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学团”不能止于“儿童旅游团”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25 9:50:16 | 【字体:小 大】 |
到哪里找货源随着文旅行业强势复苏,加之“双减”政策影响,今年暑假的研学市场格外火爆。各大旅游景区、博物馆门口,统一着装、成规模、有组织的研学旅行团队随处可见。热潮背后,定价随意收费不菲、名不副实游而不学、安全问题难以保障等乱象不断浮现。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揭示了“学”与“游”的互动关系。游中有学、学有所得,正是研学旅行存在的核心价值。研学旅行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根本区别,也正在于以“学”为主。相比于后者,研学旅行产品能卖出高价,一方面,因其作为“教育+文旅”跨界融合产品,对从业人员、产品设计等要求更高,需要投入更多成本和心力;另一方面,“研学团”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也解决了暑假没人带孩子、小朋友想认识新朋友的问题,因而备受追捧。
如今,市场上相当一部分“研学团”游有余而学不足,充其量只是加了价的“儿童旅游团”。最近,一些旅游团打着“研学”的名义,承诺可以“与清华学霸交流”,结果连校门都没进去,最后只能让孩子顶着大太阳在学校门口拍照“打卡”。社交媒体上,家长关于“游大于学”“游而不学”的吐槽还有不少:花费3万多元的哈佛、耶鲁大学研学旅行,“仅仅就是带孩子到学校参观了一圈”;研学项目层层转包,质量参差不齐;为期三天的研学,一天半时间都在车上,等等。家长钱花了不少,结果孩子学也没学到、玩也没玩好,正如一些家长评价,“有的研学团还不如旅游团”。
低配版“儿童旅游团”,只是把研学旅行当成了一门生意。2016年部等11部门提出“各地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行业发展至今不到7年。2022年“研学旅行指导师”成为人社部公示的新职业之一,然而培训机构鱼龙混杂,专业人才依然缺乏:从业人员中,“旅游(专业)的不懂得教育,教育(专业)的不懂得旅游”。一边是行业标准不健全,供给良莠不齐,一边是市场需求火热,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由此引发种种乱象。
真正的“研学团”,更应专注于教育。长期看,让研学旅行回归“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的定位,需要完善研学旅行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以高标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研学产品开发建设,以“学”为中心组织研学旅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此前发生的“16岁学生参加中国探险协会沙漠探险项目身亡”“四川一中学暑期研学团39人食物中毒”等事故,研学旅行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小朋友不比成人游客,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需要更多安全保障,寻常导游岂能随随便便变成“领队老师”?对研学机构安全保障能力的审查,应该放在首位。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