而那些拿着手机忙于拍视频发社交平台的95后,他们的答案很文艺:“你见过在菜市场里摆着卖鲜花的吗?你看专门开辟的野生菌市场多有特色,墙上反映老昆明文化的漫画栩栩如生,做个豆花米线的吃播活动能提升粉丝数量,逛篆新,闻到的是人间烟火味,看到的是百态人生。”
要是你路过这个叫“大观篆新”的地方,记得停下来,也进去逛一逛。它是昆明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也是云南特色小吃图鉴。那里有最立体的感官体验,丰盈,流动,充沛,热气腾腾。
小坝荣兴顺生鲜综合市场(以下简称“荣兴顺”)是昆明最大的一个可以赶集的标准化市场。
昆明的“龙头街”是无数老昆明人的共同记忆,这条乡街子可谓历史悠久,名气颇大。据长者回忆有30余年历史了,每逢周三周六去龙头街赶街是无数老昆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浓浓的家乡情结。龙头街乡街子产品丰富,“土味”十足,小摊小贩云集于此,各类山货、土货、鲜货琳琅满目,来赶街的老百姓人潮如织,街头街尾挤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乡街子因为环境脏、乱、差和安全隐患而相继被关停。值得庆幸的是,这并不是龙头街乡街子的命运终点。在不少老百姓的强烈要求下,荣兴顺把乡街子搬进了农贸市场,赋予了龙头街乡街子全新的面貌和生命。
荣兴顺市场管理方负责人赵灿维介绍,荣兴顺的前身是小坝干货批发市场,是昆明市第一个大型粮油批发市场,江东地产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后,开发了这个近4万平米的大型地下商业广场。如今的荣兴顺市场是一个集小吃、农副产品、干货、海鲜、服装为一体的大型集市,规模和配置属于标准化市场,卫生、干净,分区清晰、功能齐全。在龙头街乡街子被取缔以后,以民生为出发点,荣兴顺就承接了老百姓心心念的老传统,2019年9月起,把乡街子引入到市场内,每周三周六,老昆明的传统乡街子在这里得到延续。
记者专门在周三“赶街”的时间来到荣兴顺实地探访,刚刚走到永安国际楼盘附近,就看见大爹大妈们拖着拉杆箱式的购物工具朝着同一个地方迈进。跟随人流走个十多米,马上大开眼界,新鲜蔬果、禽蛋、副食、肉类从市场入口处开始一字顺序排开,从第一级楼梯开始,你就进入到一个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潮涌动的正宗乡街子。
面色从容的老百姓与堆成小山一般的蔬菜,构成世间最生动的画面;带着泥土芬芳的野生菌和圆润饱满的荔枝争奇斗艳;从牧场刚刚拉来的新鲜牛奶与现场磨制的芝麻油,散发着迷人的杂糅气息;一天要卖上千碗的原龙头街第一家豌豆粉和老字号荣记三家老酱遥相呼应;切半斤卤牛肉顺带打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也可以是一顿不错的午餐;卤鸡、咸鱼、臭豆腐、粉蒸肉,还有大盆大盆的咸菜,光是摆在那里已经足够悦目。卖服装的玻璃橱窗外堆满来自寻甸的土牛干巴和团结街道的小菜,最出乎意料的是嵩明小街著名美食小尹羊汤锅也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农户自己养的羊,自己宰杀,8个小时以上的熬煮,汤色鲜白香气扑鼻,搭配滑腻细嫩的米线,再撒一把葱花,简直美味无比。还可以单独要一碗羊肉、羊杂之类,或者直接用羊汤煮东川的开花洋芋、团结街道的大白菜,不需要任何调料就足够俘获你的味蕾。
乡街子的商户来自天南海北,商品一应俱全,便宜且品类多——A区的黑毛猪比其他市场便宜了2—3块;C区的蔬菜一条街,真正让人体验了什么叫便宜又新鲜,1元钱3个的萝卜,2元钱5棵的白菜,3元钱1兜的青椒,甚至7元钱可以买到两把薄荷一把韭菜一把香菜;D区的水果集市,有5元钱2斤的橘子,30元一个的榴莲。每天从牧场拉来的新鲜牛奶和老板自制的美味酸奶、乳饼,创造过一天卖出500公斤乳饼的纪录。高级食材与常见食材在这里都有,价格却是出乎意料的便宜。到了冬天还有自制的腐乳售卖,不到中午12点就售罄。乡街子时候,老农从山上背下来自家种的小菜,哪一样都是记忆中的老昆明味道。
早上10点左右,已经有不少满载而归的人与你擦肩而过,手里除了拖着装满蔬果肉蛋的小拖车,往往还有一两束鲜花展露着区别于烟火市井的妩媚气息。是的,这里还有专门的鲜花、盆栽区域。
赵灿维介绍,荣兴顺是一个下沉广场,占地面积39000多平方米,共262间商铺,周三周六赶街子增设千余个摊位,为了贴近民生,服务群众,一个摊位根据大小收10到50元不等。对于少数生活困难,上了年纪或者残疾的摊主,还专门为他们规划了免费使用区域。政府相关部门非常关心及重视老百姓的安全和民生工程,小坝派出所专门派出至少3名民警在市场巡逻,工商部门还到市场上门服务,为商户办理营业执照和年检。
市场早上7点开门,晚上7点收市,由于市场面积广,空间大,应急出口多,层高间架足够高,排风、排水设施完善,空气流通好,在这里,“乡街子”变成了一个有序、有组织、干净的大型原生态市场。
“只要喧闹的乡街子还没有停下来,质朴鲜活、原汁原味的老昆明生活便还在继续。”赵灿维说,“我经常站在市场入口的地方,看着这人声鼎沸,看着这人头攒动,不禁感叹,真好,大刀阔斧的城市改造进程下,我还能与记忆中的美好相遇,还能闻到这人间烟火气,触到这细水长流,感到这世间的亲切和温暖!”
