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豫论场丨岂能蹭热点事件赚流量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7/25 11:22:23 | 【字体:小 大】 |
逐鹿异世“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社会事件不是奇货可居的‘流量密码’,公共情绪也不是随意收割的‘韭菜’。”
近日,“上海女教师被举报出轨未成年高中生”事件冲上热搜,引发广大网友的持续关注讨论。尚未成年的男学生、面容姣好的女教师、愤怒的丈夫以及百余页曝光材料……这个热点事件中,充满了情感、伦理与法律的纠葛。有人从师风师德、家庭关系等方面,给出相对中肯的意见建议,也有人在“吃瓜”中满足窥私欲,蹭热点赚流量。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涉事教师已被停职,调查程序已经启动,几位当事人要承担怎样的后果,相信有关部门会给悠悠众口一个交代。但在舆情发酵的过程中,一些自媒体逢热必蹭、吃相难看的“骚操作”,招来了众人的口诛笔伐。
2月18日以来,不少自媒体开始打这一热点事件的“擦边球”。一些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多个自称是“女教师”本人的账号;在直播镜头前,个别女主播画着与新闻当事人相似的妆容,直言要“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在另一些自媒体号上,不断流出一些移花接木、拼凑而成的“当事女教师生活照”,无辜的路人表示“躺枪”。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没有流量就没有“留量”被曲解为流量就是“留量”。于是,在面对热点事件时,一些自媒体人忙于制造爆点、收割流量,不论天灾还是人祸,在他们眼中都只是商机而已。更有甚者,一些热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也开始下场“捞金”,连私德有缺的人都开始直播带货。渐渐地,网络舆论场变得越来越像名利场、生意场,在利益的驱使下,又有多少人能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不等于人人会用麦克风。如果能够正确运用表达权,网络“麦克风”就是激浊扬清、凝聚共识的利器;反之,网络平台就会成为无良自媒体收割公众情绪、谋取灰色利益的“镰刀”,即便是严肃的公共事件,也难免“歪楼”“跑偏”,最终在众声喧哗中沦为一地鸡毛。
斩断无良自媒体的黑手,必须从净化流量市场开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社会事件不是奇货可居的“流量密码”,公共情绪也不是随意收割的“韭菜”。扎紧制度的笼子,让“擦边儿”者无缝可钻;加强源头治理,斩断灰黑产业链,让“嗜血”者无利可图;鼓励主流媒体主动发声、及时澄清事实真相,让“带节奏”者无话可说……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营造更加清朗、健康的互联网生态,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评论员 悦连城)
|
|
栏目文章
|
|
|