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pan 李宗瑞有点好奇,现在的网红我们该怎么界定?他们算演员吗?毕竟都是通过表演来呈现和挣钱的。而且,现在一些颇有知名度的明星也纷纷以网红的身份来挣钱了。鉴于此,我们就来说一说演员的前世今生。
在古代,一般是以伶人来称呼演艺人员的。据考,早在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把乐官就称为伶官了。后来,又把以演戏为生的艺人都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或者叫优伶。
封建社会中,这些艺人被分为了歌妓、艺妓、舞妓等,与娼妓统称为“妓”。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演员们被称之为“走娼”,与被称为“坐娼”的妓女相提并论,且都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而且,与之对应的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可见当时演员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也是被人轻视的。
当然,“三教九流”的划分明显属于封建时代的糟粕,早已不合时宜,在此也不详述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员们也不是始终“点背”,也曾有过辉煌的年代,而这,当然都与当时的皇帝有关。
有知道“伶人节”的吗?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师节、护士节吧。这个节定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始作俑者便是赫赫有名的唐明皇。这个李隆基的确文雅风流,不仅音乐上有才气,能作曲,在演奏上也有几把刷子,会乐器,而且还善于表演。更为关键的是,不仅自己行,还懂得欣赏,与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便传出了一段旷古爱情,美轮美奂的霓裳曲至今都是个传说。不过,却也乐极生悲,引发了大伤唐朝元气的“安史之乱”。
据说,唐明皇在宫内的梨园首创了戏曲演员科班。也因此,戏曲演员常常称自己为梨园子弟,并尊称唐明皇为梨园祖师。
除了在李隆基这位既有才又惜才的皇帝当政时,这些伶人获得了较高的待遇外,还有一个时期,伶人们简直就是高高在上了。
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这位皇帝,也姓李,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开国君主即后唐庄宗李存勖。但与大唐的李家是两码事,属于赐姓。他是西域突厥沙陀族人,本姓朱邪,字亚子。
虽然李存勖与李隆基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对戏曲表演的热爱是一致的,对伶人的宠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世人称其为“戏子皇帝”,可见一斑。
李存勖不仅爱好观赏戏,而且还喜欢亲自粉墨登场去表演戏,这确实是比较惊世骇俗的。所以,不仅在皇宫内大肆宠信伶人,更是不惜将宫外有名的伶人请到宫里来切磋。而且,在皇家重地,竟然允许伶人自由出入——这就更加的匪夷所思了。
更想象不到的是,李存勖允许伶人们戏耍大臣,并肆意对伶人封官进爵。对伶人们可谓是百般的信赖和维护,以至于伶人乱政,使得朝廷上、社会上是一片乌烟瘴气。结果不用说了,这位戏子皇帝最终被他宠信和提拔的伶人所射杀。
其实,我国自古就有个“乐户”制度,伶人都必须列入专门的户籍进行管理,而且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不得为良。及至到了清朝,更有专门的规定,禁止伶人参加科举考试。
可以说,直到民国时期,演员的地位才逐步上升。不仅仅表演戏曲的大师开始出人头地,演员也可以被称作老板、先生之类的了。随着国际元素的融入以及电影的兴起,更造就了许多红极一时的影星、歌星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们的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升,这份职业也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和尊重。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百花齐放,演艺工作者们有了更广阔、更多样的表演舞台和平台。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踢球的可以成为球星,唱歌的可以成为歌星,演戏的可以成为影星,林林总总。后来,只要能有相当知名度的,不管是打球的、演艺的、时尚的等等,都统称为明星。
于是,出现了一个称谓叫做当代社会艺人,泛指一切娱乐工作者。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网红固然在娱乐工作者的范畴内,但严格来说,不属于演员的行列。
以往的艺人都是靠真本事吃饭,扬名立万需要艰辛的付出。但当今社会则不是必须,出现了只靠包装来演艺的网络艺人、虚拟艺人等等。是不是花样越来越多?
不知道是因为社会进步了,还是因为社会浮躁了,这些明星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越普通大众,这些明星的包装和造势也远远超出正常的范围,并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八卦,功夫已经在戏外了。
不知道大家看到一些关于明星驾到的报道和照片心里会不会有些反感。就是大街上、商场里突然就有一群保安簇拥着某个所谓的明星,吆三喝四、兴师动众的,大有清道的意思。
演员也是人,也是在伶人圈子一步步演变过来的。人人平等就好,毕竟劳动最光荣。没有谁瞧不起谁,专注于自身的业务技能就好,真正对社会有所贡献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