昆明市最大的农贸市场——五里多农博广场除了有规模最大、消费最低、服务内容最全的特点外,他们还建立起了市场管理党支部,并连续3年被公司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
张爱琴经理介绍:“市场管理党支部全面筑牢基层阵地堡垒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围绕生产经营工作,构建“12111”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支部设立党员活动室、党建盒子、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实现党建活动与生产经营相融相辅。
五里多农博广场的前身是位于东郊路57号的老东站农贸市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东站就是晋宁、呈贡不少批发商和昆明菜商交接货的集散点,菜农把蔬菜运到这里批发,并开始在云南省建筑机械厂附近零售,由于没有中间环节,东站农贸市场人气极旺,逐步形成了一个价廉物美、大众喜爱的亲民市场,名气逐步大起来,全昆明市的消费者都喜欢到这里采买。
建于1989年的昆明东站农贸市场,经营近20年时间后,市场的设施不同程度出现老化,一些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市场通道不畅、电线私搭乱接、防火设备不足等情况突出,加上昆明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周围居民小区不断增多,消费需求增大,市场从基础设施到经营业态都急需升级换代。
2016年7月11日,由于五里中央片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原东站农贸市场搬迁到了五里多农博广场,圆满完成了无缝衔接。
现在的五里多农博广场占地面积16448.5平方米,目前商业使用面积24789平方米,拥有700多个摊位、300多间商铺,配套有机动车停车位近300个;广场还配备了银行和价格实惠的超市等;在同一个分区内,蔬果、肉类、杂货、副食等各类摊位交错布局,以满足顾客不同需求。
区别于传统农贸市场以菜为主角的特点,五里多农博广场的定位就是永不落幕的农博会,建设的是昆明市民一站式菜篮子,涵盖大部分传统生鲜产品和特色生活配套,各类瓜果蔬菜、品牌生鲜、日用百货一应俱全。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市场内设服务台1个,爱心饮水点1个,意见箱2个,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1个,农残检测室1个,微型消防室1个,便民药箱3个,纠纷调解室1个,反示范广场1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2个;同时免费提供便民宠物暂存、便民失物招领、便民绿色休息座椅、计量检测检验、便民代购等等。
现在的五里多农博广场延续了老东站农贸市场的风格:产地直销,价格非常亲民,石林老品种人参果10元钱3公斤,山地大白菜2元钱1公斤,香蕉4元钱1公斤,漾濞核桃10元钱1公斤,车厘子便宜的只要25元1公斤。
实惠的价格,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市民,甚至许多呈贡、安宁的老年人也坐公交车来这里买菜、购物,极旺的人气使得这个市场每天有五六万人进入,春节前几天,人流量更是达到了10万以上。
一间10平方米不到的老面破酥包小店,最高一天有15000多元收入,平均一天也有8000元收入,他们家的破酥包子最多一天卖8000个。
市场对屏边潇怡苗箐土鸡、昭通乌蒙万物生辣鸡酱等扶贫产品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为商家做引流推广,7月份还将推出农特产品展示墙,将高原农特产品集中推广与宣传。
长期以来,五里多农博广场鼓励商户自主创新,争做优特产品和业态,并积极给予相关支持,同时,市场积极响应昆明市政府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计划,于2020年投入600余万改造资金,对消防设施、经营设施、宣传设施、环卫设施等全面进行了升级,促使五里多农博广场再换新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