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凤倒龙世人知晓黄屯,始于2015年12月,位处庐江县东南边陲山区的黄屯老街,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且荣膺榜首。
黄屯,当地乡民们世代读音为黄屯(zhūn);而史载其得名之源,其准确读音应为黄屯(tún)。
新中国首轮《庐江县志》载:“黄屯,距县城东南28公里,因东汉农民起义军首领黄穰屯兵于此而得名。”其资料源于清康熙《庐江县志·卷之三·疆域·山川》:“郎官山,冶东南黄屯境内……上有寨殿址,南有黄演冲,相传黄穰屯兵之处。”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载:“灵帝建宁二年(169),江夏蛮叛,州郡讨平之。光和三年(180),江夏蛮复反,与庐江贼黄穰相连结,十余万人,攻没四县,寇患累年。庐江太守陆康讨破之,余悉降散。”
此“庐江”为“庐江郡”(治今庐江县柯坦镇城池),古代行政区域名。“庐江贼黄穰”,乃庐江郡舒县(今庐江县)人,农民起义首领。时“江夏蛮”和汉族人混居,在汉族封建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经常起义反抗,但屡遭失败。光和三年(180),庐江郡舒县人黄穰揭竿而起,联合“江夏蛮”举行武装起义。未及一年,聚众十余万,顺江而下,连破四城,其声势浩大,朝廷震动。光和五年(182),朝廷起用时为议郎的陆康(曾任武陵太守,因宦官诽谤被贬)任庐江太守,组织兵马进行讨伐。由于起义部队与官兵力量悬殊,加上农民军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粮草供给又无保障,起义部队节节败退。“江夏蛮”或逃生躲回老家,或缴械投降,唯黄穰率所剩汉族人马逃到老家舒县东南边缘山区(今庐江黄屯境内郎官山一带)驻守,以图东山再起。但数年后,在庐江太守陆康的强力围剿、残酷下,黄穰战死疆场。历时五年的“黄穰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后人为纪念黄穰,将黄穰当年屯兵的地方称之为“黄屯”,渐而成为地名。当年黄穰以山洞为帅府,将帅旗(杆)屹立府前山峰,后人称此峰为帅旗峰;义军安营扎寨之地,名黄城寨;每日于山冲演习操练,长约十里,地名为“黄演冲”,等等,遗迹、遗址遍及黄屯境内。
“屯”(tún)字的本义是“包起来”“卷起来”“围起来”等。例如“军屯”“屯垦”之屯,就是建有一圈防御性围墙的寨子,以后演变为村落。
黄穰屯兵于此,建有防御性围墙的寨子,起义失败,寨子依存。后演变为村落,且随着商贸功能的齐全,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街市。清康熙《庐江县志·卷之三·城池》载全县9大街市,黄屯列其一。
关于黄屯老街建设,据20世纪70年代黄屯境内出土的“马氏碑记”载:明天启年间(1621-1627),黄屯老街是东西向,明末清初形成半边街。后于雍正八年(1730),毁于一场大火,半边街一片废墟。后人重建,认为老街东西走向不吉,风水先生进言,重建街市改为南北走向。
重建的黄屯街巷,两横一纵,即南北两面各一条横街和中间的一条纵街。其两横一纵中的纵街为上街,即原始的黄屯老街。上街两面有关口,建有街闸。街闸二米多高,上面有街丁夜间巡逻把守,早上开闸,天黑时关闭闸门,主要防止夜间土匪进街抢劫。
整条街的建筑继承徽州民居传统风格,色彩淡雅古朴,结构错落参差,石板街路面,小青瓦,再加上白粉马头墙(又名防火墙),更增加了街道的层次感。沿街店铺,密集紧凑,南杂、布草、水作坊、糖坊、米行、茶馆、铁匠铺、剃头铺、绸缎庄、钱庄、药铺、雕匠铺等,以竹器店、篾匠铺居多。其店面一家连着一家,且多为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清末街上有竹木业和商业100多家,居民500余人。至民国年间,黄屯街市各类商业门户达300多个,1600多人。
街巷的尽头为一小溪,一桥横跨溪上,该桥只有一孔,跨度一米余,宽近两米。小桥虽小,却有一显赫的名字:汇君桥。据传,魏王曹操当年四越巢湖不成,并一度与大军走散,将士们四处追寻,后在这座小桥上与魏王汇合,故名汇君桥。
新中国成立后,黄屯老街格局基本保存完整,目前尚保留明、清建筑一百余间,其中明代建筑3间,清代建筑102间。这幢幢古宅,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仿似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向喧嚣的尘世传递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黄屯素有“毛竹之乡”之称。老街周边群山盛产毛竹,随处可见翠竹依山,竹林似海,碧波千顷,四季长青。俗语云:“靠山吃山”,黄屯乡民多以篾器竹编为生,老街的商贸亦始于各类竹器手工作坊。
黄屯的竹编篾器品种繁多,从农业生产用具到家居生活用品,诸如箩、筐、篮、箕畚、扫把、竹床、竹椅、竹凳、竹箱子、竹摇窝桶等,应有尽有。得利于黄屯河水路运输便捷,黄屯老街的篾器远销上海、南京、芜湖及巢湖、合肥等地。皖江一带流传一句俗语:“本钱轻,上黄屯。”指的是黄屯老街竹编篾器,成本低,销路广,适应小本买卖。一年四季,各地客商云集,老街竹产品加工作坊生意兴隆,篾器店一家连着一家。店主们将各种竹编篾器做实物招牌,或摆放在店门口,或悬挂在门楣上,成为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黄屯老街的竹编篾器工艺精良,结构奇巧精致,美观大气,经久耐用。尤其是夏天的篾簟子,精选头篾与二篾编成,薄,透气,盛水不漏,折叠自如不断,精心保管数十年不会损坏,且越久越凉爽。在皖江一带,家庭如拥有一床黄屯老街的篾簟子,都会当作珍品传世。
在悠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黄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老街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竹文化。
千年古村落——黄屯老街,在千年的风霜侵染中,依旧以淡然的姿态隐逸于群山之中,仿似一幅俊美的山中古画,粗犷中夹杂着历史的厚重。它虽然有些残旧,却依然焕发着生命的灵光。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黄屯老街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对老街内明、清两朝遗存下来的破损古建筑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修复,对区域内的美食和民间技艺等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传承性保护。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打造一系列符合农村特色的乡村品牌,开发多个文旅项目,诸如农家乐、民宿、大锅灶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随着游客纷至沓来,黄屯老街的旅游业日益兴起。据县文旅部门统计,每逢节假日,到黄屯老街“打卡”旅游者近千人(次)。
2023年3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庐江县黄屯老街榜上有名,成为此次合肥市唯一入列的传统村落。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24小时新闻热线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2名军事单位人员将涉密资料卖到废品站获利20余元!老人买到后向国安机关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