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吧啦随着移动4G网络和大屏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直播成为各大直播平台竞相追逐的业务。直播平台除了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刺激眼球的直播内容,同时也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做出调整。其中最明显的是,一些有实力的移动直播平台选择一些有话题的明星入驻,用明星的互动替代那些触犯国家法律、道德底线的内容直播。
明星手持手机,就可以直播动态,扩大知名度。他们何乐而不为?不仅明星看重直播平台,一些企业家也开始注重直播平台的产品宣传优势。
李宇春、刘涛、应采儿都曾经在直播平台进行直播。雷军、陈年、周鸿伟、王健林也紧追潮流,加入直播大军。素人、网红、明星、企业家都来凑热闹。一时间,直播成为各路英雄追逐的雄鹿。直播市场火爆
根据《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预计2016年,中国红人产业产值估计达580亿元人民币。与2015年中国全年电影票房总数440亿元相比,网红的产业产值更加诱人。辛辛苦苦拍电影,还不如网红在直播平台上唱唱歌、跳跳舞、聊聊天、睡睡觉赚的多。除了明星,直播也是草根的发家致富之道。直播,尤其是移动直播,入行门槛低,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工作,于是一大波敢想敢做的年轻人纷纷涌入。
2015年以来,中国网络直播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行业报告显示,2015年直播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大量用户和资本涌入这个领域,多个平台不惜重金挖那些有名气的主播,主播身价水涨船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此时,有名气的主播、网红收获大批量粉丝,收入也堪比一线明星。向来以粉丝经济为基础的明星,怎能放过这么一块肥肉。
六一儿童节那天,刘烨带着两个孩子在某直播平台进行了直播首秀,总观看人数和点赞数刷新了直播平台的记录。《欢乐颂》开播前,刘涛开启了一场直播首秀,观看人数达70多万,人气一路飙涨。除了简单的生活展示,一些明星的直播还伸向了专业领域。韩雪直播教英语,范冰冰直播时装周,李冰冰直播电影节
明星的加入,势必成为网红、主播的竞争对手。明星带走了一大部分流量和粉丝,分走他们的收入。明星与直播平台合作,就像明星入驻新浪微博一样,通过展示生活、作品吸引围观者。视频直播,比微博更有直观性,容易让人产生更亲密、更亲近的感觉。
现在,明星、网红、主播的直播内容、模式还没有明显的区别。如何在火爆的直播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是主播、网红、明星面临的问题。谁先打破同质化,谁就会赢。躺着就可以赚钱?
早期的网络直播,成本低,回报率高,平台与主播们共同受益。那时,从事主播的人还不是很多,主播们只要真心诚意服务观众,互动积极,就可以赚到钱。直播吃饭、逛街、睡觉、唱歌等都能引起观众欢呼。直播,是草根们的一种生活娱乐方式。草根,没有那么高的娱乐内容要求。因此,主播们赚钱非常容易。主播通过共享才艺和生活,月入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有些名气大的主播,年薪可达2000多万。
现在,直播市场前景光明,一大批主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早期的秀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了。游戏直播、短视频秀、知识分享、专业培训等进入直播市场,全民进入网络直播。随之,出现主播同质化现象。
在同质化泛滥时期,优质内容成为竞争力。以前,在直播行业,不管好坏,只要能出名,主播们都敢铤而走险。好的名声OR坏的名声,只要是名声,都可以炒作。主播们会撕下尊严的伪装,不顾一切地去直播。这在《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发布之前,都是时常发生的。日前,北京市有关部门宣布永久封禁40名主播。这表明,那些依靠打擦边球的直播将没有生存空间。
从O2O、团购、打车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看,移动直播也会经历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现在,很多直播平台不断爆出融资的消息。拿到的融资,只能支撑一段时间。资本抢购市场的热潮过后,幸存下的几家公司会收割整个市场的红利。
在同质化严重、国家监管严厉、平台竞争白炽化的情况下,网络直播只能在内容上寻求致胜之路。
一方面,直播平台需要拿到更多的能维持生存的资金;另一方面也要加大优质内容产出。那些无厘头、哗众取宠的直播,只会让一部分庸俗的人兴奋。当低俗和无聊被过度消费之后,就不能再激起观众的兴趣。大众喜欢的永远都是直播的内容,而不是主播。一些工作多年的主播,也认为主播个人的才华与知识面影响其职业生涯。满足娱乐需求还是窥视欲?
直播,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词。前期,除了一些年轻人尝试直播,很少有知名人士参与。大家对直播的争议,主要还是体现在“窥视隐私”上。在现代商业化时代,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买卖。这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尤其是有精神洁癖的人。直播,将个人的生活、才艺共享,换取钱财,稍不留神,就走向贩卖隐私。
日前,王健林在《鲁豫有约》中献出首次直播。在他之前,雷军也将小米无人机发布会搬上了直播平台。企业大佬的直播,对产品宣传起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大家观看他们直播,主要是关注他们个人以及他们不为人知的生活。在王健林直播之后,网页上爆出了很多有关他私人生活的信息。
到底他是怎么工作的?到底小米无人机有什么特点?恐怕很少有人会通过直播了解这些。通过直播,人们能够记住的就是王健林斗地主、王健林的私人飞机、雷军的恶搞等。
商业大佬、明星可能想利用直播,达到宣传自己、产品的目的。但是,观众接受的过程并不是子弹式的反映模式。受众,尤其是草根受众,一般都是通过发现一些名人的隐私而获得满足感、娱乐感,从而推动名人宣传目的实现。
除了这些知名人士,直播平台也会大量培养主播。靠专业知识、才华而出名的主播,尚不多。多数出名的主播,直播的内容都是个人隐私,如穿衣服、睡觉、谈恋爱、逛街等。而且,这些直播内容很容易就上了热搜。这表明:直播其实在专业内容和个人隐私间,更倾向于个人隐私。
那么,未来可能会有1060亿元市场规模的直播,是以娱乐为主,还是以贩卖隐私为主呢?
笔者认为,直播是一种社交行为。当它发展壮大的时候,就会有商业化的需求。那些企图利用直播赚钱的人,必须要明白一件事情:直播产生的环境是互联网,必须用互联网思维模式玩转直播,最后才可能达到赚钱的目的。现在,活跃在直播平台上的用户,多数是90后、00后,他们与前人不同,已经形成了付费享受娱乐的心理习惯。他们愿意为自己喜欢的直播内容付费。因此,只要用心为他们打造好看的直播内容,就能赢得他们的喜爱。未来,直播,不再是草根的娱乐方式了,是全民的娱乐方式。隐私窥探只能成为直播的一小部分,更多优质内容的涌现会带动直播走向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